谁能保证我不得艾滋病

谁能保证我不得艾滋病_第1张图片
乡下一景

谁人保证我不得艾滋病?

——浅述疑病症

典型案例:患者,W某,女性,20岁,大二的学生。

主诉:恐惧害怕、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一年多。

现病史:患者于某年禽流感流行时期,担心被感染上,而去医院抽血检查结果阴性,但患者却觉得抽血时护士操作不干净,自那以后开始担心、恐惧是否因此血液感染艾滋病。多次到广州多个医院做HIV检测,尽管结果都是阴性的,但她还是不踏实,一会儿担心检测处的器具不够安全,会造成交叉传染,一会儿又担心还处于窗口期,验不出来。

后来发展到皮肤有一点点破损,哪怕梳头时脱一片头屑,就非常担心通过这些“伤口”感染艾滋病。医生反复向她表示她的担心是多余的,但她却强调就算是千万分之一的感染机会自己也可能被感染,反复询问:“谁人保证我不得艾滋病?”由于整天担心恐惧,整天琢磨这千万分之一的感染机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生活,故现入院接受治疗。发病以来,精神差,胃纳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

个人史:性格较内向。否认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史及其他特殊爱好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两系三代有精神病和遗传病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精神检查:神志清,焦虑、恐惧面容,烦躁,坐立不安,未获幻觉妄想,自知力存在,求治心切。

这个女学生,在农村读中学时,在班上的成绩经常是第一名,考上大学后,成绩中等,而且学起来较为费力,去年以来成绩有下降的表现,还和男朋友分手了。学习的压力和感情的受挫,使她无意中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疾病了。由于她非常焦虑、紧张,伴有失眠,明显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我们把她收入院,换一个轻松的环境,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

我们用药物,改善她的焦虑抑郁、失眠的状况。一周后她的情绪平和了一些,我们开始做心理治疗。我们具体她目前的烦恼,告诉她,遇到的学习和情感上的难题不容易解决,于是她无意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转移到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担心上。

经过几次的心理治疗,有了一些认识之后,我鼓励她先设计出解决现实烦恼的方案,然后我们一起针对这些方案分析他们各自的利弊,最后由他自己选择一种方案。是:努力学习,取得本科文凭。对疑病的观念,采取不理睬,不害怕,不与其做斗争,顺其自然的态度,同时积极配合少量药物治疗,控制焦虑和失眠,并暂时与男朋友分开,不考虑感情之事。

出院后,我们每周一次见面,鼓励她把这一切付诸行动。门诊随诊半年,渐渐她觉得生活充实了,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不再为身体状况担心了。

W某患的是疑病症。

疑病症,只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虽然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

根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其中总的患病率为0.15%。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在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中发现疑病症占神经症的9.0%。国外统计本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两性间无差异,发病年龄男性多为40岁,女性多为50岁左右,老年人亦非罕见。

疑病的心理障碍

有两种表现,一为疑病感觉,感觉身体某部位或对某部位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或过分的关注。患者的描述含糊不清,部位不恒定。但另一种患者的描述形象逼真,生动具体,认为患有某种疾病,患者本人自己也确信,实际上并不存在,但要求各种检查,要医生同情,尽管检查正常,医生的解释与保证并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系一类超价观念。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疑病性烦恼在于对健康的过分注意;疑病性不适感;疑病观念这四种可有各种不同的过度和混合,构成疑病症丰富多彩的临床相。

疑病性烦恼:是指对身体健康或假想的严重“疾病”本身而引起的烦恼,并非指对疾病后果和社会效应(如疾病所致的限制人的行动,生活诸多不便,妨碍工作学习和文娱活动等)的烦恼。这种对生活健康状况焦虑不安的严重程度与病人的实际健康情况不相称的。正如上文所提到的W某,经多次检查,证实她无严重疾病,她却仍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假想的“疾病”烦恼不安。

对身体健康的过分注意:有的病人注意集中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如心跳,消化功能,性功能等。有的病人则持续有意识地监视自己全身各个部位,对身体上任何轻微的“异常”情况都不放过。

