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11.22 每天800字,今日打卡13/100
#一本正在长起来的书——《为自己松绑》精进篇
早上在车上跟编辑小金童鞋讨论"做书的智慧",智慧这个词语听起来很大而空,可是翻译成大白话,某种程度上,智慧就是发现事物运行的规律、原理,估计你也会喜欢。
什么是"做书的智慧"?在我看来,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了解用户需求、G点,用适合的产品形态去满足和呈现,将书中的内容价值传递给用户,改变他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进而改变他的生活乃至人生。
简言之,做书的智慧就是了解做图书产品的规律和原理,并一次次践行。
它有三个重点:
1、起点:了解用户需求
2、媒介: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3、终点:改变用户的生活甚至人生
绝不部分新编辑会在起点上反复折腾,因为他会很感性。他会把自己或者周围的某个人代入图书的用户中,按照感性的热爱去决策和判断,有时候对有时候错。如何上升到理性?很多人会说做市场调研,不过一个新编辑如果没有靠谱的方法论,恐怕调研不过自欺欺人。
哪里有靠谱的方法论?
去看看同行做的好的,都如何讲自己做书经验的,去分析。
比如读库老六、读客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了解用户,最重要的是跟用户交朋友
设计一个可以观察用户的窗口,比如自控力lab,去跟用户交朋友,这是了解用户最自然的状态,毕竟他是在非常自然的场景中跟你碰头,展现出自己的日常态。
我在自控力lab中看到很多用户的 不经意行为,比如聊着正题跑题了,比如一个人的苦恼还有背后隐藏的忧伤,比如被他人带动、激发的踊跃,这样看用户很丰满。尤其有几位特别投缘,就会一起吃饭聊生活学习和成长。从朋友的角度你逐渐了解一个人,又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跳出来,抽离出来看社群产品、图书产品、课程产品的不同特点,如何从不同场景满足到用户。
比如,《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
从读书(图书产品)的角度,lab的用户读后发分享说,开始留意到第一章的"抉择点",为自己设置"抉择点"提升效能;第三章走神这块,不再谴责自己走神了。
从社群的角度,其他在看的人也会呼应他,比如我会插话:抉择点也就是洞察点,我们要增加觉察力,觉知到时间的变化,就容易hold住时间。
如果把这本书转化为一门小课程,会补充很多的内容进来,有关身心状态与高效能的关系,或许可以落地成一个习惯:每天早起2小时,去做一天最重要的事吧,无论读书、冥想、写作,还是健身。
你看,图书产品改变认知,社群提供同侪支持与学习,课程落实在每天的生活、行动里,终点都指向:"改变用户的生活甚至人生"。
走到终点时,你又会发现,这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编辑不仅仅是编辑,而是参与价值链条重构、孕育、设计的产品经理,甚至是链接很多人的大节点,用价值服务更多人的操盘手。
不断收集即时反馈,持续改进
话说,跟庖丁同样有名的百步穿杨、卖油翁注油滴油不沾的故事,老翁说:唯熟尔。
唯熟,就是惟精惟一、游刃有余,想达成这一点需要千百次训练,且每次训练要有提升才行(时不时想起一万小时理论?)。当然,这指的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中,可以选择把你遇到的人试试看作反馈人,不断收集即时反馈,持续改进,因为我们自己往往有盲点,看不到看不清或故意省略掉。每一次,当别人并不能赞成你,如果你有一颗好奇心,会发心内心地相信:这是一件值得做的调试。
前段时间我们申报了一个写作课题目,到第三次才过关,第二次时大家心生慨叹:幸亏没过,不然对核心用户认知不清楚,也需要明确提供的核心价值,才下狠心憋大招改目录、表达方式。
跟庖丁学解牛吧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