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艳(诗淇组)1228拆书营作业NO.13

R:《由内而外的教养》,丹尼尔•西格尔 (Daniel J.Siegel)(作者),玛丽•哈策尔 (Mary Hartzell)(作者),李昂(译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5月1日)。

海艳(诗淇组)1228拆书营作业NO.13_第1张图片

I:内心的噪音是用一种比喻的说法来形容我们在和孩子相处时因为自己未能解决好的问题而产生的对孩子所说的话没有听进去,只关注了让自己情绪失控的事的现象。当内心里所关注的事情过于喧嚣,超过了正常时,就形成了一种噪音,影响了自己的选择与判断力。深究自己内心噪音的产生的源头,你会发现,它来自我们习惯了的以过去经验为基础的“被动回应”模式。也就是说当某些痛苦的事件或损失激发了我们的内隐性记忆并且让我们沉溺其中,这时我们被动地让那些未解决的事情介入到我们看待自己和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从而,我们面对孩子时没有耐心,说话不理智,常常是口头禅或者是自己的气话,这些话对孩子来说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伤害他们。那么,我们如何清除内心的噪音呢?也就是当我们和孩子相处时再感到心烦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核心就是明白自身的内隐记忆和内在经验是什么。具体步骤可以这样做:

1.记录当时的不稳定情绪和引发你产生情绪波动的孩子的固定行为是什么。(怎么心烦:是生气、害怕、着急、)

2.觉察自己如此情绪反应的深层原因,即集中精力化内隐记忆为外显记忆。(因为内隐所以不好发觉,所以要努力回想过去经历中“自动化”的成分)

3.与他人讲述或者头脑复述下刚才发生的冲突与你过去经验的联系,记录此时你的感觉。

4.思考你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当孩子再和我们互动时应该怎么做。

A1:在你以前和孩子的相处中有没有自己情绪波动比较大或者是自己心烦的时刻?你当时是怎么反应的?

我想人都会有心烦的时候,但没有思考过是自己以往的经历影响了我的情绪和处理方式。我以前总是感觉是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或者是我的行为没有达到孩子的要求,让我们冲突不断。可是自从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看了一点书后,我发现,确实是我的过去影响了我的现在。比如昨晚半夜,我们都在熟睡中,孩子一开始咳嗽了几声,后来就又哼哼唧唧两下,我睁开眼发现他把被子踢了。我就去好心地帮助他盖上。可是他却不听话地又把被子踢了,我就唠叨地说,“你不盖被子,你都咳嗽了,会感冒的。”又帮助盖上了。他竟然又踢了。我就没有好气地说“哼,爱盖不盖,不管了,真烦人!”就自己又躺下睡觉了。当自己说完时感觉到自己好像以前也这样的和孩子说过这样,“不管了”、“真烦”之类的话,感觉自己需要好好调整一下了,要不未来对孩子影响会比较大。

A2:今后的某天如果你和孩子再发生了一次冲突你会怎么清除自己内心的噪音?

今晚我还是会带孩子去参加拆书帮线下活动,因为下班接他再去,时间紧急,我要先觉察自己的情绪是否急躁,如果有我就先标记在心里,那么当他和我说话时,我要保持开心耐心地听他说。如果他的固定行为——他想在咖啡馆里和我一起在那里,那么我可能会禁止他靠近我,因为我有点紧张,那么我这样反应的过去经验、内隐记忆是什么呢?回想小时候去别人家就可能就有些不自在,还有和家人互动中我常常理大于情,感觉应该做到懂规矩讲礼貌。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公开的场合,我这样对待了孩子。我对未来的期待是引导孩子做个有爱又有礼貌的人,所以,我可以拥抱孩子但不说话,用手势告诉他,请等待我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艳(诗淇组)1228拆书营作业NO.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