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蓝天的最简模式——滑翔伞

邂逅蓝天的最简模式——滑翔伞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准备好了就开始倒数!”张翔教练话音刚落,一阵海风吹来,我毫不迟疑的牵拉起滑翔伞的组带反手起伞,完全忘了给教练一个起飞的信号。下个瞬间,我还没来得及判断风向,双脚已悬在了百米高空,阳光下泛着波纹的湛蓝的大海忽然像动态桌面一样向缓缓我移动,提线木偶般僵硬拉扯绳索的我才意识到:我,真的在飞!

“腿伸直,减小阻力。往左压重心,进风口朝东!哎哎哎,离山脊远点,那边有乱流!”教练的话从电话里传来(对讲机不够用了),失真的回声音效让断断续续的话语听起来像从西方极乐世界传来,手忙脚乱的我哪里还有功夫去分清东西南北。然而,滑翔伞就像一朵云一样稳稳的漂浮在空中,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惊险刺激,我渐渐敢于分心去跟脚下一百五十米高度差外的度假别墅里的人打招呼,仿佛我乘着的只是能操控方向的登山缆车,稳如随轮船盘旋的海鸥。

几个S型转弯练习后,我完全熟悉了这个“游戏”的键位,略过小山飞往大海,又从海面转向沙滩上的降落场。

“怎么降落来着,要猛拉刹车吗?”我大概是第一个到了空中才想起来打电话问教练该怎么降落的人。“先别拉刹车……”只听完一半,我已经笔挺的戳进了沙子里,好在冲击力并不大,我还是像完成了高难度动作的体操运动员一样摇摇晃晃的站住了脚。我向“地勤人员”们挥手致意:“我已出仓,感觉良好!”还没来得及摆出首飞着陆的航天员造型,一阵海风把未及时收伞的我拖拽出去,在阳光明媚的沙滩上留下一道海龟爬过似的痕迹。

回想起两年前初次对滑翔伞产生浓厚兴趣的自己,发现那时的我完全没有真正理解这项运动,以为它就是一把可以控制方向的降落伞,可后续的学习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在许多人(比如我妈)眼里,提到滑翔伞,便联想到披着张床单跳下悬崖(翼装飞行),或者“吃鸡”游戏,总之是一项作死的极限运动。然而,滑翔伞跟其他诸如攀岩登山等极限运动的对比,简直就像平坦马路上骑自行车与闹市区飚鬼火摩托车,技巧性胜过力量性,轻盈优雅多于紧张刺激。

邂逅蓝天的最简模式——滑翔伞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滑翔伞更像三维空间下的帆船运动,你要学习丰富的航海知识,掌握掌舵、收帆、拉帆、压船等技巧,学会如何应对风浪、洋流,研究潮汐、风向……只不过,在这项运动中,需要面对更复杂的飞行问题,对升阻特性、失速角、湍流、对流环流等概念的理解会直接影响飞行体验,就像现代帆船利用弧形帆在侧风中产生的额外升力让船跑的比风速还快一样,滑翔伞的运动模式很多是违反直觉、匪夷所思的。此外,仅仅会纸上谈兵还远远不够,你不仅要知道如何应对具体状况,还需要掌握良好时机与控制量,需建立复杂的平衡感、方向感,还需要一些勇气克服心里障碍——需要大量的飞行,才能像适应一对刚从你背上长出来的翅膀一样完全适应一副滑翔伞。一个熟练的“飞人”对于伞的操纵完全出自下意识的反应,唯一需要需要有意识去做的,就是欣赏美丽的峡谷、海湾或群山。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半柔性翼面、迎角可变、低速低空的飞行器具有很高的混沌效应,正是种种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无尽的冒险与乐趣。复杂并不意味着它很危险,正相反,滑翔伞的被动安全性很高,此类器材就像攀岩器材一样,安全冗余度很高,换句话说,即使一头猪绑在初级A类伞上飞出去,它也能平稳的落地。除非你非要在强对流天气中往雷暴云里钻,或者试着盘升龙卷风,头顶上巨大的伞副伞以及包裹背部的充气坐袋会带给你很大的安全感,另外还有一顶副伞以防万一(极少有机会用到)。不过,结伴飞行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经验再丰富的“老鸟”也有像提线木偶一样挂在树上懊恼的时候。

