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了人身还是人心?真相如何发现?教育如何成长?

【开章明义】

误杀的到底是什么?是人身还是人心?

孩子,如何才能与你亲如童年?护你周全?

真相如何发现?还不被欺骗

性侵,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

庆余年,生而为人、理应平等

(原创文章,若复制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伟娓道来ing)

【误杀 电影简要解读】

电影《误杀》,李维杰的女儿遭人渣素察性侵、要挟,打斗中被女儿误杀。李维杰选择了用时空剪辑的蒙太奇手法,瞒天过海与警方斗智斗勇的为家而战。

电影注定是个悲剧,两个家庭都是受害者。

每个人行为下意识来自亲情,一切都是为了爱。

电影前面部分,一度和X嫌疑人有些类似,而越往后看才知道误杀的真相是:素察是被活埋的。

一些小细节,细思极恐:

①开馆时棺盖上的血粼粼的抓痕,回放时素察瞪圆的双眼,小女儿用叉子划桌面的声音。

②李维杰从监狱中假装死尸逃脱时,发现身边的尸骨就是接头人。而这是否就是警察夫妇为李维杰设置的结局?

③李维杰眼中对羊的诠释,最初布施时的善,推车入水时的迷茫,被警察开枪的牺牲,和最后在棺材里的替罪。

④ 李维杰去自首,源于想对暴乱的平息,起于看到小女儿安安为了奖励而学会了说谎。

人生本没有如果,故事却可以重来。

如果故事可以回放,戏中角色是否都心有不甘?

【如果可以回到从前?】

如果素察任性捅了别人眼睛后,警察父母是反思后的正面管教,就不会去夏令营了吧?

如果大女儿平平因体恤父亲,不去夏令营了呢?

去了因未成年而坚持不喝那杯酒呢?

如果平平误杀素察后,是选择报警并急救呢?

如果李维杰到家后报警,是否素察还有救呢?

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人性的利己。 短暂的利己过后,往往逃不过良心的谴责。

【误杀的是自己的良知?】

人之初,性本善。

人本千面,良知是初心、利己是人性。

当素察捅瞎别人眼睛,老妈温韫淡淡的用十万块钱来平事,对儿子继续宠溺;

当警察手下去向眼睛被捅的父亲讲和时,十万块就变成了六千;

当平平因误杀素察后,想报警,被妈妈拦下说会坐牢的;

当李维杰用蒙太奇手法来强化可能会做证的街坊朋友的记忆时;

当李维杰为了大家口供一致,而对小女儿发火时;

当警察局长拉韫不惜动私刑对李维杰一家拳打脚踢时;

当警察局长对着小女儿平平声嘶力竭的让她说出真相时;

这个过程,大家选择了各种方法来利己,“误杀”了他人,也泯灭了初心。

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有利欲熏心的、有迫不得已的。

【这个世界怎么了?】

|明明知道真相,但没有证据||明明出于正义,却成了伪证|

拉韫用她多年破案经验推理出,李维杰一家是嫌疑犯,以至于滥用职权直接打人、且对小女儿威逼利诱。

李维杰用时空剪辑,让邻居朋友佐证了他们看到的“真相”。

这也是案件推理、法律应用,是给什么人用的呢?

给作为被害者而不得不反抗的人们么?拉韫和李维杰都是被害人么?

迫不得已的知法犯法就对了呢?李维杰的为家而战的蒙太奇对么?拉韫为逼出真相的滥用职权对么?

知法犯法,有主动的达成目的,有被动的迫不得已。法理、情理,何去何从?

知识、技能,掌握越多方法越多,天使还是恶魔,一瞬间而已。

|明明不合情理,但无人关注| |明明呼声正然,却助力暴乱|

大雨中本该在棺材里出现的素察换成了被枪击的羊,很是蹊跷。但民众并不在意,他们只要确认棺材里没有警察局长的儿子就好,而忽略了真相。

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

而个人也容易被力量牵引,跟着集体做出一些原本不会做的事情,于是出现了暴乱。

暴乱是李维杰没有想到的把。事情一旦不可控,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源于有坏人趁机对大众的蒙蔽和煽动。

趁势暴乱,有主动的肆意策划,有被动的羊群效应。

群众和舆论,在这件刑事案件中推波助澜。

误杀的英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即“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指当作为个体时,会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融入群体后会跟随着群体的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

记得前段时间的香港,就是乌合之众的诠释,被煽动被操弄,像一把刀。好人用是铲奸除恶,坏人用就是草菅人命。刀不能代替法律做是非判断,大众也不能越过法律直接以暴制暴。

于是,看到的未必是真相,那只是想让你看到的,如同电影《楚门的世界》。

如何才能让自己不会主动偏离真相,更不会被人带偏事实呢?

