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1.购书经历
当当网在书香节以及双十一都会有促销活动,大多是半价这样的折扣。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自然是不可错过的时机,当然有人说,一本书才几十或是十几元,想买的时候直接买就行了。
大体上说来是这样的,很多书是容易买到,况且只是文学爱好者,断不至于有太多冷门生僻的书需要购买而买不到,但是实体书店的数量越来越少,尤其是私人开在街角巷尾的小书店,几乎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地摊卖书的也早就不见踪影了,大一点的书店也在苦苦支撑。还有在机场、车站的角落里有畅销书的出售,大多也无人问津,在烘焙店、蛋糕店、咖啡店里,也有些书籍,可供阅读,人人手里都有一部手机,书籍倒大多成了装饰品。
书籍的流转大多是在网络上,从网络上买可谓应有尽有,即使不畅销的书籍甚或是生僻冷门的书籍也都能找到。如果是长期的、持续的购书、读书,还是选择网上购书比较好,种类齐全、方便快捷。
近几年的书籍都是从网上购买,在当当网下单,3天左右就准时送达,丝毫不影响对于阅读的期待,而且价格比实体书店要低廉很多,大多在五折甚或是更低的折扣。
还有一点就是有些书实体书店里很难买到,诸如《二十四史》的繁体竖排版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就很难在书店买到,在网上是有所销售的,整套书下来在五、六千元左右,三百多卷书,这套书的价格始终在7折以上,居高不下,唯有在书香节和双十一的时候,价格是在5折左右,于是便购入了一半左右的二十四史,因为之前读了《陈书》、《梁书》,原汁原味,受益颇多,便觉得物有所值。
读这类书相对速度较慢,需要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很多繁体字需要辨认,大多可以顺着整句、整段的意思加以理解,这样不间断的阅读,能提升古文的阅读能力,再读其他的古典文学时,不会太吃力。
这是一个系统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其过程不会也不是很轻松,但是正因为踮起脚尖来树尖上够到的果实才又香又甜,而只是进行浅阅读,甚或是别人注视翻译延伸的内容,大多是拾人牙慧,阅读体验又是不一样的。
随着书籍的购买和阅读越来越多,当然读书的速度是赶不上购书的速度,有的书买来以后,发觉和自己的期待相差甚远的就搁置一旁了,有的书却是读了数遍,还有读的想法和期待,每一次读的理解程度都不一样。
于是在购书的时候,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策略,边读边买,慢慢的就把自己心仪的书收集齐了,这样妻子就不会有太大的意见,倘使一次性的购入几千元的书,妻子的意见还是有的,因为她的观念里,读书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当然这样的思想也是有所转变的,最近就经常的在看书,尽管读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除了部分《二十四史》,广州朗声出版社出版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36册,也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金庸在世的时候就放进了购物车,直到金庸去世,发现这套书更是脱销了,经常是缺货的状态,当然也可能是经销商的营销策略,奇货可居、物以稀为贵,缺货的状态可以预定,这样的价格就很高了。
于是在活动的时候果断下单,事实证明金庸的书的确卖的好,价格波动不会太大,现在依然如此。
2.对武侠小说的喜爱
说来也很是遗憾,对金庸的武侠小说,自己读的比较晚,皆因那个年代的书籍很少的,尤其是在我们童年的时候,苦于无书可读,不是没有适合的,而是根本就没有书。
小时候我们的村子里仅有一部武侠小说《三侠剑》和数本小人书,现在这样巴掌大的小人书已经见不到了,上面是漫画,下面有简单的叙述性文字,可称得上是童年时期最好的读物,也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无奈书太少了,小人书村子里仅有几十本,早就翻遍了,就连那本《三侠剑》也读了很多遍,能倒背如流,但是它的命运就是被母亲无情的扔进了灶膛里,认为这是闲书。父亲找来的一本魏巍写的《东方》,但是读起来就没有那么有兴趣了。
于是闲书的印象一直在脑海里,直到高中也很少读武侠小说,几乎没有接触过,课外读物大多是课本上推荐的文学作品。
读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了古龙的武侠小说,为之痴迷,还尝试着写了一点武侠小说,但大多模仿痕迹很重,现在想来是天马行空的乱写,早就不知丢在了何处。
直到工作了,在教学的时候,偶尔发现学生在晚自习的时候在看金庸的《碧血剑》,于是便顺理成章的将其没收了,随手翻来,发觉写得的确是引人入胜,难怪学生会废寝忘食的看。
后来好像在高中的语文课外阅读中,收录了金庸的武侠名篇。但是当时教书的时候,同样认为读武侠小说是浪费时间,当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学生说是从校外一个胡同的书店里租来的,便让其将书还了回去,饶是如此自己已经将《碧血剑》读了一遍。
后来又读了《连城诀》、《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笑傲江湖》等,《连城诀》读了三遍,感觉这本书写尽了人间的尔虞我诈以及为了金钱财富的相互厮杀,尽管是武侠小说,却总有着现实世界的影子。但终因时间有限,很多想读的篇目,后来就搁浅了。
当时看的大多是盗版的书,缺页错字甚或是删减的地方居多,读来有的地方不完整,稍觉遗憾。总想买一套正版的金庸武侠,来一次完整的阅读体验。
但是这样的阅读总是断断续续,武侠小说的阅读也只限于金庸和古龙,古龙的小说情节取胜,语言也有其特点,但是缺乏与历史的结合,语言上也略逊金庸;古龙的武侠似乎更加纯粹,金庸的武侠的人物更加丰满合理,总之难分伯仲,读这样的武侠小说都有很好的阅读体验。
