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十年代,鸡肉味嘎嘣脆(3)

5、牙签牛肉——我倒现在也不太明白牙签的作用

这道菜不是自家做的,而是菜市场一家凉菜摊做的。从口感来说,更像肉质更嫩的“母亲牌牛肉棒”,从长相上来看,与其说像UFO不如说像陀螺,从设计来看,十分简洁的一根牙签穿着一块肉。我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是混在凉菜堆里的一个肉菜。对于舔盘子的活儿都要和兄长抢着干的人来说,这菜除了有点儿塞牙,没其他毛病。我一直觉得家里的环境很好,并未亏待我,因为自从懂事后,我并不缺肉吃。我更喜欢吃鱼肉和牛肉,所以我算是见证了牛肉涨价的历史。老妈会给我做芹菜炒牛肉,但是,相对于那种新鲜牛肉和芹菜碰撞后的质感,我还是更喜欢吃肉干。我现在想想,我可能就喜欢吃些焦的、香的、油大的东西,没有肥到两百斤加一身毛病,我已经很感谢身体的适应性了。那家摊子好像关门了,我喜欢吃牙签牛肉,却从来没有见过做牙签牛肉的人,那种求而不得辗转反侧的念头。啊——这不会又是初恋的感觉吧?

6、辣片豆皮——那个年代的“辣条”,让人无法拒绝

我已经不记得这种零食的名字了,还是去某宝上用关键词查了一下才查出来,恍若是当年吃的那种,又好像不是。记忆中,它有袋装的也有散卖的,袋装的是巴掌心大小一袋,适合马路娱乐、课堂休闲、课间点心,散卖的那种是一个大袋子,可以自己选要多少片。香香辣辣,带着豆香和那种多油食品的先天美味,吃完后一嘴油和辣椒末。一群小基友,拿上几包,一人抽一片,闲聊着那个年代和那个智商的八卦,有那种辣得眼泪出来的,可能呛到脑子里,一边说嘴麻了一边“辣手揉眼”,然后……反正不影响下一次的食用。

总觉得,大多数孩子在越小的时候反而越勇敢和宽容,愿意喜爱,也愿意被伤害后依旧喜爱。


我的九十年代,鸡肉味嘎嘣脆(3)_第1张图片

7、腌刀芭豆——霸气的东西,吃完后总是会腮帮子疼

我中学后,老家变成了旅游景区,现在上外面跟人一提老家的名字,多数还是知道的。我们那边家家户户都会做腌菜,说是“腌”,其实是“泡菜”,所以我一直觉得以前人的叫法很不精准。现在,在旅游区的广场走道上有两家腌菜摊,好吧,泡菜摊。可能是我过于保守了,现在那些摊子上泡的东西,我是没怎么吃过的,不知道是我过于不思进取还是他们拿来宰游客的。以前,我吃的最多的是腌萝卜、燕莴笋、腌刀芭豆(或者刀疤豆?刀巴豆?),尤以刀芭豆最难嚼但是口感也最好。玫瑰总是带刺的,征服后的快感总要付出代价。我到现在也弄不清楚,这个巴掌大和厚的东西算是哪门子的“豆”。新鲜的刀芭豆是绿黄色,洗净之后,或整个拿来,或切成一段一段,泡进要来的酸汤引子里,酸汤引子是别人做好泡菜的那个酸水。不消几天,绿黄色变成了芥末黄,直接吃或者伴辣椒,浓妆淡抹总相宜。

小时候,我很爱吃这个,但是需要付出代价。第一,用力咬下的动作,随时会磕着自己的牙。第二,吃完两三条之后,就好像大脸盘子做了一个星期的腹肌撕裂,那种感觉,十分微妙。

J20lS��axR�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九十年代,鸡肉味嘎嘣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