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伙儿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伊始,学校检查仪容仪表。小伙儿的发型被两次要求整改。第一次还好,因为学校的要求和我之前对他的建议吻合,虽然小有不悦,我陪着也乖乖的整改了;第二次“出事了”,被我认可的发型没过关。小伙儿理发回来情绪大爆发:伤心,哭泣,愤怒……在我静静的当好“出气筒”时,我听到几个声音:“头发剪了,我不帅了,长的太难看”;“我会被同学嘲笑,太丢人了”;“老师跟我过不去,故意针对我”;“你是个骗子,你说行了的,这回还是不行”。轻抚小伙儿颤抖的后背,看他泣泗滂沱如刘备,联接小伙儿的感受:“我不帅”——自我价值感受挫;“同学嘲笑”渴望同伴的欣赏;“老师针对我”渴望老师的认可;“妈是骗子”,希望得到我的帮助。这么多声音我不知道先回应哪个,只倾听接纳,感同身受。

        等到小伙儿倾倒完了,我的压力肩复发了。肩痛让我真实觉察到,焦虑担心来了,怎么处理?与老师正向沟通,小伙儿的情绪是有渴望的;与自己正向和解,学校与家庭的情景不同,角色不同,我的认识也有偏差。

        小伙儿安静了有半小时后,主动找到我说第二天他的安排,情绪平和,语气温柔。见我扶头状主动问候,我欣喜回答“头痛”。小伙儿的情绪被看到与接纳,在学习管理情绪了,并且当晚比平时早睡,释放了,心静了。

        第二天,再与老师沟通,希望老师了解孩子的想法,也渴望老师看到我的担心甚至焦虑,正面求助老师“我们一起”。老师接收到我发出的“电波”,很专业的了解感受到我的担心。同样给予我理解,安慰我放心。

我与小伙儿的开学第一课_第1张图片
人师难得

        小伙儿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完全没有了前一天的沮丧,被老师春风化雨了。饭桌上我们愉快地讨论了情绪与压力的释放,规则与个性的平衡,情景与角色的转换,爸妈的基因足够强大,好多发型适合你。并及时肯定小伙儿成长了,学会正面表达情感,情绪是自己的一部分,可以自己管理,为自己负责,青春躁动期也可以体会梳理自己的情绪。开学第一课,负向转正向,成功!


我与小伙儿的开学第一课_第2张图片
小伙儿体会我的感受


我与小伙儿的开学第一课_第3张图片
被老师春风化雨了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意识的情感动物,有情感就有情绪。情绪有高潮有低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有情绪是真实的,不该被压抑,那是生命流动的能量。渴望被理解,能够被体会,希望被看到~而不是被认定情绪不能有,压抑沉浸其中,堆积发酵后要么转化为对自己的否定及无价值感,要么归咎外界环境及对他人的指责。一个从小被允许有情绪的孩子,喜悦可以被分享,成功可以被欣赏,付出可以被认可,伤心可以哭泣,愤怒可以被理解,不满可以被同理,害怕可以被拥抱……情绪只是情绪而已,释放了,表达了,疏通了,不用压抑,不用假装。有良好的通道,才有能力动力学着管理情绪,接纳自己。为什么我们那么爱孩子,孩子却觉得“父母根本不爱我,或者爱的不够”。因为我们太急于纠正评价甚至指责——“不该有情绪”“不能这么想”,比情绪更可怕的是压抑和假装。如果是感同身受或欣赏认可,情感电波传递爱的能量,孩子从小接收到爱的电波,吸收爱的滋养,自然也就学会面对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假装压抑,不堆积发酵,被滋养和触动的生命才有改变的可能,拥有这种欣赏认可、尊重理解的能力。

        情绪的后遗症是感受,这个“后遗症”是正向有益,还是负向有害,取决于情绪被接纳或被否定,被欣赏或被指责。被肯定认可,那么成就感转化为兴趣和动力;被接纳理解,不会用情绪垃圾污染环境伤害他人。“远离垃圾人”就是这么个道理。人本能的对伤害记忆深刻,来自远古生存需要,保护自己,避免靠近危险。在感受中学会感受,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在欣赏中学会欣赏。梳理情绪,尊重感受,爱己爱人。

        忽然怀念老爸,也是这样看到我:“伤心了”“委屈了”“生气了”“是啊,太好了”“样式好,眼光好”……容忍我发脾气,允许表达不满,欣赏我的付出,因我喜悦而喜悦。直至临终,我能够慈乌反哺,不过是爱的能量。我不太在意别人评价中的“孝顺,孝道”,这里包含太多中国式人文,强调义务和责任,甚至被一些卫道士拿来绑架勒索。而“爱”是本能,在不断的情绪体验中积累情感。亲人之间的情绪最是如此,如何表达“爱”,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对方能够感受到爱——用真实感受彼此的感受,血缘的纽带~自会传承流淌的生命力。

        想起小伙儿曾经教育我的一句话“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小伙儿的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