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之外守住底线——《曾国藩传》

文|木羽

海纳百川之外守住底线——《曾国藩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国藩虽然自己从考中秀才后,一路高歌猛进,年纪轻轻就进入到翰林院了。但是进入翰林院后发现自己与他人差距很大,读的书少,行为粗鄙。看自己粗人一个,脾气还大,刚去就跟同乡吵架吵的很厉害。之后开始反思,并且立志要做个圣人。

他的一生,对自己的内在修炼没有停歇过。他眼光独到,看事长远,对国家大事,待人接物有全局观。

他从一开始就看到清王朝的官场贪污腐败问题,所以上台任两江总督,手握大权后,太平天国战局稍定,他腾出时间和精力来便开始着手整顿吏治,整顿不正之风。

曾国藩要求不讲排场,多次写信告诫自己下属。从自己做起,改正风气。甚至家中一切事物需要自己动手,总督夫人需要顾及家庭一切事物,女眷们晚上还需要做手工。但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当中,却没有曾国藩的名字。

在中国人眼里,真正的清官,必须清可见底,一尘不染,清到成为海瑞式的“自虐狂”或者“受虐狂”,才叫人佩服。曾国藩远没有清到这个程度。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也就是说,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而早在咸丰皇帝广纳谏言时,曾国藩耿直地一股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盘托出,最后却遭到官场排挤和皇帝的厌恶。

你让自己看上去是个清官,就突出来他人的腐败。你说自己是好官,就突出来他人不够好呗。众人皆醉,唯你独醒?

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所谓成大事不拘小节,可能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海纳百川之外守住底线——《曾国藩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己的一些想法】

今天我还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讨论了,该不该与社会不良风气,同流合污。

有了孩子后,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他的成长。时不时地了解一下哪个学校好,重点中学是哪个片区的。学校的潜规则是什么?为了得到老师关注,你家长能怎么做?哪个老师课后开补习班,一个暑假买了辆车。在学校基本不好好教……

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别现象?因为我们那个年代都不用补课,不用包红包,就这么长大了。现在?

我的回答是:肯定不同流合污。

我的想法是:如果每个人都不得不参与这种坏的风气,这个社会能往好的方向走吗?如果每个老师都不务正业,那能教出正直的孩子吗?如果我们明明不喜欢,还那么做了,那给孩子能留下好的印象吗?怎么我都觉得那是不好的。

“可是,如果其他的人都那么做呢?我不管谁谁谁为了转到某个名校,勉强在那买了学区房,结果发现每月各种名头几千不止。你送五百,别人一千,他人五千…”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永远不会有尽头。所以这样的事情,不能做。而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所有成年人的榜样。

因为有些社会不良风气,触碰到了原则问题。而在原则面前,不能妥协。

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该怎么做呢?

我是个正直的人,我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是我不能以同等标准要求别人。我们可以影响,但是不能强求。我们可以理解,可以包容,可以不参与,但不能当着别人面嗤之以鼻,显示自己的无上清高。

我们可以允许他人犯错,我们允许我们的环境不是那么清澈。因为这才是生活。水至清则无鱼。而守住底线,划清内心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正直的人,那触碰原则底线的事情就不能干。我希望他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那我就不能做个怨妇,斥责所有不公,也不是把一切事物都排除在外。

人不是生而平等,但是生活是公平的,你的收获肯定会与你的付出相匹配。

海纳百川之外守住底线——《曾国藩传》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纳百川之外守住底线——《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