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线索
1.虽然人们会互相欺骗,彼此的利益也不一致,但合作的愿望总是有的,在看起来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敌对双方都有合作。
2.著名的阿克斯罗德实验,实验中脱颖而出的最佳策略:"一报还一报"。
3.鼓励合作的五种策略,即引导人们看得长远、改变支付结构、教会人们互相关心、有条件合作比无条件合作更好、让别人看清楚你的策略。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合作比不合作好,但要知道,在什么时候采取合作的策略。
知识内容
1. 西线无战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极为惨烈。在西线的战场上,交战双方的军队很快陷入持久的拉锯战。双方都挖了战壕,把战壕前方范围的树砍倒,留出一块开阔地带,然后躲在战壕里,架起机关枪。如果对方发起进攻,一旦进入机枪的射程,你就可以把他们统统撂倒,但是,你也没法发起进攻,因为对方的部队也躲在战壕里头,也能在你进攻的时候把你消灭掉。
当时,驻守在前线的部队大多是以营为单位。一个营也就一千人左右,营里的军官和士兵彼此都很熟悉,基本上自成一体,所以,一个营里的人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一开始,双方打得很激烈,你打死我的士兵,我就发动反击,给你造成相等的伤亡。但是,过了仅仅两三个月,西线战场上的枪声稀疏了。
一开始,可能是交战双方都饿了,开饭的时间正好一样,于是,吃饭的时候双方就停火了。也可能,出现了一段极其糟糕的天气,双方都在壕沟里躲雨,冻得发抖,顾不上交战。不管是什么原因,交战双方的士兵形成了一种默契,开始实行"我活也让你活"的策略。
这个策略其实很容易理解。战壕的后面是道路,运输部队会送来粮食和弹药,医生和护士会把伤员抬走。你要是想炸掉这些运输队,那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你炸了别人的运输队,别人一样会炸掉你的运输队,于是,你的粮食、弹药和医药就无法及时补给。于是,双方都有一个默契,就是不攻击运输部队。
这是不是意味着双方的士兵想和好,想跟对方交朋友?不是的,是你的敌人,还是你的敌人。你要是露出软肋,敌人一样会狠狠地干掉你。你不能随随便便挑衅,但也不能示弱。那怎么办?双方会在固定的时间,开枪射击,显示自己的实力。比如晚上七点,英军开始瞄准墙上的一个点射击,直到把墙打烂。每天射击的时间非常精准,你都可以根据枪声对表。
那会不会出现走火呢?当然会了。一个英国的士兵回忆,有一次他和战友正在喝茶,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枪炮声。大家出去一看,都很气愤,因为按照双方的默契,这个时候是不应该打枪的,可恶的德国人居然开火了。这是个意外呢,还是德国人要发起进攻?就在大家纷纷猜测的时候,对方阵营里有一个大胆的德国人站出来,冲这边喊话说:"对不起,这个不是我们干的,这是可恶的普鲁士炮兵干的,我希望你们没有人受伤。"
你看,在最不可能出现合作的地方,居然能够出现合作。这是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2. 一报还一报
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引出政治学家阿克斯罗德的一个著名的研究。他邀请了很多专家,有的是计算机科学家,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经济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各种背景、各国国籍都有。他请大家提交不同的游戏规则,并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出来。然后,他做了一个实验,把代表各种游戏规则的程序都输入计算机,让这些策略互相博弈,看哪一种最终会胜出。最后,他发现获得冠军的是一种叫"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这个策略的提出者就是我们在"家庭关系"那个学习单元介绍过的心理学家拉波波特。
拉波波特提交的这个"一报还一报"策略其实很简单,一共就三条。第一,不主动作恶,也就是说,我不会首先背叛别人。第二,以牙还牙,也就是说,你要背叛我,我就会惩罚你。第三,如果你在背叛我之后又回心转意了,又愿意跟我合作了,那我不计前嫌,继续跟你合作。
阿克斯罗德看到结果,还有些不敢相信,怎么这么简单的规则,能够最终胜出呢?后来,他又搞了一轮竞赛,邀请了更多的专家提交候选策略。拉波波特教授把他这个"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原封不动地第二次提交上去,结果,在第二次竞赛中,他又赢了。
我们来看看这个 "一报还一报"策略。它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它很善良,不会机关算尽,陷害别人。第二,它不盲目地善良,你要是对它不好,它就会对你不好。第三,它比较宽容,允许对方改正错误。最后,它非常简单,简单到了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它的"个性",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别人不会看走眼。
我再告诉你一个更好的消息。阿克斯罗德教授还发现,如果其它的策略都很狡诈,那么,"一报还一报"策略在最开始是会吃亏的。但是,不要担心。只要突破一个小小的临界点,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一报还一报"策略,他们就能在这个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台风眼",他们就能互相合作,不仅能生存下来,还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追随他们。也就是说,即使这个世界已经沉沦,只要有那么一小批人愿意跟你坚持道德底线,你仍然可以过得很好。没有人能够强迫你堕落,除非你自愿。
3. 鼓励合作的五个策略
这个结论真是太鼓舞人心了。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合作,就会有背叛,如果想要鼓励合作,你可以尝试五个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引导人们看得长远。你要想让别人跟你合作,就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以后的合作还多着呢。一个有用的办法是增加博弈的次数。怎么做呢?你可以把一个大的谈判分成很多小的步骤。很多次小的谈判,比一次大的谈判更容易促进合作。
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博士就这么干过。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他为了促使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帮助以色列取得埃及的信任,就专门把撤军的过程分成了很多小步骤。这样一来,埃及就可以知道以色列做到了哪一步,也就更容易识别出以色列合作的诚意。
第二种策略是改变支付结构。要是合作的收益更大,人们就更愿意合作,要是背叛的成本更高,人们就更不愿意背叛。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改变合作的收益,或是增加背叛的成本呢?你要是身在局中,是没有办法的,但如果你身在局外呢?警察审问犯人的时候,不是总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吗?这就是想通过改变支付结构影响犯人的决策。
第三种策略是教会人们互相关心。经济学家会假设支付结构都是事先给定的,是理性人自己计算出来的,其实不然,文化和教化,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而观念会影响到人们对成本收益的判断。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利他主义更容易在亲属之间维持,因为你们的基因更为相似,不过,人们之间的利他主义也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从长期来看,利他主义也是一种互惠,你对别人好,是期待别人以后对你好。维持这种信任,靠的是社会风气。有的文化更鼓励信任,那么,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社会群体就比其它的社会群体更容易合作。
第四种策略是教育人们要回报。我们从小听老师和父母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合作。无条件的合作听起来好像达到了一种更高的道德水平,但效果未必更好,因为这会鼓励不守规矩的人去欺负守规矩的人。博弈论告诉我们的是,有条件的合作比无条件的合作更好,"以直报怨"比"以德报怨"更好,因为对背叛有报复,至少是有可以报复的威慑力,更有利于把其他人拉回合作的轨道。当然,我们也要时刻记住宽恕。不要让"一报还一报"引起连锁性的复仇。
第五种策略是让别人看清楚你的策略。有人觉得,最好是在人前隐藏自己,这样自己知道别人,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是更有优势吗?有时候是这样的,但未必总是如此。如果别人不知道你的策略,别人可能会从最恶意的动机猜测,反而对你不利。做你自己,我行我素,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更好的策略。你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试图讨好所有的人,最后一定是得罪了所有的人。做人何必那么累呢?不如清清爽爽地做人,喜欢我的跟我来,不喜欢我的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