我仅仅用了三天的地面练习,就敢于沿着海岸线飞行,正是因为它对新手而言非常友好,哪怕在起飞前你感到腿软,一旦升空后便会沉浸在摄人心魄的美景中完全放松下来,直到教练吼着让你从海面上赶紧滚回来,你能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在十几层楼的高度上。降落也可以如飘落的羽毛般轻盈,不需要多少训练,就能够做到在降落场轻轻的脚尖一点稳稳着陆,就像迈下台阶那样自然。当然,的确有那么几次降落,我像滚下台阶那样自然,不过护具和飞行头盔能保证我毫发无损。难怪国外六七岁的小孩敢独力飞行,104岁高龄的英国老奶奶麦卡尔还不舍天空。

另外提一句,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曾以为滑翔伞只能从山上往下滑。很难想象,一个无需动力的滑翔伞能够飞跃高山升高到千米高空(有个倒霉的女士被积雨云卷到了9400米的可怕高度,居然还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地面),飞过百公里的距离(世界记录是337公里),连续飞行十几个小时(17小时记录保持者一定有巨大的耐心以及膀胱)。滑翔伞借助迎风坡上升气流以及借助热空气膨胀形成的上升气流攀升飞行的越野飞行,彻底刷新了我对飞行器的认知:作为飞行器制造专业的理工男,竟然没有想过,除了借助空气浮力的飞艇、热气球以及利用伯努利效应的飞机,居然还有这种神操作:借助自然的大气循环之力,通过被动进气将柔软的伞衣变为类似固定翼的结构,升降舵、方向舵、阻风板集于一体,看似简单的结构包含着了人类在工程力学、材料学等现代文明的结晶,有时候仅仅是分析它的运动特征就是一件很有趣的脑力游戏。若要进阶此项运动,就得研究观察地形对气流流场的影响、云层的发育、热气流的生成、空气动力学等包含了未知理论的领域,国内外论坛上总活跃着各路大神为爱好者们提供着经验性数据或“玄学”理论。从这点来看,它是一门新兴的运动,毕竟,直到1984年世界上才有了第一顶现代意义上的滑翔伞。这项运动短短几十年便从阿尔卑斯登山爱好者的副业到亚运会项目,足可见其魅力。

对于以休闲观光、享受安全平稳飞行为目的的爱好者来说,需要的投入并不太高:几万元足以涵盖伞具装备、教练培训、资格证书等全部费用。时间上,仅需一周左右的地面控伞(我大概加起来只练习了不足五小时,还没有学会吉他f和弦练得多)便能够单飞。飞行的场地也不是那么严苛,你总能在当地爱好者那里打听到开辟好的场地或者俱乐部。很有趣的是,目前我接触到的伞友并非以追寻刺激的年轻人为主,许多是怀揣多年飞行梦想的中年人,他们有理性、冷静、沉稳的一面,也有一颗不被岁月磨灭的不羁之心:好几位前辈告诉我,他们的飞行梦早已深埋多年。不过话说回来,谁没有幻想过拥抱蓝天,踩着云朵俯瞰大地呢?

当你时间充裕时,可以享受一次飞行为主题的假期,积累一下飞行时间。滑翔伞圣地或许是阳光明媚的海滩,或许是连绵的山脉,或许是辽阔的草原,然而不管怎样,有生死之交结伴坐看云展云舒,风起兮,便直上九天齐飞于云端的日子,必将是极其难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邂逅蓝天的最简模式——滑翔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