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育和学习,是我们终身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面对下一代;无论是教师、教练等从事教学工作的人,还是其他需要不断提升能力的知识工作者,都需要在这一方面投入精力,关注学习的效率。

一、关于学习的两个案例

  • 关于音乐的学习

在得到的专栏《雪枫音乐会》中,雪枫老师曾经提到,在专栏开始的初期阶段,很多听众希望能先介绍一些管弦乐队的乐器;但是他认为,对于古典音乐的学习,应该坚持“先听后学,先爱后懂”。

  • 关于攀岩的学习

在学习攀岩的现场,教练走过来,确保所有人都系好了安全带。我们都全副武装地接受检查,检查完毕只,他走到人群的前面,我们屏住呼吸,准备聆听教诲。
但是,根本没有什么教诲。他只是告诉我们现在开始攀岩,30分钟后我们再回来集合。教练扬长而去,去喝咖啡了。
我们胡乱地在岩石上爬了一会,事实上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半小时之后,教练出现了,开始讲课,告诉我们如何攀岩。现在因为我们有一些经验,所以他的讲解更加有意义。这比他一开始直接讲课要清楚的多。
首先我们经历了多感官、亲身实践的情景,帮助我们有了初步了解。然后,他再进行一次传统的、充满针对性的授课。

二、传统的“教”和“学”

在正式的应用或动手实践之前,我们更倾向于先接受所谓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中,我们会接受系统的语法知识;在学习古典音乐时,我们期望首先弄明白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了解诸如协奏、变奏等术语的涵义;在编程时,往往会优先学习这门语言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我们往往希望前期学习的这些基本知识,能够以为后续的实践做好准备

不幸的是,我们在真地尝试学习语言时,语法知识很可能已经忘记了;当我听到一首曲子的时候,之前学习的那些术语已经对不上号了;当我们在编程的过程中,却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懂,还得回头再翻开书本学习。

我们在前期所花掉的大段的学习时间,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反地,如果我们先了解一小部分知识,然后直接投入实践,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让自己先“存活”下来;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进行更多的实践。按照这个模式不断迭代前进,学习效果会更好。

也就是在做中学,通过“做”为“学”提供更好的反馈。

三、激活右脑,促进学习

事实上,前面提高的“在做中学”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具有相应的科学依据。

人一般用左脑进行逻辑、符号、推理相关的思维,这些活动是我们通常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如果我们更好地利用右脑,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从做中学,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_第1张图片
左脑、右脑各有分工

在前面提到的“先尝试完成一个小目标,再投入学习,不断迭代完成大目标”的方法中,通过先直接投入实践环节,可以给右脑一定的刺激,让我们对此领域的建立一个直观、感性的认知;当我们再投入传统的学习环节时,就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就像前面的案例中提到的攀岩学习古典音乐那样。

为了展示促进和发掘右脑潜力的优势,这里分享一个“罗扎罗夫教学法”的案例。这个学习方法也称为“暗示学习法”,通过结合音乐、瑜伽等手段,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和大脑的开发,激发大脑的潜能。

罗扎诺夫教授把他的学生带到一个漆黑的房间,播放着轻曼的巴洛克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中,通过使用瑜伽呼吸法和有节奏的链接,希望可以提高学生专注和吸收新事物的能力。
当学生进入状态后,罗扎诺夫教授连珠炮似的用外语例子对他们狂轰滥炸。没有说教,没有注脚,没有解释,只是展示。另外一组学习则接受更传统对教学方法。
实验效果非常好,接受这种密集教学法对学生比参加传统课程对学生表现更加出色。从那时起,很多教育者意识到利用右脑对获取能力。

四、总结

关于学习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关于学习的学习,也可以称为“元学习”、“元认知”,这个方面的知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认知水平上的差距,将导致学习能力上数量级的差距。

也许世界上本没有天才,只是有些人拥有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关于学习的认知。

参考资料:

[1]《程序员思维修炼》
[2] 罗扎诺夫教学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做中学,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