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1 公众号 爱生活的柚子
-----------------我是懒人,但是我不懒---------------
前言
你是懒人吗?哈哈,你想说你不懒对吧!此懒人非平常口中的懒人,是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节约时间成本,如果觉得值得读,那就再去精读。
下面就从书籍简介、阅读笔记和社群实践3个方面展开。
1.书籍简介
2015年被誉为社群元年,社群成为了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很短路径。如果懂得经营社群,那么无疑,你将可能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找到新品牌生存的机会。
《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从概念到实操,为你全面剧透社群的玩法。如何制定群规,如何线上分享,如何做线下活动,选择什么样的平台等,大量干货秘笈一应俱全,并提供丰富的实操案例,配以PPT图片精准提炼要点,让你一看就会,一学就懂。
2.读书笔记
前阵子,我对用户运营产生浓厚兴趣,慢慢了解到社群运营,就买了这本书,花了半天看完的。
前半部分多以理论阐述社群概念及其相关比如社群分类、生命周期、与社区的关系,与qq群的关系等,后半部分多以实战案例为主,从如何创建社群,到如何通过活动传播分发。
一、社群的五要素:
1、同好:为产品、行为、标签、空间、情感、三观
2、结构(组成):优质成员、自愿加入、平等互助、规范管理
3、输出(价值):知识干货、咨询、信息资讯、利益
4、运营:义式感(入群申请及群规及欢迎仪式)、参与感(讨论分享)、组织感(二人转作)、归属感(线下活动)
5、复制(规模):自组织、核心群、亚文化(聊天语气、表情风络一致?)
二、微博及微信公号都是粉丝经济而非社群经济,都是定位特定主题,努力扩大粉丝规模,然后推送广告,
三、有人认为朋友圈可以是一个社群,所以主动把微信公号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对粉丝的二次覆盖,但微信只开放5000好友数,后面就会有多个私人微信号,但聪明人尝试组织粉丝建群,大理的群,不管是微信群还是qq群
四、粉丝经济是向心力,比如明星演唱会,如果当晚明星不来,演唱会开不了,而社群经济是凝聚力,缺谁都可以继续。
五、要设计一个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
六、社群和社区都是由人汇集而成的产物,有一定社会形态;然而一个是“区”,一个是“群”
七、建群目的要清晰,目标人群要清楚,比如求职相关的群,求职成功后会离开或者不活跃,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求职群针对人群是求职者
八、最受群欢迎的是群定期分享模式;加一些美女或萌妹子的群,活跃度低不了
九、成立一个核心管理群,规模不大,管理群中的人分别去维护一个小群,形成金字塔管理模式
十、很多企业建立社群失败原因就是群里面没有灵魂人特,一个普通员工建100个群顶多算是100个微社区
十一、每个群要有自己独特的群文化,适应群文化的人就留下来
十二、日常交流中,有问题先去百度,解决不了的再丢到群里来讨论或寻找解决之道,,但不要以为群员帮你解决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事;学会聆听,在别人还没有表达完观点或说完之前,不要抢话或打断,学会尊重
3.社群实践
本书是针对社群运营展开的,可以归纳为互联网运营类。如今很多人对互联网运营感兴趣,或者觉得比较火,都想尽快掌握技能去从事运营岗位。我自己对于运营是有些兴趣,在不断摸索中,之前是心想多看相关书籍和文章。然而在和一些运营前辈交流后,他们会建议多实践,运营是实操性很强的岗位,光看理论书籍和文章是没什么用的。我很认真地思考了他们的建议,于是针对社群这个方面,我不仅去看书积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始了实践。
接下来就重点说说我的实践吧!第一次个人建群是半个月前,我了解到马丁老师弄了个火星课堂的嘉宾课程平台,要申请成为合格的课堂微信群,必须要建立一个100人以上的微信群。当我开始建群的时候收到2天后开课的通知,心想这太突然了,2天后就要开课。由于当时很有热情,我马上开始建群。
我的建群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拉了20多个人建立一个群聊,里面是一些不太熟的大学生,建群后我就用群公告方式告知他们建群目的
2.然后分享二维码和课程介绍到朋友圈,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我群发群的二维码给好友,发了60多个,每一个都要去阐述建群目的,最终进群30余人
3.我去我们学校新生群推广,引入了一批师弟师妹,估计10多人
4.我再次向进群的某些人人单独介绍办群目的,希望他们帮忙推广,这个途径吸引了20多人吧!
5.最终建好了100人群
群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我自己由于建好第一个微信群,内心挺满足的,把它当孩子一样对待的感觉。第一次嘉宾分享,大家还算比较热情,我发了20元红包去活跃他们
2.由于我的群是基于别的平台基础上的,所以比较受限,我觉得有点“不自由”。平台对于群有严格不能发广告和没有课程分享不能闲聊的规定,导致前期管理上有点严格,大家的讨论积极性大大降低,所以我建的第一个群以失败告知,目前虽然还有93个人,但是基本没有活跃度可言
反思和总结:
1.第一次建群时我并没有去看《社群营销》这本书,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去思考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会总结和学到不少东西;带着问题去看书,会更加高效和有益,可以思考说中说得哪些对哪些不对而不是全盘接受
2.下次建群我就一定会注意注意书中所提到的(1)群成员的质比量重要太多,不要盲目追求数量(2)绝对不要为了建群而建群,要清晰知道建群目的和针对的人群,是针对求职人员还是在校大学生等等
3.要注意多去学习和分析成功的建群案例,吸取一些经验,然后结合自己平台的特点去展开活动
4.有不少人肯定遇到“红包”问题,群里没红包时“死气沉沉”,红包一出,大家疯抢,然后马上又恢复宁静。我觉得问题还是建群目的或者进群的人质量二者出了问题,红包只是辅助社群运营的一个小途径而已
5.关于实践机会问题,自己多留心,去主动争取。比如争取某个你所在群的管理员或者自己建一个微信群等等
关于这本书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社群实践和总结我还会继续,希望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和我交流,一起学习和进步。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