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扬同城化30条:新书记,旧思路,烂尾活

宁镇扬同城化30条:新书记,旧思路,烂尾活_第1张图片

一、再续前缘:同床异梦的同城化

2017年8月11日,在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履新尚未满月之时,南京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挂出了一个通知,即,《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149号),以下简称《通知》。

宁镇扬同城化30条:新书记,旧思路,烂尾活_第2张图片

《通知》的主题是“落实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其中,第二部分的“重点任务”是《通知》的主体,共有30条,涉及到“产业体系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民生服务同城共享”、“毗邻地区率先融合发展”和“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六个方面的内容。

宁镇扬同城化,并非是一个新事物。规划范围涉及南京、镇江、扬州三个地级市全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共有17个市辖区,以及高邮、仪征、丹阳、扬中、句容5个县级市和宝应县。这一提法,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并进入政府议程。如,早在2012年5月起,省发展改革委就牵头组织了《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4年8月22日,正式发布《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这也是江苏省内首个区域同城化发展规划

规划易划事难办。尽管三地同属江苏省内管辖范围,省委省政府有足够的权限来协同,推进同城化,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如,2013年7月20日召开的南京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就提出,要把宁扬、宁句城际建设已经纳入南京的“三年规划”。然而,已经四年过去了,无论是宁扬,还是宁句城际,都还没有开工。

换帅如换刀,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接掌全国经济第二大省省会城市的新掌门人,有理由提出自己对任职城市的理解,以及对该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转化为行动。然而,作为一个成熟的地方主官,更应“谋定而后动”,而不是仓促落子。如,李强书记主政江苏后,舟车劳顿地调研了近三个月,才形成了自己对江苏未来发展前景的独特判断,提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两聚一高”新目标。前任书记、现任省长吴政隆,在接掌南京后,也是一直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与之相比,张敬华书记形成鲜明对照。人们可以理解新书记为南京以及南京人民“开新篇、建新功”那种“时不我待”的迫切心情,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新书记,主政南京后砍出来的第一板斧,不仅毫无新意,完全是前朝旧思路,而且这一思路已经在实践上几近宣告流产

雷声大、雨点小,是宁镇扬同质化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无论三地之间,无论是在宁扬、宁镇,还是在扬镇次级同城化上,都鲜有建树。新书记选择这样的第一板斧,作为自己主政南京的开幕式,个人感觉有欠稳妥。

事实上,我们可以对标一下另外两个城市:杭州和西安。在“南京:距离“准世界一流”城市只有276.6公里”一文中,我曾经指出,在赵一德担任市委书记之前,与南京类似,杭州也曾在三年之内连换三次市委书记。然而,一旦新书记作为地方主官稳定下来,那么,也就可以大展手脚了。在赵一德书记主政下,杭州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

西安也可以为我们提供镜鉴。在2016年12月,出任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后,王永康也对西安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造:从围绕省政府一圈捡起56个烟头,到提出“西安加咸阳”的大西安城市发展战略,王书记以战略家的眼光、实干家的拼劲,正在让作为历史与文明重镇的西安,在现代化的潮流中,谱写新的辉煌。据公开报道,王书记刚刚带团来南京学习、取经,我倒认为,南京同样应该派团到西安、成都、郑州、武汉等这些在近年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西部城市,去学习、取经。

二、听其言,观其行:苍白的雄心

这个世界上,会说漂亮话的人,多了去了。那么,人们又该如何识别哪些漂亮话是奋发有为的壮志雄心,哪些话又不过是一时间的热血来潮呢?其实,判断的方法很简单,这就是我们外交部经常提到的一个说法,即,“听其言,观其行”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蓝图,是个人都能绘制,然而,能把蓝图从“纸上”变成“地上”的,却少之又少。宁镇扬同城化,不是一张新蓝图。从提出到现在,距今至少已有十年之久。然而,这一蓝图,却始终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几乎没有实际进展。那么,新版同城化蓝图,就有发生质的变化吗?即使不考虑未来的真实表现,仅从同城化30条的文本内容就可以看出端倪,恐怕又是活不过三个月。其依据在于:

一是有数量,没分量。同城化30条,尽管数量不少,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无所不包,然而,纵观全文,真正有分量的内容少之又少。我们知道,同城化不是空话。要想真正推进同城化,就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与载体。就目前看,很难发现有可触可见的重大抓手。以第一条为例,其内容为:

1.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京市实施方案》,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七大类14个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和智能工厂示范建设,推动企业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重点推进石化、汽车以及轨道交通、数控机床、航空配套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产业链配套协作,联合打造一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长三角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参加单位:相关开发区)

请大家稍微用点耐心,看看这段文字。至少,我是从中看不出任何同城化的意味的。这一表述,放在任何一个单体城市的发展规划中都可以。不客气地说,从同城化的角度看,这就是一句废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反正,坏的开端,也就是失败的一半。同城化30条重点任务中,第一条就是废话,大家可以想象下面的29条,基本上也都是滥竽充数的水货。

