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1)找到爱情:爱情是可以被人为制造的,这篇有科学验证过的方法。
2)共度一生:判断对方是否是对的人,不只靠感觉,但也不能靠优劣势分析,这篇有基于大量研究的测评。
3)持久维护:即便真的找对了人,也无法保证一生幸福。因为有些人,几乎跟谁在一起都不会幸福。
1. 为什么爱情可被制造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元论,即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爱情有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亲密Intimacy。一种温暖的体验。在一起能够感觉到愉快、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分享、坦诚沟通,有一种亲近的感觉。
其实好朋友之间也是这种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爱人首先应该是朋友”的原因。
第二部分:激情Passion。一种情绪上的着迷。看到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外在身体的互相吸引,常常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这一要素,是区分友情跟爱情的重要因素。
第三部分:承诺Commitment。一种长久的担保。这包括对爱情的忠诚和责任,是一种要跟对方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决定。
这三个组成部分中,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我们所感受到的爱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成部分的强度。有了这个模型,制造爱情就变得容易了,无非是:提升亲密感、创造激情、给出承诺。承诺就不说了,今天说说如何提升亲密感和激情。
当然,以下这些技巧,不只适用于追男神/女神,更重要的是,它是被研究证明非常有效的“爱情保鲜术”,适用于情侣、夫妻之间增进感情。
2. 制造爱情:提升亲密感
以下技巧多源于心理学家Robert Epstein的研究。先来八一下这个Robert Epstein。
此君是位心理学家,之前一直研究创造力、青春期等等,在第一次婚姻失败后,森森地被伤害了,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愤而研究亲密关系。
并且,他还曾亲身做了实验,在一位坐飞机认识的女性身上,用了他研究出来的方法。
好消息是,他们真的坠入爱河了,然而坏消息是,他们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最终没能在一起。
好了,以下就是这些方法:
1)灵魂对视
这个方法是效果最好的,当然,前提是,最好别是完全陌生的人,否则对方可能会以为你是犯罪分子。
Epstein曾经让自己的学生做过实验,在对视两分钟之后,最终对视双方的“爱”这一维度增加了7%,“喜欢”增加了11%,而“亲密感”则增加了45%。
原因在于,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凝视被看成是一种威胁。当你们对视的时候,尽管对方清楚,这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从人的本能来讲,还是会感到不安。
所以,你内心的不安情绪就会想要寻求一个解释,来缓解自己的不安,然后环境就会给你一个答案,那就是“亲爱的,我知道你很紧张,因为你对ta有好感,这不是危险信号,放心吧。”
为什么两个人一起去参加一些惊险刺激的运动,更容易爱上彼此,也是这个原因。
那么,最好的对视方法是什么呢?让双方相隔半米到1米(取决于双方的舒适度距离),然后凝视对方的眼睛。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情侣来说,当然容易操作。但问题是,对于单身人士,如何让对方愿意跟你对视呢?这就要动点脑筋了,比如,跟双方打赌,互相对视,谁先看别的地方,谁就输。
再比如,跟对方对视,对方发觉之后就看向其它地方,然后再回来对视,再看向其它地方。当然,这个方法的关键技巧是,不要太猥琐。
2)肢体表达
写下你的想法,用非语言的形式传达你的想法,让对方试图猜测,然后两人轮换。一方面,增加彼此会面的趣味,另一方面,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彼此的默契。
同样,对于单身人士来说,你需要费点心,如何让对方愿意跟你做这个练习。
比如,可以在群体聚会中,提议大家来做,你尽量在ta旁边,这样就有机会合作了。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留言分享、造福大家。
3)模仿对方
