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心头好,已非旧时味

  文/竹影飘摇

多少心头好,已非旧时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无论一人、一景、一物,或者一心、一语、一念,相遇便是彼时的宿命,无论是劫、是缘,珍惜最好。

2017.9.21      星期四      多云

在旧书摊淘得三本席慕容的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我折叠着我的爱》,当时诗集拿到手里甚有些欣喜若狂。回家来擦拭,抚摸,就差送吻,摆在案头多日不忍看,仿佛那许多的惊喜翻开书页就会飞掉了。

对心仪的书一直如此,拿到后一定要先供起来,让它日夜接受我目光的膜拜。然后选一吉日良辰,如无香可焚,也一定要拂面净手后才开始看。

读中专时迷恋席慕容的诗歌,当时尚不知道她是画家。每月不到一百元的生活费,花了十几元买了一本她的诗集习字帖,极尽奢侈啊!习字帖红色的封面,陪了我整整四年,字没怎么练,诗倒是读了一遍又一遍。

《青春》、《一棵开花的树》、《莲的心事》、《与你同行》……有的让我心旌摇荡,有的让我热泪盈眶,有的给我无限遐想。自认为意志坚定,从不轻易相信或者崇拜什么,但那个年代的那些诗,在我眼里堪称完美,意像清丽,语言华美,哲理深刻。它们陪伴并指导我整个的青春,思想、情感、日常,成为我不离不弃的精神伴侣。

如今翻开诗集,我做好了与故友相见涕泪横流的准备,结果,不是那样。

还是原来的诗句,读了一行便知下一行,当时已刻在心里,此去经年,不曾忘。但分明少了些什么,那份欣喜呢?那种驿动呢?那份想象呢?竟然都不在了。诗句如小溪水,一平如镜地从我眼底流过,无任何涟漪。

是情怀老了吗?还是诗句太年轻?很难说,到底是谁遗弃了谁。

十几年前的某一年,特别特别地喜欢红色,没来由,走火入魔一般。买了一件深红的上衣,一只紫红的手提包,一双大红的凉鞋,孩子已经读小学,偏要穿戴得像半老的新娘,不知道别人的感受,自己却是每天心满意足地欢喜得不得了。这场与红色的热恋也就维持了一到两年的时间,最后竟以自己毫无察觉的节奏偃旗息鼓,没有了狂热,但并不讨厌,衣服偶尔会穿,包包和鞋子旧了,换掉,没觉得不舍。

没喜新,不厌旧,从此对颜色再无偏爱。

就像那场波涛汹涌的暗恋,待到在即将沉没之前衣衫不整地爬上岸,忽然忘了为什么会在水里。熟悉他吗?不熟悉。了解他吗?不了解。他喜欢自己吗?不喜欢。就是一个眼神,一个背影,几句言语而已,却昏天黑地地倾注了全部情感。

肯定是爱的,情不知所起,也无所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无论一人、一景、一物,或者一心、一语、一念,相遇便是彼时的宿命,无论是劫、是缘,珍惜最好。若再回首,多少心头好,已非旧时味。

借席慕容的《青春》,纪念那些珍爱过的情怀: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少心头好,已非旧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