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泛指1990年以后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来自百科词条)
作为90后的这一代人,他们的成长环境是这样的:
(1)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得初步成效,很多人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
(2)信息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他们是互联网的一代;
(3)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也是孤独和傲娇的一代!
不同的成长环境往往会造就不同的一批人,他们的兴趣、性格、志向、行为和其他人也不一样,所以为了便于区分,很多人就会给他们贴上一些标签,比如:网瘾、追星、非主流等等。
这些也都无可厚非,毕竟因为年轻,总会有些年迈的叔叔阿姨,仗着自己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对你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从而获得某种心理上的胜利和优越感。
90后不屑于争辩这一类是非对错,毕竟我们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对于一群要掌握世界把握未来的人,哪有闲工夫争辩呢?
尽管如此,我们虽然一忍再忍,总有一小撮人在不断挑战我们忍耐的极限,试图跨越我们的底线,对此已经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了,甚至上升到了尊严的高度。
2
我要说的便是某些媒体不知不觉已经将有毒的尖刀刺向了90后,下面是例子:
标题无疑都是以“第一批90后”开头,言外之意,随后还会有第二批和第三批,90后大军将前仆后继,陷入他他直指的深渊……
论其意图,也无非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进而推销某种观点或者某种商品,然后站在救世主的角度上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跟你宣扬某些言不由衷的大道理。
原本大家彼此都一样,90后或者80后这样的划分已经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歧视和分别心,居然还有人跳出来拿“90后”大做文章,以“90后”群体为主语,去“从事”一些具有毁灭性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90后”没有健康,没有爱情,没有事业,没有温暖……甚至没有这世间所有美好的一切!
其心之险恶,让我等情何以堪?
3
轮到这一类大行其道的标题,大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叫嚣心理,我不仅怀疑他们的居心,更怀疑他们的的水准:
1、逻辑谬误
标题虽然精确到“第一批”这样的字眼,虽然谈不上文科生的优雅情怀,更没有理科生的严谨。何谓“第一批”?恐怕连作者自己都说不清楚!
进一步看,所有文章几乎都是以偏概全的。
就好像一个人见到一只天鹅是黑色的,就下了论断,现在世界上的天鹅已经变成黑色了,随后加上种种既无科学根据,又无逻辑可言的揣测和推理。
更加可怕的是他们还以为自己手握真理,甚至还想尽办法向你推销各种观点,以达到某种自以为是和自我安慰的目的。
此景此景,最精准的概括就是——可笑,愚昧!
2、丧的标题
所有文章的标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不丧的标题,一种是丧的标题。
对于不丧的标题:它不让人讨厌、不让人恶心,甚至还让人喜欢有好感。
丧的标题,如文中所列举的以“第一批90后”为起始,加上各种各样惨绝人寰的人生经历或者悲剧。
对于这一类标题,首先没有人情可言,因而无法从中感受到一丝丝的温度;
更无人性可谈,硬是把“第一批90后”放在想象的刑场或者试验台上,满足了自己内心的意淫和想象,从而实现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因而他们从不考虑逻辑,也不考虑任何合理性的依据,活在个人的想象世界里,然后对自己说:“我这样就很好!”
可怕的是他们居然会写文章,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还占据了一席之地。从而市场扮演者医院医生的角色,见到你就对你说——你有病,理由在于,他遇到过之前和你差不多年纪哪怕有一丁点类似之处的人有过病。
3、制造恶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
那么对于写出来的还有公之于众的恶语,简直是漫天飞雪,滴水成冰,让人凉透了心。
我从来不往最坏的方向去揣测人心,而今却有一种被人戳到脊梁骨上不觉酸麻发凉的感觉!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
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总会有那么一批人,以媒体文字或造谣生事,或蛊惑人心:邪教妖术、封建迷信、低级趣味等不在话下……而今在互联网浪潮下席卷而来,不同的是换了个样子罢了!
对此,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态度,面对诸如此类的魑魅魍魉,一批批“唯恐天下不乱”的作祟者,态度只有一个——忍无可忍!
如若再见到类似的没心没肺的标题和文章,不要犹豫,骂回去,骂到他无言以对;如果有机会见到他,不要打他,就静静地看着他,看着他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