行为经济学家Dan Ariely指出,人们倾向于跟自己相似(智力、背景、成长经历、外表吸引力等等)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所以,尽量找找你跟ta之间相似的地方,然后不经意地表达出来。一些研究甚至指出,只是纯粹地模仿他人,就能够增加亲密度。
所以,尽量找些共同点来聊吧,并且,在肢体语言上,可以试着去同步。
4)互相依靠
关于这一点,Epstein本来建议的方法是,站在一个指定地点,往后倒在对方的手臂中,然后互相交换。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增加彼此的信任。
对于情侣当然很容易,对于单身人士,操作难度可能有点大。不过,可以举一反三嘛,未必完全一样。
比如,马路两边常常有高出来的路牙,很多人喜欢在上面晃晃悠悠地走,你可以自己上去走,让对方在你快要摔倒的时候扶住你,或者可以让对方上去走,自己去扶对方。
5)主动改变
研究表明,我们都喜欢跟友好的、敏感细腻的、睿智的人建立关系。
当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我们的需要时,我们往往会有爱恋的感觉产生,因为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友好,同时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给对方带来了积极影响。
比如,对方喜欢晨起跑步,那你就特意告诉ta,你从前喜欢睡懒觉,今天特地早起跑步了,等下跑完正好可以一起吃早饭。
6)聊聊人生
纽约时报一篇著名文章"To Fall in Love With Anyone, DoThis"的作者,重现了二十多年前心理学家Arthur Aron成功让两个陌生人在实验室相爱的经历。
作者的方法很简单,两人一起回答36道题,然后跟对方对视4分钟。
这36道题,其实就是把双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挖掘出来,把弱点暴露在彼此面前,进行一次心灵对话。
所以,你可以在跟对方的聊天中,不经意地抛出这些问题,然后聊下去。
3. 制造爱情:创造激情
对于那些停留在好友阶段的人来说,想要更近一步,“激情”这个要素不能少。当然,已过热恋期的情侣/夫妻之间,这一点更加重要。
1)彼此靠近
偶像剧里用得最多的一个桥段就是,女主不小心摔倒在男主身上,两人靠得很近,然后就此爱上对方。
这不是胡扯,而是有科学依据的,Epstein做过实验:双方相隔1.5米,每隔10秒钟,就靠近一点点,在没有触碰的情况下尽量靠近。然后实验结果是,常常会以接吻结束。
2)肢体接触
对于有另一半的人来说,Epstein的建议是,可以轻轻拥抱,让自己的呼吸跟对方同步。
对于单身人士来说,可以假装随意地拍拍对方的背部、肩部,会让人产生温暖、积极的感觉。
3)利用脆弱
偶像剧里面,常常是女主面临危险,然后千钧一发之际,英雄出现把她给救了。然后,99.9%的可能,他们从此相爱。
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心理学家Arthur Aron指出,当人们身处危险、刺激等情形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情感上的连接。
所以,在对方脆弱无助、更容易产生爱恋的时候,你第一时间出现,机会大大增加。
4)一起做刺激的事情
心理学家Grey Strong跟Aron认为,当人们一起做些新鲜刺激的事情时,会变得更加亲密。
所以偶像剧里才会经常出现男女主一起玩过山车的桥段(我突然发现,偶像剧也不是那么脑残)。
另外就是,压抑常常会抑制亲密感。所以,如果你们是很好的同事,但是每天都在很紧张地一起工作,互相无感,更加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去酒吧喝一杯,在放松的环境下,画风可能突然就变了。
5)充分利用环境
常言说,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碰到正确的人。所以,正确的环境很重要。以下环境被证明有利于创造激情氛围:
灯光——一般要昏暗一点,有两个好处,一是暧昧氛围,二是……昏暗灯光自带滤镜能看起来更帅更美。但是,不要选择漆黑的环境。
音乐——虽然是增加激情,但不要选择过于激情的音乐,会让人觉得你企图明显。可以是一些纯音乐,比如石进《夜的钢琴曲》系列,久石让的《天空之城》之类。
地点——电影院、酒吧,这些私密性相对强的地方,都容易增加激情。
4. ta是那个对的人吗?
话说回来,在找到对象之后,你通常会纠结一件事:ta到底是不是我能够共度一生的人呢?
《六人行》里面有个桥段,Ross在纠结要不要跟Rachael在一起,于是听了Chandler的建议,拿一张纸,试图做一个优劣势分析。
他把不跟Rachael在一起的理由列在左边,而在一起的理由列在右边。
最后发现,左边有一堆理由,比如学历低、只是个服务员,等等,然而镜头切到右边,只有一条:I just simply love her (只是,我爱她)。记得当时看得眼泪汪汪。
所以,用完全理性的方式来选择另一半,是一件极不靠谱的事情。那用完全感性呢?也不靠谱。
怎么办呢?
