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孩子成绩不好,我想送她去学舞蹈”

“老师,我的孩子文化课成绩不太好,我想送她去学舞蹈,将来走艺考。”

“艺考都是成绩差的去考的,300多分就能上大学。”

“学舞蹈的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这种对舞蹈生的偏见,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学舞蹈的人,也对文化课学习满满的不屑:

“在学校学的文化知识,毕业以后对工作并无用处。将来不论是进团当演员、还是去地方当老师,根本用不上。”

“老师,孩子成绩不好,我想送她去学舞蹈”_第1张图片

这就造成了“艺术生=没文化”的误解和偏见愈演愈烈,头挂黑线的小编,在此为大家澄清一下:

艺考对语数英文理综的要求相对较低,是因为他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艰苦的舞蹈训练。这跟学中文、法律、哲学的人对数学、物理、化学的要求相对较低,是一个道理。术业有专攻,仅此而已。

但是,这并不是说舞蹈生就一定文化课成绩差,或者文化课成绩对于舞蹈生就不重要。说句带点主观色彩的话,凡是在艺术上有所作为的,其文化功底必定不差。

每年北京舞蹈学院招生,文化课600多分以上的考生大有人在,他们因为热爱走上舞蹈之路,无论是学习文化课,还是学舞蹈,优秀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真正的艺术从来离不开文化,每一个在舞蹈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知识内涵,对生活、对艺术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佟睿睿创作的《扇舞丹青》,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结合,把舞、乐、书、画融为一炉,情景交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舞蹈界称为古典舞划时代的作品。

《舞剧1937》赴中国科技大学演出,三千多名学生看完后,众口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作品中强烈的民族感情让人看完不仅仅停留在感动的层面,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和人性的反思。

佟睿睿说:“只有当你站在自己文化的根基上去创造,才能让人们对自己的民族越来越自信。”

如果你说编导创作需要文化积累,演员只要跳得好就可以了,那就大错特出。

舞蹈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员去诠释,好的演员不仅在于舞技的精湛,更在于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领悟。

如果演员无法和编导在精神层面对话,如何理解他作品中的文化内核;如果演员没有对这个世界保持应有的敏感,如何激发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感染和影响观众?

可以说,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正是在演员和编导共同产生作用之下诞生的。

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仿佛有一种可以穿透时空的气场,她站着是舞蹈、坐着是舞蹈、哪怕一动不动,她所营造和渲染的氛围,都能让你强烈感受到无法抗拒的存在。

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格局境界,就算训练到死也就是一个舞蹈的打工者,没有可能成为艺术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孩子成绩不好,我想送她去学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