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解TSP(3)-效果验证

引言

本章是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的最后一章,主要做一些收尾的工作。介绍一下如何用GeneticAlgorithm这个类去驱动遗传算法工作流程的执行,以及遗传算法所涉及的可配置参数Constant,最后给出遗传算法分别在10个城市、20个城市和31个城市的TSP问题中的效果表现。

工作流程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遗传算法先后经过初始化种群、计算适应度、选择操作、交叉操作、变异操作和收敛条件判断,最后选出适应度最优的个体作为最终解。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把前面的各种操作组合起来,使得能完整地执行一轮遗传算法的工作流程,在这个基础上,再迭代(遗传)若干代,最后收敛到某个较优解。
落实到代码上,我们仍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将initSpeciesList()、calFitness()、select()、cross()和mutate()这些方法归在GeneticAlogrithm类中,然后顺次调用,如下面所示:

//开始遗传
SpeciesNode run()
{
    //创建初始种群
    List speciesList = initSpeciesList();
    
    //遗传迭代
    for(int i=1;i<=Constant.DEVELOP_NUM;i++)
    {
        //选择
        select(speciesList);
        
        //交叉
        crossover(speciesList);
        
        //变异
        mutate(speciesList);
    }    
    
    //返回最优解
    return getBest(speciesList);
}

参数配置

从前面对遗传算法的讲述中不难发现,算法涉及许多不变的常量,比如地图数据、种群数、进化代数、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甚至更多对遗传算法改进后涉及的参数,写出来就像下面这样:

//常量类
public class Constant 
{
    //遗传算法参数
    static final int SPECIES_NUM = 200; //种群数
    static final int DEVELOP_NUM = 100; //进化代数
    static final float tp = 0.25; //精英复制比重
    static final float pcl = 0.6f, pch = 0.95f;//交叉概率
    static final float pm = 0.4f;//变异概率
    
    //地图数据
    static int CITY_NUM; //城市数
    static final float[][] disMap; //路线长度
    static
    {
        //城市坐标
        int[][] cityPosition={
                {60,200},{180,200},{80,180},{140,180},
                {20,160},{100,160},{200,160},{140,140},
                {40,120},{100,120},{180,100},{60,80},
                {120,80},{180,60},{20,40},{100,40},
                {200,40},{20,20},{60,20},{160,20}}; //20个城市(最优解:870)
        //初始化计算完全图所有路线长度
        CITY_NUM=cityPosition.length;
        disMap=new float[CITY_NUM][CITY_NUM];
        for(int i=0;i

实验结果

Constant类中的cityPosition参数用来配置城市的坐标数据,所以我分别选取了网上一些公认的10个城市、20个城市和31个城市的坐标数据,及它们的最优解,来与我写的遗传算法得到的解进行对比。下面是公认的地图数据:


遗传算法解TSP(3)-效果验证_第1张图片

下面是本文遗传算法求得的最短路线及长度数据:


遗传算法解TSP(3)-效果验证_第2张图片

结语

从上表不难发现,随着问题规模的扩大,遗传算法发现全局最优解的几率仍然很大(通过对比后续文章蚁群算法解TSP(3)-效果验证可以发现),这不失为它的优点。但缺点是收敛性不高,这是因为受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的影响较大,解群容易波动,故而不太稳定,有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计算时间去弥补收敛性不好的缺陷。
遗传算法的用途显然不仅限于TSP问题,任何需要优化模型参数的问题都可以用它来解决,比如排课排班、机器人路径规划甚至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等,从而曲线式地避免了利用穷举方法产生的高昂成本与低效。
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的相关内容就写到这里啦。当然需要声明的是,本文仅仅是给出了一个朴素遗传算法的实现方案,更多对其优化的方案可以去网上查阅,相信那里肯定还有一片新的天地。然后注意本文给出的代码都是一些代码片段,并不能完整运行,有的地方不是探讨的核心内容,所以甚至索性省去了。如果需要完整代码可以在我的GitHub上下载。后续会再写一个用“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的系列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遗传算法解TSP(3)-效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