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罗琪上周约我吃日料,精致的小碟子摆满桌子后,一向喜欢拍照验毒发朋友圈的她直接拿起筷子开吃,这让我有些惊讶。
我问罗琪:怎么今天不拍照发朋友圈?
罗琪眉头一皱说,你知道吗?我前几天才发现,我的朋友圈被很多人屏蔽了,真的气死老娘了!
我问她怎么回事,罗琪拿起刺身风轻云淡地说:嫉妒呗!
听她这么一回答,我心里大概明白了罗琪的朋友圈被别人屏蔽的原因了。
罗琪是那种典型的白富美,家庭条件好,学校好,长得也好,无论读书还是工作,她的身边总有数不清的男生众星拱月般围在她身边。
这样的罗琪自然是骄傲的,不太会去在意别人的感受。
罗琪酷爱发朋友圈:
吃饭发,走路饭,坐车发,睡前发,起床发,按照罗琪九宫格的发法,我每天至少能看到罗琪好几组大片。
罗琪发照片没有问题,至少她的颜值对得起大家刷朋友圈的流量。
但罗琪在朋友圈的很多行为,发者也许无意,但是看者却很有心:
当小洁六点钟就起床,挤了两小时公交转了半小时地铁到公司工作了一个小时后,她看到罗琪的朋友圈:
咖啡面包和自拍美照,配文:生活就要精致点,今天起了个大早,心情都要好很多。
小洁果断屏蔽了罗琪的朋友圈。
慧慧的男朋友省钱在情人节送她一条施华洛世奇的吊坠,慧慧哭的稀里哗啦,发到朋友圈表达自己对男友的爱时,她看到罗琪发的朋友圈:
香奈儿、lv、Gucci堆了一桌子,罗琪配着一张美照发文:情人节收了这么多的礼物好感动啊,今天本女神心情好,出一条带了两年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价格优惠,女神原味,要的速来。
慧慧果断屏蔽了罗琪的朋友圈。
茉莉在SK2的柜台徘徊了好久,最后还是跑到了隔壁的国产化妆品柜台买了爽肤水,回家的路上她看到罗琪发的朋友圈:
一瓶碎在地上的神仙水,罗琪装作难过的样子,配文:虽然没有男朋友打翻我的神仙水,但是我自己竟然真的把它摔碎了,明天只好再去买一瓶啦!
茉莉果断屏蔽了罗琪的朋友圈。
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美好生活的权利,这没有错。
罗琪只会认为屏蔽她的人都是出于嫉妒之心,可她不明白,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你拥有的东西。朋友圈的屏蔽功能,是保护你展示自己好运的权利,也是保护别人努力奋斗的自尊心。
02
强哥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有主见的人。
他跟我说,他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屏蔽别人的朋友圈,既不得罪人,自己也活得开心。
强哥说,我屏蔽别人朋友圈有自己的原则:
长得比老子帅的,喜欢发自拍的,屏蔽他;
比老子有钱的,家庭条件好的,喜欢在朋友圈炫富的,屏蔽他;
老子在干事,他到处去旅游,没事发定位的,屏蔽他;
喜欢在朋友圈拍领导马屁的,屏蔽他;
长得比我帅的,有钱的,到处旅游的,还有一个漂亮女朋友的,老子果断屏蔽他!
强哥给我解释道:
因为工作原因,我朋友圈里面500多口人,但是我能够看到的朋友圈不超过30个人,为啥?因为大部分人都特么不是真的朋友啊!朋友圈里面全是他们吃喝拉撒,哥不感兴趣!
哥只对钱和妹纸感兴趣,强哥补充道。
和你处在同一朋友圈的人不代表和你是真的朋友,屏蔽朋友圈是出于对你的礼貌,尊重我的兴趣。
03
老实说,我自己的朋友圈也会屏蔽一些人,有工作中的领导,有整天爱发自拍的美女,有没事就炫富的土豪,也有不转不是中国人的大叔大妈。
但是归根到底,我屏蔽的是那些与我目前的生活状态没有关联的人。
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一个著名的“邓巴数字”论断:
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即我们常说的“150定律”。
当今社会,一个拥有正常社交能力的人,他的微信通信录人数应该远远超过150人。
如果我们每天把有限的社交时间都浪费在非核心社交人群上,我们的时间损失是极大的。
我个人会养成一个定期屏蔽微信朋友圈的毛病:
比如我一段时间内写稿子,或者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我一般会屏蔽掉大部分人的朋友圈,有效社交人数不超过10人,朋友圈小红点往往几天才会出现一次。
这对有手机依赖症和社交强迫症的人来说,还是会有不错效果的。
屏蔽朋友圈是为了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把每天刷朋友圈养成一种浪费时间的习惯。
出于各种原因,我们不得不在工作中加入大量的所谓微信好友,和他们处在同一个“朋友圈”,但是在生活中,主动屏蔽一些人的朋友圈,把时间留给自己和真正的好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