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8-一些思考和记录

关于拖延症

今天接到一个颇为棘手的任务,至于为什么棘手,不是任务本身有多么的难,难在需要在两天内整理好试题涉及的考点,并且排出重点~

作为学科半小白,要短时间踏踏实实重新拾起所有知识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做题分析,上网看隔壁是怎么做解析的,总是掉在“知识点”掌握不牢这个坑里,然后今天下午陷于纠结和拖延里(去完成优先级不高的事儿)....

偶然知乎看到刘未鹏的《暗时间》,大概主旨是,要去利用琐碎事件去消化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这是为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另外飞鱼船长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72315 运营和推广人员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工作习惯?),其中一句:“遇到困难的事情,要学会将事情拆分,否则极易导致拖延。”点醒了我,为什么一定要死磕呢?脑中飘来几个大字“灵~~活~~点~~”,家长想要的,是能够指导备考重心的资料,不一定要知识点的深度解析(虽然有更好,“完美主义的锅”),尝试按照这个目标去拆解我的工作步骤后,豁然开朗了很多。


关于“舍”与“得”

刘未鹏的《暗时间》有一个观点,“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七年或八年,即使效率非常低下,终会有所收益”。虽然这句话经不起深入推敲,硬要抬杠,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不知道是不是人都会如此,至少我会有这样的想法。

--喜欢新鲜,喜欢酷酷的事;

喜欢更舒坦的宅生活,学习组装高配置的电脑。

喜欢谈着吉他唱歌,觉着那就是诗和远方,想学吉他。

觉得精致搭配衣着,收腰剪裁,色彩搭配得当,酷的不行。

贪心啊,人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除去吃喝拉撒睡,实际工作的时间据说只有近九年。

很短很短,什么技能都会一点,等于什么都不会。

作为运营,脑中和口中常常挂着“用户需求”,“管理期望”。那对于自己,更要分辨清楚什么是伪需求,什么是优先级最高的需求。

用心理学去了解自己、雕琢身体,拥有健康、每天对其他人微笑吧。

2017/02/08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208-一些思考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