有人说民国初年的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想象力丰富,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但是在网上看是一系列书,得需要大量的时间阅读,就暂时的搁浅了阅读的想法。
学生租书的书店在胡同的深处,隐藏在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书架上成排都是武侠小说,还有很厚的大本的玄幻小说,排的满满当当,有的书破损不堪,看来是有很多人读过了。
玄幻小说在块头上都堪称鸿篇巨制,动辄几百万字、上千万字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大多是笔名,粗制滥造、庸俗不堪。但是当时很多人都在看这种玄幻书,学生也偷偷的在看,大多是利用周末或是平时休息的时间,看来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这样的玄幻小说,后来便成了网络文学。也涌现出很多网络写手,好像还有些颇有名气,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等等,据说写网络小说的收入也不菲,就连一些知名作家都无法与之媲美,当然仅限于收入上,但总是难登大雅之堂,而且这样的小说对人的营养不是很多,大多是一种消遣文学,路数几乎差不多,类似于游戏的升级一般,套路大多是屌丝逆袭。
有一次坐火车的途中,从手机上读了几小时的网络玄幻小说,至今都觉得实在是浪费时间,极差的阅读体验,得出一个结论,不知是否正确,读玄幻不能称之为读书。
购入金庸的全集之后,最先读了《鹿鼎记》,发现韦小宝活就是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穿越到了清朝初年,把一群秉承仁义礼智信的人玩的团团转,韦小宝深谙平衡的博弈之道,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被金庸写得活灵活现。
正好有一本林语堂、南怀瑾、柏杨作序的厚黑学,以前见到这本书,以为是教人如何脸厚心黑的书,便未加理会,但是这几个人作序推荐,便好奇的读上一读,发觉自称厚黑教主的李宗吾其实既不厚也不黑,倒是很厚道,厚黑只是对古人,尤其是很多建功立业的人身上总结出来的,当然放在今天,称之为潜规则也可以。
书中很大的篇幅讨论人性的善恶等等,涵盖哲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只是书名起得不好,造人唾弃。读了《鹿鼎记》,再读李宗吾的《厚黑学》,发觉韦小宝就是将厚黑学运用到极致的人。不过当时胸怀救国救民思想的李宗吾,希望能有人像三国时期的曹操那样,挽救民族于危难,因此说为了大众的利益的脸厚心黑是可取的,甚或能够建功立业,为了个人利益的厚黑则是不可取的,也会被后世所不齿,这才是李宗吾的真实的观点,估计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才自称为厚黑教主,被世人所误解居多。
总之这本书是打着厚黑的幌子,表达的不完全是厚黑的事情。这些在书中都表露无疑,只是书名起得不好。
3.购入经典古籍
《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文集,共计15册,内容更是博大精深,内容对古典著作的解读。
王夫之在明朝灭亡后,便隐居山林四十载,用一生经历著述,被曾国藩、曾国荃所推崇,收集刊印其著作,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而影响。
在唐明浩的《曾国藩》中多次提及船山的人和事,此次书香节也买了下来。读了其中的一册,感觉正是自己所期待的。只是这书名有点大可改一下,人们自然知道是王夫之遗留下来的书,叫《船山文集》也可,每日在枕边放着一本遗书看,总感觉这书名字起得更是不好。
小说笔记大观包括明代、清代、宋元、隋唐等共计19部,是对二十四史的补充,里面有丰富的史料,清代卷中有很多有名的笔记没有收入其中,但是这些单行本之前就都阅读了,如《看山阁闲笔》、《闲情偶寄》、《浮生六记》等,这些厚厚的大部头书籍足足装了一大箱。
加之其他的文学作品以及给孩子买的儿童文学,四大箱书籍,快递小哥也罢工了,在网购书这几年,几乎都是此人在送书,每每都是电话联系,声音都很熟悉,未曾谋面。此次的四大箱书,无论如何,快递小哥不给送了,说到邮局去取。
到了邮局,始见此人,牢骚的说到:
“你是倒腾书的吧”。
想想这些年,快递小哥送了很多的书,难怪被误解,忍俊不禁。
我便说到:
“如果是倒腾书,这点书还不够养家糊口的吧,都是给自己倒腾着看的”。
快递小哥态度大为缓和,帮着搬书。其实,本想说快递应该送到楼下,哪有因为东西多就自取的道理,况且之前都是送到楼下的,但是看到外卖小哥也是风里雨里也不容易,便没有说出口。
4.买书的乐趣
自从喜欢了网上购书以后,当当网几乎成了必看的网站,书香节、双十一、双十二也都加以留意。
前几年还在淘宝购物,现在登陆的密码也忘记了,自从买书以后,就没有在网上买过其他的物品。
买书和读书的乐趣比买其他物质上的东西有意思的多,下单之后,满怀期待,等到书到了以后,读起来的乐趣就更多。
如果是物质上的东西,收到之后,新鲜感也就顿然失去了,估计就得接着买其他的东西了,而很多东西其实是平时所不需要的。
购书则不一样,几乎90%的书籍都不会让人失望的,但也有偶尔的书籍,读了感觉实在浪费时间,尤其是一些没有社会阅历甚或非常年轻之人写出的类似心灵鸡汤的书委实读来觉得无聊之极,于是果断的弃置角落,但是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
于是不知不觉书橱就装满了书,大概也有上千余本,完整读完的也占了大半,书橱塞的满满的,于是便又配置了四个简易的大书架,每个书架能装下两百本左右,估计这些也就应该足够用的了。
自己也能意识到,书是用来的读的,不是用来屯的,读书也不应成为复读机或是复印机,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最后为自己所用,但是遇到好书还是想买来一读。
(2019.02初稿 2019.1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