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调研

很久没有写什么文章了。以前看过别人在写独立博客的时候,很强调【坚持】两个字,其实深有同感。因为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太均质。今日和昨天没什么不同。明日和今天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每天都是一样的轨迹,似乎很难提笔写出新意。

日光下没有新鲜事,的确如此。前几天在策划着建筑调研。毕业班的人了,对于自己来说,学校安排这场建筑调研有点突兀。好像是一场连续的生活突然被打破的感觉。

对于建筑调研,其实换另外一个词【旅行】到时更加地切贴实际。本来也是如此。因为建筑调研的过程无非是选择一个没去过的城市,在那样的城市行走,看看那个城市的建筑。当然附带的吃吃逛逛,享受自然风光更是将这场调研往吃喝玩乐的境地上推。

只是学校将3月-4月这样大好的时光安排旅游的课程真的是让人感到困惑而不可思议。本来,这场调研应该是对毕业设计有帮助的。也就是选题-调研-设计-汇报。这四个基本步骤的第二步。

但是很显然,这样的调研很容易变成旅游性质的偏差。

是什么因素将建筑调研变成旅游呢?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调研盲目性

很明显对于大陆的学建筑的学生来说,你很难说他们在学建筑。他们也会熬夜,也会画图,也会做出还不错的设计。但是很可惜的是,国内的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独立思考的思维。为什么做它,怎么做它在大陆的建筑教育中很难体现一个全面的思考逻辑。就像把调研放在建筑毕业设计中的什么位置,其实大家都没有好好想过。很多人都把毕业设计两周长假的调研当做是一场毕业旅行。我可以去不同的城市观光。拍拍照谢谢旅游心得仅此而已。当然组内的这种旅游休闲的气氛会相互“传染”。

一般来说,调研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很容易无聊。所以往往是一个小组一起进行。小组进行时组员间是得相互妥协的。小组中对于建筑调研的激情其实很不一样。到了一个城市,大家会去想看看老城。比如去成都,会想去宽窄巷。但是宽窄巷这样的地点与我们选题:教学建筑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这样的调研就变成了旅游。

虽然很难判定这样的决定的好坏,因为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是应该得如此触类旁通地体验生活。而不是带着一种很强的目的性。因为可能多年后遇到古建设计会间接从这次的旅游中得到灵感。但是显然眼下它对毕业设计的帮助力度不会太大。

2:对毕业设计的热度不高

对于毕业设计来说,国内的教学体系是宽进宽出。所以很多人并不把毕业设计放在眼里。国外动不动就拿不到毕业证书的情况在国内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你我之间也心知肚明。而这次调研即使按游记形式汇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中间至多穿插个案分析和专业知识评论,很容易就可以把一篇游记改头换面成一篇建筑调研笔记。调研不好也没关系,因为接下去的场地设计,体量生成等等建筑设计的环节自然都有很多“主观”的因素,因此调研的客观性似乎没有太大的用场。这就是很多建筑学生的现状。

而且很多学生连切入点的分析方式都掌握不来。做什么样的教育建筑,为什么这么做等等都不清楚。国内培养思考能力的这块确实做得强差人意。

当然能出去玩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特别是当小组内有一些很可爱的人能一起聊聊八卦,开开玩笑确实也是很让人憧憬。除却教学方面的任务,其实对于这场“旅行”,似乎就是毕业前的狂欢。

建筑系的学生很容易忙如黄牛动如脱兔。这种一惊一乍的生活方式已经非常熟悉,有时候在系馆会忙到深夜再回宿舍,而有时候会在交完图之后如脱缰野马去夜店酒吧玩通宵。

生活就好像是冰火两重天一样杂揉在一起告诉自己曾经很狂野地活过。

2014 02 22 library by Rex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