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首迎行业规范

来源:法治周末

“共享”热潮还未褪去,无人零售就已粉墨登场,被业界称为下一个风口。

针对日渐“高烧”的无人店业务,10月24日,国内无人店领域行业组织——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无人店分会(CURA)发布了《中国无人店业务经营指导规范(意见征询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据了解,目前,国内主流无人店经营企业已开始向该分会提交相关意见建议材料。业界人士表示,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国内无人店业态已经正式迈开了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无人店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规范化的市场管理,后续行业规范出台后,将会对本行业业态产生积极影响。

行业首次迎来规范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意见稿明确要求无人店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经营性业务,相关业务除应及时向政府监管部门申报外,同时需提交报备材料至行业协会,特别是新型特种无人店装备,应在提交报备的同时提供安全性审核材料。

此外,意见稿还对无人店的设置、经营、仓储、物流等提出了明确的细化要求,要求无人店经营企业承担更多的经营者责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及其他各项权益。

针对意见稿,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无人店分会秘书处表示,现阶段作为零售业的重要补充力量,无人店可有效填补社会零售真空地带的服务,更高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建议为无人店这一广受消费者喜爱的新型业态留出发展空间。

“针对目前快速发展的业态,无人店分会通过与政府部门及主要行业企业的合作,已经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基本管理办法。”同时,无人店分会秘书处建议,各地方在促进无人店发展的同时,要严抓食品安全关;另外,希望相关管理部门能够管促结合,因地制宜,做差别化探索和各种有益尝试,例如,江苏、上海等地均针对部分无人店业务提供了开放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可行路径。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表示鼓励智慧零售,尤其是像“无人销售”商店、自助提货柜等设备,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间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21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谈及“无人零售”概念时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密切关注无人零售的发展,将适时发布《零售业技术创新框架》和技术应用典型案例。

行业代表、小麦铺公关部负责人王茜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意见稿的发布,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又一积极利好的信号,支持新业态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各家无人店的发展线路各不相同,所应用的技术、商品、供应链以及店面管理、库存管理等都有很大差异,指导规范的出现,会改变这种状况,让行业内的商家统一规范。

身份亟待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在意见稿发布之前,号称全球第一款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近期在上海关闭了两个首批落地的店面——欧尚长阳路店和大润发闸北店。缤果盒子对媒体表示,原因是公司与欧尚战略方向调整,双方结束了合作关系。

而在7月初,欧尚长阳路店还曾遭到过城管调查。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目前“盒子”落地身份不太明确,也收到过投诉,“所以现在我们在努力积极地与政府展开合作,希望得到政府认可,让政府给予合法身份,在政策的监管和保护下,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店在政策方面,还不够明确;平台方认为,无人店这样的设备和普通的娃娃机、自助售货机一样,能够摆放在公共场合;而工商监管部门则认为,随意摆放会侵占公共区域。

王茜介绍,目前,小麦铺已经有17个门店,在选址上,以社区、办公园区、高校、医院等相对封闭的区域为主;选址一般是以合作的方式,或者支付少量租金的方式进行合作。

记者在此次意见稿中看到,关于无人店设置的要求,其中规定,为确保安全,无人店设备应安装必要的地脚固定机构或其他防倾覆设施,由传统门店升级而成的无人店除应遵守无人店配套设备的安装设置要求外,同时需要符合传统门店的设置要求;无人店应在明显位置公示经营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设备编号;应安装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等。

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松认为,无人店在经营上应提交营业许可证,特殊行业的应根据行业要求提交相关经营申请,例如,从事食品经营的应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从业人员应要有相关的健康证;就箱体安装上和选址上,也应当向主管行政机关备案,按照市场规划进行放置,否则涉嫌违建。

“无人店虽然‘无人’经营,但仍属于经营行为,应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由于其与其他经营行为存在差别,行政机关在受理申请经营许可时,以及对于不规范行为执法时,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该规范的颁布,给无人店经营者在经营时提供了规范标准,也为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李松表示。

存在多重挑战

“整体来讲,政府支持无人店这种新型业态,因为它切实解决了很多民生问题,并极大降低了成本费用;但政府又非常谨慎,在没有完善的监管方案之前,会对这种新兴业态不断考察与评估。”王茜认为,“无人店的发展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在技术改进、成本优化以及政策推动方面,都需要同行业的共同努力。”

今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自2016年年底,Amazon Go出现后,无人便利店赛道上就已“挤”满诸多玩家。截至目前,除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外,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创业企业,以及居然之家、娃哈哈、永辉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均已入局无人便利店市场。艾媒咨询预测,2017年我国无人便利店的交易规模将达389.4亿元。

记者注意到,“双11”临近,零售巨头们为今年的大促也推出了新的玩法——10月17日,京东宣布无人便利店将在“双11”期间正式开业;而就在一周前,苏宁易购也表示,“双11”期间将在全国新增4家无人便利店。

曹磊分析,众多零售企业纷纷进军无人零售领域,首先是因为无人零售运营成本更低,在商品价格同样的基础上,无人零售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人工运营成本的增加;其次,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无人零售这类“黑科技”正符合当下热点;另外,对于电商行业来说,线上引流成本越来越高,引流效率却越来越低,所以纷纷开始布局线下,运用地推、扫码、移动支付、无人零售等新形式在线下进行引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余思敏认为,现在无人零售店还处于发展期,未来还存在以下挑战——在购物环境方面,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商品品类会受到一定限制;大部分无人店都处于全封闭状态,气候变化会对店内商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技术方面,无人零售技术还不够成熟,一旦店内某个程序出现问题,就可能会使整个系统崩溃;在用户层面,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以及一些中小学生尚未开通移动支付功能,可能会导致一些用户的流失;在监管方面,还需要政策方面进一步的明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人便利店首迎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