例如,跑步活动后心慌、出汗、走长路后腿脚痛等,他们都认为是“疾病”的最初症状而四处求医。还有的病人表现有阶段性,一段时期特别注意某种情况,过一段时间又转而注意另一个问题。例如:某病人一日看到报纸上一篇新闻报道,说“小品明星高秀敏得心脏病猝死”,而他最近活动后,有胸闷、心悸表现,于是联想自己,认为自己也有心脏病,有空就往医院跑,看自己的心脏是否正常,1月后某一天,他与同班组同事闹了别扭,又感到胸闷,心悸,后到医院做各项有关检查,结果表明心脏无明显疾病,他却不相信,断言自己得了心脏病,而医院的仪器不够先进,常常要求医生给他做各种更先进的有关检查。

有疑病观念的人确信自己患有某中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尽管根据不充分,他们完全不能接受医生的解释,往往引用医学书籍上的论述,企图驳倒医生。有些病人则在医生面前很讲策略,他们有意避免交锋,甚至表面上表示赞同医生的观点,目的在于争取到某种检查或治疗。

例如:十多年前某天,某男大学生,在校外和三陪女郎有过一夜情,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腿上蚊咬有些红肿,非常紧张,认为它是性病的皮肤表现。马上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虫咬皮炎,无须特殊处理。

对这个诊断他十分不放心,又到图书馆翻阅和上网查找有关皮肤科医书。书中写到“痣”若发生色素沉着、皮损迅速增殖、脱毛、疼痛等现象时,说明有癌变之可能,应提高警惕。他看后很焦虑,认定自己的疙瘩已经癌变了。于是放弃学业到处就医,他看过所有的皮肤科专家均诊断为虫咬皮炎,他却不相信。

起初他常与医生争辩;渐渐改变了策略,为了得到更多检查,他在专家面前恭恭敬敬,承认自己“有疑心病“,请求医生同情他并给他做个小手术,把疙瘩取出来做病理检查,以解除他的”疑虑“。医生照他的要求做了,病理报告当然不是癌变。

但他的内心仍坚信自己的皮损癌变了,认为此病理报告不可靠。此后他加倍注意自己全身皮肤的变化,只要发现一个小小的皮损,他就要重复以上过程,知道手术切除、病理报告阴性为止。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做过类似小手术十余次了。

有的疑病症缓慢起病,有的在一次与健康有关的意外事件后,急性起病。病程持久。

疑病症的治疗:

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失眠,可用药物,抗焦虑、抗抑郁治疗。

心理治疗是比较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心理治疗的方法也应视病情而有所不同。

例如,如果病人病前存在现实的难以启齿的 不易摆脱的烦恼,则心理治疗在于使病人体会到疑病性烦恼是现实生活中烦恼的替代或浓缩。帮助病人克服阻力,使病人把注意转向疑病症出现以前的经历,这样病人便有可能体会到疑病症的起源和性质,而且只有创造新的价值,在创造中感到满足,才能免于烦恼。病人如果对此有所体会,生活态度也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有利于以积极行动去消除烦恼。同时医生可以设法调动家属和单位领导等有关人员的力量,帮助病人解决难题,也有利于心理治疗的成功。

例如,某病人自幼缺乏母爱,无安全感,则成人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采取不安全、不放心的态度,惟恐患严重疾病。这种人易患疑病症。对这种病人应着重从分析幼年经历开始,启发他意识到不安全感对他的影响,有成熟的态度对待自己身体的“不适”,疑病症便慢慢治愈。

而且某病人是独生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及爷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非常注意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他便可以通过模仿父母而学得过分关注自己身体健康,以至发展成疑病症。

对这样的病人,可以进行行为治疗。例如厌恶疗法,即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结合起来。不如在过分注意自己身体健康时,采用电击造成对过分注意自己身体健康这个“症状”的厌恶而自动中止症状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能保证我不得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