【不会主动偏离真相】

这个很难。心里的两个小人永远在吵架,谁在一瞬间取胜可能就冲动了。

如何做到决定时慎之又慎,行动时无愧无心。决定前先问个问题?这个决定我明天会后悔么?明年呢?

也许吧,任何事,做完不会让自己失眠,就差不多是对的。

【不会被别人蒙蔽事实】

从众心理,适用于大部分中国人。例如生二胎,朋友二胎后吐槽自己真的是脑子进水。

然而言论相对自由的世界,各方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场,吃瓜群众经常是墙头草两边倒的阵式,永远一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姿态,谁说在当下就谁说的在理。

而观点的提出,是需要因果论证和假设条件的。

当听到看到,某个观点或结果,自行做一下论证,看看提出的原因是否是充分条件,是否漏掉了其他假设。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诠释。

不过有时候,是我们主动站到跑偏的队伍里的,源于什么呢?

自我选择的不安全,还是 直面内心的焦虑呢?

【直面内心,坦然心安】

与朋友聊天谈到,可以让你在前面任性、后面为你收拾烂摊子的,可能是自己父母,再无其他。

世上有两件事,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意思就是各自安好吧。

而焦虑和安全感缺失,容易让我们在问题来时直接推卸责任、并推波助澜,连起码的因果假设都不去过个脑子,反正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具体可爬楼『孩子的安全感、成人的焦虑症』

总梦想着七彩祥云会带来盖世英雄,许我一万年的承诺。

殊不知,安全感是由内而外的。包括袖子里的铜臭和气质里的神闲。

如此,做的事情和决定,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晚上睡得心安,不会失眠。

道理都明白,但落实很难。

《误杀》最后触发李维杰去自首的是一份被小女儿改成满分的试卷,这是小女儿在这个过程中对说谎的活学活用。

家长们往往自己做着成人世界的假面人,却要求孩子清澈透底,可能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兽!

这是《误杀》中对平平和素察的定论。

但禽兽是怎么造成的?人生而不是本善么?是父母的毫无原则的宠溺。

父母,也许无法决定孩子在一条路上走多远,但可以影响孩子走上哪条路。

具体可爬楼「《少年的你》魏莱另类评说」。

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或许也是推动李维杰最终选择自首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希望成为女儿的榜样

对于李维杰的亡羊补牢,大女儿平平的心理创伤是留下了。

校园性骚扰案件,中国在校和毕业生中有69.3%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女性比例高达75%。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若可以,家长们更希望未雨绸缪。那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且及时发现问题。

【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家长及时发现问题】

作为家长,请不要谈“性”色变,尽早让孩子明白“性骚扰”的界限,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若被性骚扰,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同时做到敏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

① 被对方反复凝视身体敏感部位、对方用身体故意碰撞或靠近

② 对方给你发性方面的短信、以性的内容和你说话或辱骂

③ 以金钱利益等与你进行性交换、强行抚摸、搂抱、亲吻

④ 做出威胁动作,甚至暴露性器官

⑤ 对方强迫与你发生性关系,这不但是性骚扰,更是强奸。

希望每一个孩子,不论贫穷富有,都能被温柔以待,在关爱和陪伴中长大,做到精神富足。

【闲聊】

这个周末难得宅,追了一下大热的《庆余年》,完全冲着陈道明。

感慨于其中的 “生而为人,理应平等” 这种与天都与地斗的气魄。

然而势事瞬变、未遂心愿之时,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也是幸福的。

身边朋友,四十不惑后,更多秉承着平平淡淡才是真,健健康康就是福

最近朋友劝我“穿上秋裤吧,年纪大了会老寒腿的”。

还给我说了个“上海姑娘嫁到东北,多年裙子换来老年的膝盖打不了弯,于是她孩子一进十月就穿棉裤”的故事。

好吧,我穿,我以后年年第一个穿。
看到这条的伙伴们,赶紧穿秋裤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笔者原创,若转载请先联系作者(公众号 伟娓道来ing)。
若有不同想法,欢迎共同探讨。

小生活有着大兴趣,小进步藏着大道理。
夜晚静心来闲侃,时间如白驹过隙。
有共鸣么?请关注、点赞。
的关心请让我知道,你的关注请给我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误杀》了人身还是人心?真相如何发现?教育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