二是有想法,没办法。同城化,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如果做得好的话,完全能发挥“1+1+1>3”的效果,让三地人民从中受益。然而,作为一个美好愿景的同城化,如果只有想法,没有办法的话,那么,还不如不要。从同城化30条文本内容看,基本是有想法,没办法。如,再看第二条(我都不用挑选,就按照顺序分析,就能看出30条的荒谬):

2.提升服务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经济结构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升级,提升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速,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4%以上。构建区域金融合作平台,推进区域金融市场联动、产业整合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江北新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打造宁镇扬服务贸易平台和窗口。推进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链合作发展。(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参加单位: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科委、金融办、商务局、旅游委、文广新局,相关开发区)

这一段的关键词是“提升服务型经济发展水平”。然而,无论是“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还是“构建区域金融合作平台”,或者是“推进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链合作发展”,基本上都是理念宣示,没有看出“怎么办”的半点信息。一切不能实现的想法,没有办法推进的想法,都是妄想。甚至反而会让城市付出巨大机会成本。我们知道,当前中国的强二线城市之争,正在进入白热化状态,这在“狼烟四起:扩散效应下强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一文中已经有所体现。如果南京选择了错误的发展方向,那么,就不仅仅是有始无终的结果,还有的是错失时代机遇的后果。

三是有格调,没格局。从《通知》内容看,同城化“有格调,没格局”,这一点体现在其目的之中。《通知》的起篇是这样表述的:“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宁镇扬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我市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打造扬子江龙头城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其实,这一段话的重点在最后,即,“提升我市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打造扬子江龙头城市”。可以看出,重启同城化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壮大南京。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是江苏近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然而,也不能全是围绕着自己转,也应兼顾别人的利益。从这一段的表述看,根本无视扬州和镇江的想法。

三、结局:在分化中烂尾

说千遍,不如干一件。口口声声的同城化,却无法掩饰南京同城化的真实方向,其实并不在东部的事实。我们知道,现代交通是同城化的首要条件。如果交通都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的话,同城化就是一个赤裸裸的鬼话。公开信息显示,国内首条跨江连接两省的地铁——宁(南京)和(安徽和县),将于今年11月份开通运营。号称同城化的镇江与南京,都没有通上地铁,与南京跨省的安徽和县,反而坐上了直达地铁,仅此一例就可以看出,南京确实是在推进同城化,但是同城的却不是镇江和扬州。

事实上,之所以说宁镇扬同城化,基本上是鬼话,进一步的原因在于南京城市发展空间方向优先级别。回顾近20年来南京城市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2015年之前,南京城市发展的首要方向是河西新城。经过近20年的建设,河西新城已有取代主城之势。这一点仅从房价上几乎全面超越老城区,就可以略见一斑。

自2016年国家级江北新区批复后,江苏举全省之力,支持江北发展。故,站在当前时间节点上看,未来一段时间,南京城市发展的首要方向是江北新区;次之河西新城;再此次是江宁与仙林。

我们知道,如果真要推动宁镇扬同城化的话,那么,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就要向东、东北倾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在同城化中,与扬州仪征对接的东北方向为六合,恰恰是南京主要区划中发展最为薄弱的地方。把仪征与六合这个两个弱县区作为两市同城化的先行区,用点脑子想想都觉得可笑。特别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李强书记明确提出,江北新区要搞“核心区”建设,而核心区的重点,就在江浦。这意味着,尽管六合也被划入了江北新区范围,但是,却几乎不可能或者充其量只能有限地享受到江北新区的政策雨露。故,宁镇扬同城化中的“宁扬同城”,大概率地会成为笑话。

略微好些的是同城化中的宁镇方向。据公开消息,宁句城际轨道预计年内开工。除了空间上的因素,即,南京的主体部分,与镇江同处江南,无跨江联通之障碍外,宁镇同城化更有潜力的一个因素是,南京东部发展得相对成熟的仙林,与镇江句容毗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几乎与句容接壤。近年来,南京大学除了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兴土木外,还在学校周边,甚至句容购房置业。这就意味着,这一江苏省内最好的大学,与镇江的句容有了一个深度的利益捆绑。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无利益的立场。对于南京大学来说,即使为了让自己的房产保值、增值,他们也会极力推动宁镇一体化的。南京大学有这个动机,更有这个能力。毕竟,其大量专家学者,本身就是省委省政府决策层的智囊,完全可以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相反,宁镇扬同城化中的宁扬同城化,却缺乏类似于南京大学这样的利益攸关方说客,为之辩护与争取利益。

正是站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作出预测:同城化,对于扬州是鸡肋,甚至连鸡肋都不如,只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点缀;镇江,或许能在同城化中受益,但是,也非常有限,最主要的受益区是句容。然而,“福之祸之所伏”。考虑到南京大学具有干预政策的强大游说能力,镇江倒要担心,省委省政府是否会在专家学者们的忽悠下,把句容划归南京了。这个潜在的问题,估计也要够镇江喝一壶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镇扬同城化30条:新书记,旧思路,烂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