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湖南大学强制学生早自习

文:黎建初


评:湖南大学强制学生早自习_第1张图片
跌入B组的湖南大学

近日,湖南大学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大一大二各班级,每周早自习晚自习加起来不得少于6次”。这一规定在同学引起议论纷纷。


        这个事情有一个背景:在“双一流”评选中,湖大未能进入一流大学A组,而是跌入了B组,同新疆大学,云南大学等一道。

        我猜测湖大最近的种种举措,好像是“双一流”评选失利以后的应激反应。教师层面做了什么我不清楚,至少在学生层面,湖大抓得很紧,想让自己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学校“一片苦心”,可是学生不领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当今的大学,学业优秀已经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尺——学习不行,社团活动玩得出色也是“成功”,创业创得风生水起也是“成功”……学校希望每一个同学学业有成,可是同学们未必追求学业啊。

        针对我以上所描述的现象,有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不读书,来大学干什么?”我不否认,大学生的本职就是读书。可是这这些人的批判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缺乏对当今中国大学生的“同情性”的理解!这些人应该想想:为什么如今的大学生不怎么读书了?

        我的回答如下:

        1.因为大多数大学生读大学的目的就不是追求知识,而是追求一份好的工作。除非读书能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带来好处,否则同学们宁可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对日后就业有帮助的事情,而不去读那些他们根本不喜欢读的书。尽管从小开始,我们不断被教育崇尚知识,可是最终立志以学术为业的,毕竟还是少数人。即使考上了研究生,真正以学术为业的也是寥寥无几的。

        2.仅有以上这一点还不足以使大学生不读书,因为如果读书能够培养职业竞争力,同学们为什么不读呢?另外一个问题在于读书的“书”上——读什么书?教科书吗?如今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在一些领域,只需过上个一两年,知识就会被更新一次。即使掌握了课本知识,实习过的同学会清楚,也不一定会用——因此,对于一些同学来说,要想提高职业竞争力,与其死读课本,还不如花些时间出去兼职实习,积累社会经验。课外书吗?名著吗?如果要读这些书,为什么要通过强制自习的方式让同学们读?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读名著的,作为学校,与其强迫他们读,为什么不多点举办读书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如果举办活动都培养不起他们读书的兴趣,那就算了——不是读书的料,就别让他读了。强迫读书,很让人反感的。

        3.刚才讲的都是中国高校的普遍状况,回到湖南大学这个问题上来:为什么同学们意见怎么大?我猜想,湖大的同学们最不爽的,应该是学校把学生当成了追逐“双一流”头衔的工具。站在他们的角度,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双一流”失利,更多的是学校的原因(可能留不住人才,学科建设没搞好,学校发展规划没做好),可是现在怎么抓学生抓得这么严?仿佛“双一流”失利的责任在学生身上似的!强迫学生自习,美其名曰“学风建设”,实质上有争夺“双一流”之嫌——想重归A组,学生当然要棒,可是更关键的难道不是搞好学校的人才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吗?其他的A组高校,没几个强迫学生自习,照样坐稳A组,由此可见,自习实际上只是“末”,学科建设等才是“本”,舍本而逐末,还破坏学生的自由,这当然会招致学生的抵制。

        在大学里搞学生工作的老师,真的是很不容易——要解决问题,一定要对中国社会有所了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社会的种种状况,总会在校园里找到影子——不巧我们多是窝在校园里,不太了解外面的情况。有些时候,这个我们自认为无比熟悉的校园,竟会突然变得十分陌生……


建初是我的好友,本篇文章在的发布得到了他的同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湖南大学强制学生早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