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新制造中,“智慧”与制造的边界已被打破

在这样的新制造中,“智慧”与制造的边界已被打破,更大更广的制造空间由此打开。与过去强调的“硬”制造不同,新制造更注重软件、网络、大数据对工业领域服务方式的颠覆。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鲜桥FQ供应链研究院就如何利用技术反推数据,实现商业智能,阐述了其专业而独特的观点,同时,描绘了在“智能制造”时代中鲜桥订货系统所扮演的角色。

传统制造为什么要向“新制造”转型?

▌答:21世纪是一个由绿色智能制造引领“智能经济,智慧世界”时代,自2013年德国联邦政府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以来,各国政府、跨国制造业巨头都未雨绸缪,加速布局本国制造转型之路。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

智能制造具有战略性、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和先导作用等特点,对经济增长具有多方面作用,表现为:一是直接推动作用。智能制造的生产效率更快、产品质量更好、规模效应更大,产品价值更高,能够快速和直接生产出各类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直接增加国民产出;二是间接带动作用。智能制造往往通过信息、通信、工业技术整合联通整个产品制造过程和产业链条,对上下游企业和关键产业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三是具有极强的技术输出。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0%。智能制造快速的发展,将会间接带动各种工业技术的繁荣。

大数据如何颠覆工业领域服务?

▌答:要实现智能制造,柔性生产是最关键的一环,其特点是强调客户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从理论上说,就是将原料、工厂、配送和客户连接在一起。客户只需要发出一个订单,工厂就会自动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采购原料,安排生产,然后再将货物直接配送给客户。

在智能制造中,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最终实现信息数据融合;通过大数据服务,实施收集、处理客户数据,快速匹配流程设计,灵活调整生产流程,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工厂整个价值链获得增值,企业效益获得提升,最终客户可以得到良好的服务;各项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应用,工作生活能够得到平衡,最终为决策者决策提供科学性依据。

基于C2BC2F等的按需生产模式,最终将颠覆过去以产定销的传统生产模式。

传统企业如何实现“新制造”快速转型?

▌答:以前,生产线上都是每台机器单人操作,将产品手动放进拿出,有时工人大意了漏过了哪个环节,就会严重降低生产效率。而新制造,基于智能控制技术,一切都是互联的,大部分操作只需要在一个终端就可以完成,生产时甚至都不用开灯,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还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工厂把控产能的能力,降低了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传统企业的信息孤岛弊端凸显。只有生产过程全自动、信息化、智能化,在传统企业内形成一个互动、互通、互管、互补、互报的智能制造生态,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制造。

过去,传统的IT设备昂贵且难以维护,系统性能无法满足高并发、海量数据计算,而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平台和基础。最近几年,计算机硬件成本下降非常快,云计算技术高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带来的低成本、高性能、分布式、按需购买等特性为传统企业实现“新制造”提供了可能。现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T系统采购费用不到传统采购费用20%,未来IT系统的“云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样的新制造中,“智慧”与制造的边界已被打破_第1张图片

新技术如何助力数据反推商业?

▌答:过去,企业经营逻辑函数的基本稀缺条件为生产资料及货币,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是产量规模、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与周转周期等。现在,企业逻辑函数中的基本稀缺条件变成了客户的时间和注意力,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工成本急剧增加;产品平均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而消费市场,90后、0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消费,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型需要,还需满足时尚性、个性和品质。过去的爆款模式、眼球经济已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要。C2BC2FS2B为代表的新兴商业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按需生产,数据化精细管理,客户细化和产品增值等逐渐成为核心理念。

新商业模式下,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的结合,催生了智能制造,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用户与商家的距离更近。通过网络与软件技术,按需定制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已经成为可能。

典型案例如西班牙Zara公司。Zara每年生产12000款服装,7-12天新款上市,48小时欧盟上架,72小时全球上架,现货每周补货2次,每3周就淘汰旧款。

鲜桥如何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模式转型?

