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设计与讲故事

「❀」「SanMuYYB」のイラスト [pixiv].png

为什么要把设计讲出来?

很多经验比较浅的设计师,包括我自己,以及我亲身遇到过的设计师,在讲述自己设计的时候,尤其对象不是从事设计行业的人的时候,还会用比较专业的术语进行讲解。

这个倒不能说错,只是对我们来说,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专业的术语,比如衬线字体、非衬线字体、饱和度、明度、格式塔等等。

我们在跟设计同行交流的时候,用这些词已经习惯了,双方都能理解。

可是,如果对面的人不是从事设计行业的人,还是这样讲述,对方可能会一头雾水。想想我们刚学习设计的时候,我们听到这些名词是什么感觉?

很多人都知道,好的设计师会营销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营销自己不是靠自己懂得多少的专业名词,而是把自己的设计用大部分人都能听懂的话讲出来。

那么这就要有两个要求:

1、能听下去

2、能听懂

大家都有过背单词的痛苦经历吧,很多前辈的经验会说背单词不要一个一个被,而是联系到句子,给这个单词一个情景,这样就会容易很多。

而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听故事的,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设计包装成一个故事,一个动听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对方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设计中的想法。

正如《认同感 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中说的那样:

故事能够无限接近事实,但是又不会去揭露事实。故事能够激励人并引起共鸣,使听故事的人参与到价值观和信念的交流中,而不是直白地揭露或简单地告诉人们价值观和信念是什么。

故事的套路

在知乎蒙汉岳的文章《用学习来终结抄袭(中)—怎样才能开创自己的设计风格》有提到,大名鼎鼎的好莱坞在拍追逐戏的时候,只有57种拍法。

为什么只有57中拍法呢?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们和编剧们绞尽脑汁,发现只有这57种拍法是好看的。专业的编剧团队甚至会给电影的每一个桥段,专业人士会通过这些编号进行沟通。

那么,世界上千千万万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套路呢?

答案当然是有的。

分析大部分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些固定的套路,几乎所有优秀的故事都是按照这个套路展开的。

基本模式:背景-----目标——障碍——解决。

大部分的故事,主人公因为种种原因,会产生一个很明确的目标,然后通过各种努力,排除了各种障碍,最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就好像我们设计产品的过程,我们通过分析用户日常生活中的痛点,总结出了用户想达到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我们会用原型的方法,探索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能性,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最终我们用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达到了用户的目标。

这个只是故事的基本模式,还有更高阶的故事模式。

进阶模式:背景-----目标----障碍----解决一半——新的障碍----改善方法----解决

看过许多英雄救美的故事吧,里面的英雄在第一次营救的时候,总会发生预期意外的状况,于是不得不先暂时撤退,潜心修炼或者寻找更强的武器,最终再次出发,成功把公主救了出来。

这个对应到产品设计里面,也就是说,我们一开始把产品投入市场,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反而招来了大量的差评,或者用户数量很少。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目标这个大方向错了?还是解决方法有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对产品进行改进,慢慢的,让产品真正能解决用户的痛点,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到大批的粉丝。

所以,在上述环节中,设计前和设计后的产品有很大的差别的,不仅仅是颜色、字体、排版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只是基础,我们要站在更大的视角上去审视我们的设计。把设计前后用户的感受联系起来,按照上面的套路组成一个故事,会更容易让别人理解并认同我们的设计。

做设计与讲故事_第1张图片
「誕生するの3939」「渣音Re.」のイラスト [pixiv].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设计与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