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600 字 预计完整阅读约需8 分钟
上周我刚刚考完科目二。
虽然练了很久,合场的时候也比较顺利,但真正开始考试的时候,还是出了很多问题;还因为过于紧张,坐上车的时候,手抖个不停。不过,好在我对科目二的基本操作非常熟悉,每次小错误都被化险为夷、最后以90分稳过。
按照习惯,每次完成一件“大事”,我都会做一次复盘。
通过这次考试,我总结了三个学习的技巧,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不仅仅是学车,这些技巧在其他领域也适用。
输入知识:拆分任务、循序渐进的达成目标
一开始学车的时候,教练会把操作方法、看点及相关的技巧都告诉你。这就像是我们平时上课、阅读一样,重点是“获得知识”。
比如我们学英语,首先要记住一定数量的单词、要认识音标;在进入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也需要学习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我们的教练采取的是“拆分任务”的方法。他把科目二要考试的项目,拆分成一一个小目标,然后带领我们逐步学习、练习——首先,教练让我们花大量时间去踩离合,然后再学习倒车入库。等完全熟悉之后,他才教我们“如何侧方位停车”。
也就是说,在我们没有真正掌握一个项目之前,教练不会教新的东西。
而有些教练的教学方法就完全不同:他们首先就让学员把所有的项目都学完,然后在跑圈的过程中,再反复练习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员可以快速记住很多驾驶技巧,在短时间内拿到驾照;但坏处也很明显——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学的内容并不牢固;而且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
放到其他领域也是一样。
如果你想学习摄影,也可以把目标拆分、分步骤去掌握——
第一步:认识相机的种类;
第二步: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
第三步:学习摄影三大件01——感光度;
第四步:学习摄影三大件02——快门速度;
第五步:学习摄影三大件03——光圈;
第六步:色彩、构图与实际操作……
只有通过对目标的不断分解,我们才能在细节上找到学习的关键点,让自己的学习效率逐渐提高。
吸收知识:刻意练习的核心是“心里有数”
在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教练对我们说过:如果要教你们开车,10分钟就够了,剩下的就是看你们自己练、慢慢掌握。
《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大脑就像肌肉,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专业练习来获得提升。
跟我们平时做的重复练习不同的是,刻意练习更强调一种“心理表征”——简单地说,它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做的好不好,你心里要有个数”。
我们一起练车的两个学员,在倒车入库的时候总是会压线。后来,一个学员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会思考“为什么会压线?”然后不断尝试、调整。慢慢的,他找到了纠正的方法,倒车的时候会不会压线、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而另一个学员则不同,他每次都要依靠教练提醒、才能顺利过关,即使车轮离黄线已经很近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可以说,前一个学员是在做“刻意练习”,每次练习都能进步一点点;而后一个学员,根本不知道自己开得好不好,他做的仅仅是在“重复练习”。
通过反复的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不断看点、不断练习,将知识进一步内化。这个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重复性训练,使之成为“心理表征”,几乎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倒车。
同样的道理:学英语需要反复背单词,背到滚瓜烂熟、张口就来的程度;而那些专业的摄影师,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拍摄照片需要多大的光圈和快门速度。
这就是心理表征带来的优势,它能帮我们快速找出事物规律、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要创建自己的“心理表征”,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修正。
练车时,教练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要求你调整车速、改变看点的位置。学习的时候也一样:学习英语,我们要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练习新技能,我们也要不停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开拓眼界,掌握正确的方法。
顺带一提:我们握笔写字、拿筷子的方法,甚至说普通话的口音,可能也存在很多错误的地方。如果要做到专业水平,我们就得趁早打破习惯、及时纠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领域的学习都要“从娃娃抓起”。
运用知识:不要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有一个朋友练车特别刻苦:她每天都抓紧时间练习,生怕比别人少练了一分钟;甚至在考试的前一天中午、大家一边午休一边等着合场的时候,她还是抓紧时间去开了几圈。
我们都认为她稳操胜券。
直到我们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才真正傻眼了:考场的状况,跟我们练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不论场地、车型还是方向盘的手感,跟我们之前的练习完全不同!
这意味着,我们之前死记硬背熟悉的东西,统统都要推倒重来。
合场的第一圈,我们各种出错,信心早已被丢到九霄云外。
这时候我发现:学习久了,我们就容易陷入固定的学习模式——在我们的大脑里,什么时候左转、什么时候倒车、什么时候踩刹车……都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开始,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上手、熟悉开车的流程;但久而久之,它就会限制我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一旦考试时出现差错(车没摆正、速度过快、右边太窄),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就像一位英语学霸,把新概念的题目统统刷了一遍;但当他面前站着一个热情的老外时,他却忽然张口结舌、不知道第一句话该说什么。
科目二考试那天,练车时间最长的那位朋友,居然两次都卡在第一个项目,最后分数被扣光了、只能等待补考。
所以,我们在后期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打破常规、训练自己的应对能力,把学习的环境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
比如在练车的时候,我已经能够顺利掌握科二的项目了,那么我就可以分心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可以尝试更多难度——车没摆正、速度过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对面有车交汇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去应对?
这样的思考,放到其他领域,也同样有效:
我们学习英语,除了背单词、背语法,是不是也可以想象一下、跟老外面对面交流的场景?
我们学设计、学PS,除了在电脑上练习,是不是也可以用我们的设计理念,去观察大街上的户外广告?
我们阅读某个领域的新书,是不是也可以偶尔合上书本、用书中的方法论去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来总结一下这次复盘的内容
通过科目二的考试,我总结了三个学习的技巧:
1. 输入知识:拆分任务、循序渐进的达成目标
2. 吸收知识:刻意练习的核心是“心里有数”
3. 运用知识:不要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这些技巧可以运用到其他很多方面,但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
就像我们教练反复叮咛的:每个人看的点都不同。你的点在哪里,你就看哪里。如果发现不对,马上纠正。适合自己的就是正确的。
希望这些思考,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祝我科三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