▌答:首先,企业通过订单链接下游客户,了解、收集客户订货需求,快速组织采购和生产,通过自有或第三方物流安全、快速的将商品送达客户。鲜桥通过柔性供应链的重构,将收单、生产、销售、物流等供应链环节整合,可提升30%以上的业绩,提升40%以上的订单处理效率,降低50%的订单处理成本,通过在线支付,提升了资金周转率,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其次,数据驱动营销变革。按照营销的感知响应模型,如果企业能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内部快速的响应,就能提升营销效率。如何能快速、准确甚至提前了解客户需求?过去,粗放型企业靠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这些非理性的思考仅能维持企业初级阶段的业务发展需要。一般而言,企业通过深入客户、竞品的市场调研去分析客户需求,大型企业甚至花巨资请数据调研公司,这些数据确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企业营销决策的依据。

但这些数据存在巨大的挑战:滞后性。这些数据基本不是实时的,有的甚至是一两个月后才会得到,这些延迟的数据无法满足快速调整的需要,无法满足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现在,鲜桥客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得实施的营销数据,包括订单、商品、客户、区域等多纬度分析业务状况,实时做出决策。

未来,大数据将驱动商业模式变革。鲜桥将通过大数据服务,实时收集、整理下游客户的大量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为鲜桥客户提供精准客户分析及智能预测服务,提升企业的运营分析、决策能力,如商品的智能排序与推荐、业务分析与预测、智能客户预警、智能采购、智能促销等,数字化展示业务经营趋势和细节,全面了解业务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真正实现鲜桥“让生意更好更简单”的产品理念,帮助企业客户实现新商业模式的转型。

1,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90年代,国内大学生是非常稀有的,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师范,当时是免费入学还有额外的国家补贴的,而且毕业还包分配,当时的师范是非常吃香的学校,而国际贸易,外语等和国际搭边的专业,当时是最热门的。在看看大学期间荣誉: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所以从稀有度来说,横向比较

那就是今天互联网界最有逼格的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还带着一排金闪闪的大学期间履历呀(现在尤其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藤校海归不少,但现实中我确实没有怎么见过80年代的大学生)

2 ,当老师的时候评过杭州市十佳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由于很多人来请他做翻译,忙不过来了就成立一个翻译社。

和很多人觉得一个小屌丝去创业的感觉不同,马云当时在教师岗位上,本身已经非常出色了,而且是有较硬的荣誉加身的。

换做今天,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还发了行业内知名文章,有较高行业知名度,并且开始有商业方面的思考了。

3,翻译社亏本,马云跑去义务进货卖钱

对,他的第一次创业。一开始是失败的

心灵鸡汤常说,当年马云一无所有创立阿里,勇敢一点,你就是第二个马云

其实,现实的情况是,马云第一次创业的海博翻译社,是失败的,你如果只有勇敢,基本也就是第二个海博翻译社

强如马云,还是做的和自己英语非常相关的翻译社,还拥有教师届极强人脉,依然面临公司无法顺利发展的情况 。

当然,相信在这次失败中,马云第一个是拥有了独立创业的经验,第二就是在义乌进货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广泛的小企业主们,为未来埋下了伏笔。

看好前3点,这是没有一点运气成分的

4,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曰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

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开始准备。

来来来,把你的商业计划书拿出来溜溜

人家是创业困境-发现新机遇-验证新业务点-开始转型

拥有一次创业经验情况下,还做了初步的市场测试有非常积极的市场反馈,这才决定转型

并且执行力极强

你的商业计划书连风投都骗不了,更别说去市场上实打实的测验一下。

5,回国后辞职,自己拿了7000元钱创业,做中国黄页

一年后的1996年,营业额做到了700万

你看,换做今天就是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有较高行业知名度,首次创业失败,但二次转型开始走上发展轨道

(这个履历,应该是各家风投现在最喜欢的类型了,也应该是有意向创业公司的人们最喜欢加入的公司类型了)

6,中国黄页上线后,马云带合伙人何一兵到北京拜会当时的互联网偶像张树新。张树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时见马云。

特定署名信息为:【本文由“科技新鲜时代”发布,2017年11月2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这样的新制造中,“智慧”与制造的边界已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