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Princeton, Caltech,我的2019申请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

MIT, Princeton, Caltech,我的2019申请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世毕盟留学)

MIT, Princeton, Caltech,我的2019申请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_第1张图片

基本背景:

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业:物理学

GPA:4.10/4.3

TOEFL:108(S24)

GRE:153+169+3.0

科研:一篇一作两篇共作

申请结果:MIT EECS, Princeton EE, Caltech Applied Physics, Yale EE

因为一直耳闻西方学校的培养模式较之国内迥然不同,也向往能够体验欧美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生活,所以我从小就怀揣海外留学的梦想。在来到科大后,我发现校园科研出国的氛围相当浓厚,就更加坚定了本科毕业攻读海外博士的目标。


由于作为大一新生的我还处于高中和大学身份的过渡阶段,对于出国申请的流程并不熟悉,所以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学好专业课程,夯实基础,为未来做准备。科大的物理方向有许多高中就有丰富竞赛经验的优秀同学,与他们相比,我在专业知识的积淀方面相差甚远。但我以每天进步一点为目标,课上紧跟老师的节奏,课后积极与同学们探讨问题,结合课堂笔记与课外习题,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我的GPA也如期稳步提升,没有成为后期申请的拖累。


同时,我在大一阶段提前准备了标化考试,还在暑假的时候报名了为期两周的托福班进行强化训练。不过现在回想,其实对于阅读、听力等部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积累,并没有过多的捷径。在口语、写作等方面,老师们虽然可以提供参考模板,但内容其实也需要自己填充。所以托福等英语能力测试主要以自我提升为主,尤其是口语部分,一定要加强练习,可以通过学习高分答案,比照自己的回答哪些是关键点、哪些是冗余信息,从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而对于GRE,几乎所有学长学姐的经验都是只要达标即可,不用过分追求高分。一些项目如MIT EECS,GRE成绩更是完全不需要提交。在GRE词汇方面,我当时只花了两周左右简单记忆了3000词(没有背完),了解了大致的题型,甚至都没有模拟训练。在写作和数学方面,我更是几乎裸考。而为了防止大四申请时间线过于紧张,我在大三上就参加了GRE Physics的考试,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三的时候就参加GRE sub的考试,毕竟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相当宝贵。


说完了前面的“三围”,再来说一说申请中最重要的一环——科研经历,而这一点也是世毕盟(GGU)给我帮助最大的。我在大一下就签约了GGU,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与培训师进行了第一次沟通,开始明白科研经历的重要性。第一次meeting是在大一暑假,我在GGU的mentor(Stanford PhD)给我规划了接下来两年半的时间安排,同时针对我的兴趣点,向我推荐了一些可以加入的实验室,并在之后的每个学期都会与我联系,update我的情况,帮助我梳理下一阶段的目标。本科阶段,我一共了解过5个实验室,最后在其中的3个都参与了一些工作。


我在大二的时候先后加入了2个实验室,本来计划在其中一个实验室可以申请到独立课题。但不幸的是,有一个实验室带我的师兄正好毕业,后面没有师兄师姐再继续带我,后续也就没有询问老师独立课题的可能性;另一个实验室的老师需要我自己调研文献,而我又缺乏经验,自主确定课题的难度较大,同时我了解到这个实验室从写文章到投稿的过程异常漫长,很有可能在申请季前没有办法发表。因此我在大二暑假加入了现在的实验室,并且完成了一个独立课题的工作。我对于校内科研的经验就是,一是打杂不可避免,但是要清楚自己工作的选题背景、理论基础、期望目标,这样就可以理清科研的流程,为未来独立承担课题打好基础。从功利的角度而言,我们也可以有逻辑地将自己做的工作写入CV、SOP中,并且在回答面试中教授们的提问时更能有所分享。二是有疑问要随时询问师兄师姐,切忌脸皮薄,因为在刚刚进入新领域时,自己查文献进行总结需要过程,而师兄师姐的经验往往就能让我们豁然开朗。三是要自己push自己,毕竟老师们对于本科生的要求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至少我的老板是这样的),所以如果想要做出好成果,刻苦是必不可少的。当时我因为作业比较多,只能每天晚上十点十一点开始做实验,三四点回到宿舍休息,周末的时候也基本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其实,科研能否做出positive的成果是需要运气加成的,但是每一步的困难都需要时间来解决。如果不付出努力,做出一个独立成果的概率几乎为0。


暑期科研方面,我通过严班这一平台,有幸参与了普林斯顿的项目。其实我的暑研方向更偏向于原子分子,与我已经做过的科研(凝聚态/材料)重合度几乎为0。所以当时我也觉得录取难度很大,就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材料,没想到经过面试之后老师会选择我。我的建议就是在面试之前一定要大致了解对方实验室的方向、老师做过的比较重要的项目(即重量级的文章)等。最重要的是准备一个详细讲述过去科研经历的PPT并且烂熟于心,对于可能会被问到的所有细节都有所准备,并在面试之前发给老师。当然有一些老师不允许在面试中使用PPT,比如普林的老师,这个时候也不要慌张,只要按照PPT的逻辑讲述即可,对于一些只有根据图表才能讲清楚的部分可以选择跳过。暑研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暑研之前就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主动向老板要文献,因为暑研的时间极其宝贵,不可能再花几周的时间去做背景调研,去了就直接上手。第二要与带自己的博士生(博士后)密切交流,因为很多时候老板在写推荐信的时候会询问他们的意见,甚至让他们先写好初稿。第三多与老板接触,比如每周汇报、约meeting等等,这样老板就会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进展,也利于推荐信的写作。其实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向老板展示自己的科研潜力(至少对于实验物理的一些方向,因为几乎不可能完整做完一个课题),而我认为就是学习速度、工作效率、解决困难的能力、是否有自己的idea这几点。其实,以上几点都是要靠时间积累的,我自己当时的作息是早九点半左右到实验室,呆到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回宿舍(毕竟普林相当安全),然后处理一下未处理完的数据。这也让我在短期内做出了一些内容,从申请结果来看老板的推荐信也很positive。


我的大四申请季相对而言也没有那么波澜壮阔。我与我在GGU的mentor探讨确定了申请学校的列表,然后就完成了基本材料的写作,赶在ddl之前提交即可。我也几乎没有套磁,因为十月末才考托福,之后忙于准备材料,写套磁信的时间较少,而且对于一些top项目,套磁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很大。这个时候的主要工作就是润色材料,对材料进行反复修改。


我很感谢世毕盟在整个申请过程的全方位与全流程帮助。培训师在每个时间节点都会提醒我需要完成的事情,并提供参考资料,如签证流程、教授列表、各种申请材料的模板等,并给我分享了很多的经验、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mentor根据我的专业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定制化指导,对于申请材料,mentor从整体框架到每句每段的措辞都进行了细致修改。在他修改了大约十次后,我的材料也有了质的飞越。我们还一起探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mentor也会为我提供建议与思路。总的而言,申请是实力与运气的综合,世毕盟能让我们的背景得到最大化提升,并在背景几乎固定时进行最大化利用。因此,我很推荐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学弟学妹们加入世毕盟这个大家庭,实现梦想,飞越远洋。

你可能感兴趣的:(MIT, Princeton, Caltech,我的2019申请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