Mira Kirshenbaum基于对一定数量的夫妻在遇到一些不利因素之后,是离婚还是继续感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同时她还观察和分析了更多现象,比如,多年之后,这些人对自己的决定是否后悔,选择继续在一起的这些夫妻是否幸福,等等。
一系列研究之后,她建议说:对恋爱关系进行打分或者优劣势分析的方法是不奏效的,更可靠的方法是进行扫描诊断,看看自己的恋爱关系中,有没有一些潜在的对婚姻不利的因素。
比如,你们在一起的生活是否有趣,你们是否尊重彼此,等等。
所以,如果你面临恋爱关系的困境,可以用Mira Kirshenbaum的诊断方法,作为参考。我曾将这些因素做成了一份测评问卷。
当然,还得说一句:这仅仅是参考,并不能作为你们是否分手/结婚的依据。
5. 爱对了人,就能幸福一生吗?
印度心理学家Usha Gupta和PushpaSingh在1982年的一项研究中,采用鲁宾爱情量表(RubinLove Scale)来测量印度婚姻中的爱情指数。
发现包办婚姻中的爱情,开始时平淡、却逐渐增强,而且在五年左右超过“自由恋爱婚姻”中的爱情。如果过了十年,包办婚姻中的爱情几乎增强了一倍。
如此看来,对婚姻幸福来说,如何开局似乎并不那么重要,选对人也并非幸福的必要条件。好像与我们的固有观念不太一样,也跟大部分人的做法不一样。
我曾经陪朋友去相过亲,也给别人牵过线。每当这种场合,聊天的话题总是两类:
一类是生活层面的,比如,打算在哪里安家、父母身体是否安康、打算何时买房、工作忙不忙是否要出差——这是为了看对方是否有足够的条件,来满足今后的生活需求。
物质条件相差太大、婆媳关系不好相处、缺乏共同爱好……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婚姻关系破裂的雷区,是需要预先设防的。
一类是精神层面的,聊聊艺术,聊聊哲学,聊聊经济,看对方的知识见地能否胜任自己的soulmate(灵魂伴侣)。
若有半句不投机,就会认定:这么肤浅的人,我们怎么可能在一起生活,怎么会有共同语言?
即便两类话题聊下来,发现双方挺合拍,问答也没什么疏漏,然而转念一想,这样滴水不漏的人,会不会太无趣?一辈子那么长,没点幽默感,要怎么扛过生活中那些无光的日子?
所以我促成周围的单身汉单身女,从未成功过。无论我如何说:你们可以相处看看,看人不能这么表面的。
但他们总能轻易地透过衣服质感、举手投足、谈吐气质,一眼判断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很快地贴上标签、进行归类,旋即又很快地下结论:看,这个人,是不适合我的。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人们认为爱的问题一个对象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我们都倾向于认为:找对象是最困难的事,需要多花时间,而一旦找好对象,便万事大吉,无需费力就可获得幸福。
这种“唯对象论”、“爱对人=婚姻幸福”的想法,增加了我们寻找对象时候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因为,我们抱着“不能选错人,抱憾终身”的想法,想要找到那个百分百对的人,希望该有多渺茫呢。
而且,抱着“唯对象论”的想法进入婚姻,还会产生极大的伤害。因为我们会认为,既然最困难的对象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啊。
所以,在感情中遇到任何分歧、困难的时候,你不会想办法去解决,不会想要调整自己,而是首先怀疑对方是否合适,你会想:都是因为当初看走了眼,选错了人,才导致现在的境地。
这样的想法下,我们鲜有自省,不会意识到“爱是一种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它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地行动。”
弗洛姆说,“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所以,爱其实是一种体察情感、互相妥协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体察到对方的情感,并且为了让对方更加开心,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反省自己。
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在做自己的情况下,妥协一些让你们彼此都可以接受的部分。
后记:
"We grow up on fairy tales and moviesin which magical forces help people find their soul mates, with whom theyeffortlessl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The fairy tales leave us powerless,putting our love lives into the hands of the Fates."
我们在童话故事和电影中长大,在那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帮助人们找到精神伴侣,并且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童话让我们变得无力,让我们把爱情交到命运的手上。
没看过这篇文章之前,觉得爱情就是看缘分,看过之后大呼相见恨晚,这么科学的有心理学依据的撩妹撩汉技能,我怎能独享。(孙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