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

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_第1张图片

从价格突破天际的学区房到新东方等辅导机构的遍地开花,中国父母们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可以说成为了当今生活的一大重点。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你一定要上个好大学比我强!”

也成为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只是,在如此疯狂的追逐一个“好大学”之前,我们更应该去思考的,是目前的大学教育到底可以给予我们什么?又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普通人在认清现阶段大学教育的现状之后,自己又该做如何应对?但这些问题,却是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的。

无独有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西方国家同样也在面对。更何况中国的教育体制本就借鉴了大量的西方元素,会有一些共通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而《优秀的绵羊》这本书,就是作者威廉.德雷谢维齐根据自己在耶鲁大学执教的20余年经验,写出的一本针对美国常春藤精英教育的反思之作。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之中,不论是从社会层面看大学教育的改革方向,还是从个体层面寻找自身的解脱之道,我们都可以收获很多。

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_第2张图片

全书的写作架构十分清晰明了,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四个问题:

1.我们的大学教育存在着什么问题?

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自身该如何去应对?

3.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4.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看,我们应该如何去改革我们的大学教育?

其基本思路通俗易懂,基本上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阅读起来很容易上手和理解。接下来我们简单的从这四方面去介绍本书。

一: 我们的大学教育存在着什么问题?

第一部分名为“优秀的绵羊”,其中的第一章结合威廉.德雷谢维齐他的自身经验和相关的统计数据,讲述现在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大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常常面临巨大的孤独感和紧张感。

2.大学毕业生在行业选择上的趋同,而这种趋同往往意味着价值选择的单一和实际行动上的盲从。

而这两个问题在威廉.德雷谢维齐看来都可以总结为一个根源上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内心成长,反而把他们变成了一群温顺而又迷茫的小绵羊。用威廉.德雷谢维齐的原话来说,那就是:

现在的教育系统培育除了高智商有成就的年轻人,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和意义。他们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接下来威廉.德雷谢维齐则介绍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用三个章节分别描述了大学教育的历史形成、家庭教育的导向和大学运作模式这三方面共同导致了目前的结果。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威廉.德雷谢维齐对于历史原因的介绍。虽然西方大学扩招的历史原因与中国有所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入学竞争的日渐残酷和升学率的显著下降。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入学申请也就成为了一种博弈。你参加了10项课外活动,那么我就去参加11项课外活动,而根本不去思考这么多课外活动是否真的能令自身得到成长。这就好比我们下一场象棋,当你眼中只有这场棋的胜负时,象棋本身休闲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就消失不见了。

抛开胜负,享受过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中,却本末倒置,成王败寇,只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略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逐渐淡化,而竞争取而代之成为主题,教育也就异化成了一场竞争游戏


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_第3张图片

第四章的角度也可圈可点,从大学教育的商业化运作和教授的资金来源出发,讲述大学本身的生存现状也迫使大学的领导层及教授们逐渐放弃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把重心放在了能更直接的产生社会价值的学术研究和技能培养上。可以说,第一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二: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自身该如何去应对?

第二部分则主要讲述大学的真正使命应该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在威廉.德雷谢维齐看来,大学的真正使命:

1.要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出思辨的习惯,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要建立自我,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灵魂的个体。

 威廉.德雷谢维齐依据大学这两个使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让学生去创建自己的生活:首先要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其次在追寻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不要恐惧失败

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_第4张图片

中国的高考相比于西方的教育体系,更加模式化。众多的学生就像一个个商品一样,从高考这个大熔炉中量产加工出来。在这个过程,我们往往迷失了自己,也忘记了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所以,德雷谢维齐让我们去探索和寻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方向,几乎是我们这代人都需要去弥补的一个成长过程。

三: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部分则是从第二部分引申而来,讲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人评价一个人常说“德才兼备”,如果把这部分换我们今天熟悉的话来讲,那就是大学育人更应该注重“育德”还是更应该注重“育才”。

在威廉.德雷谢维齐的视角下,“博雅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育德,更应该成为当今大学关注的重点,并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博雅教育”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则列举了威廉.德雷谢维齐眼中的隐藏的常春藤高校。但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其实各个高校并非没有意识到博雅教育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各个高校都在为此做出改变。但其中的困难在于:

一方面“博雅教育”难以产生具体的量化标准,相比于对应的科学技术更加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课程和手段。

另一方面,“博雅教育”的教育成果在转化为社会价值(或者说相应的就业率和薪酬)时大多为潜移默化的、隐性的.

在如今大学的运作模式下,大学本身也难以割肉来实行推广。比如你该如何设计具体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成果又该如何检验?又比如教育部近期推出的“双一流高校”,其评价标准仍是学术科研能力,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如何要求高校把重心放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上?高校对待“博雅教育”的态度,非不想也,实不能也。但威廉.德雷谢维齐对于这些具体执行中的问题则较少提及。

四: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看,我们应该如何去改革我们的大学教育?

第四部分仍然是在讲如何解决当前的大学教育问题,只不过从之前的个体视角,转化为了国家政府的视角。在威廉.德雷谢维齐眼中,如果教育仍然维持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而不能转化为阶层流动的合理渠道时,其结局必然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崩溃。就拿我们中国而言,“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前段时间的舆论热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中国同样面临德雷谢维齐口中描述的问题。

对于自主招生中的文艺特长生,一般要求学生在如钢琴、舞蹈等才艺上有突出表现,但有多少农村孩子有这样条件去学习这样的才艺?更不必说在推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后,公立学校中的教学课时大大减少,反而课外辅导班层出不穷。教育资源越来越商业化,资本化。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也就是德雷谢维齐口中所说的“赢家通吃”。

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_第5张图片

其实,教育从来就是防止阶层固化的手段之一,但如果教育体制的话语权仍然被上层把控,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依然由上层制定,那么教育不仅不会成为阶层流动的渠道,反而会成为阶层固化的帮凶。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而公平和正义,往往是政权合法性和国家稳定性的根基所在。

从国家政府的层面来看,大学教育的改革,也是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如我国清华北大近几年设置向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定向招生模式可以说是威廉.德雷谢维齐观点在实际政策执行层面的体现了。


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_第6张图片

纵观本书,威廉.德雷谢维齐具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力,针对目前大学教育的重实用,轻人文,重结果,轻过程进行了多个维度的揭露和解释。在发现问题并归纳原因时,其采用的视角往往让人眼前一亮。但对后面问题的解决上,却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更多的只是框架和轮廓上的描述,而没有具体可行的政策主张。

比如第一部分所提出的大学商业化运作模式带来的问题,虽然在后文提出了公办高校的好处,但就两者各自应该如何改变,大学的运作模式又该如何改革,并没有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再比如在这种入学竞争下学生之间的博弈模型,该如何搭建才可以避免竞争对教育本质功能的侵蚀?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该如何转变招生模式?

在问题的解决上,威廉.德雷谢维齐的描述过于笼统和理想,稍显薄弱。此外,威廉.德雷谢维齐的视角主要凝聚在常春藤高校,不免有些精英化的偏颇,而忽略了庞大的中产阶级所面临的实际生活压力和资金问题。在这个时代,能够有理想有自我的活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奢望的。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有先变成优秀的绵羊,才能再去追求狮子的生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教育的困局与方向-《优秀的绵羊》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