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几个教堂里的神职人员,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大家闺秀,十三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六个侥幸避难的伤兵,他们面对的是死亡还是救赎?”书的封面有这么一段话,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时,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在南京大屠杀下的一座美国人修建的教堂。主人公书娟和许多同龄的女孩们一起在教堂里生活学习。但是无情的战火打破她们原本平静的生活。

      为了躲避日本人,十三个秦淮河上的名妓带着行李敲响的教堂的门。然而,教堂是个神圣的地方,怎能容得下她们呢?但是最后出于人道主义,教堂接纳了她们,随后教堂又收留了几个受了伤的中国军人。

      书中,日本兵冲进教堂,逼迫神父教出中国军人的那一段描写,是那样的残暴和血腥,他们的丑恶的嘴脸,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不肯褪去。同样的,中国军人在面对死亡时从容抵抗,让我不由得心生敬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当初十三钗进入教堂时,神父所发的感慨。的确,刚开始时我也对十三钗不顾国家民族安危,整天玩可的状态深感痛心,但是故事越到结尾。我发现她们逐渐改变了。

      圣诞节到了,日本军官来教堂教里想邀请女学生们一起去做祈祷,但是谁都懂去了会发生什么事,然而此刻,十三钗站了出来,她们愿意替女学生们去,于是穿着稚嫩学生装的他们出发了。她们把一切能防身的东西都藏在了身上,视死如归。

      书的结尾并没有写是十三钗去了之后遭遇了什么,而是戛然而止,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从而也给读者留下了十三钗巾帼不让须眉的深刻印象,我想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吧。

      还记得封面的那段话,我认为故事里的人是面对死亡,获得救赎,他们是令人敬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陵十三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