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倒数渣渣成为全系唯一国奖获得者

从专业倒数渣渣成为全系唯一国奖获得者_第1张图片
行动大于鸡汤


鸡汤喝多了会尿床。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鸡汤,更是行动。

(1)

大一时的我,第一次期末,专业人数70,我排名50。宿舍6个人,我在宿舍排名倒数第一。

确实,刚入学时我基础也差。从18岁才开始第一次练习英语听力,第一次开口难为情的说着中式英语,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听全英文的课程一脸懵逼……作为一个高考时英语不考听力,从小到大全应试教育的考试大省走出来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当时填志愿报英语真的太天真了。我以为我的英语好,那真的只是我以为而已。到了大学我才发现,我高中只是会做题而已。

我开始怀疑自己,但更多的是不甘心。还记得那时候每天最怕的就是去上听力课,老师总喜欢提问,每节课还是挨个提问的那种。每次我都心惊胆战。

我接受不了自己这样的成绩。所以,我清楚地知道,我要改变。

我开始去图书馆,每次上课前提前练习听抄。我开始自己一个人,偷偷在图书馆的角落,说着拗口的ABCD。我开始看美剧,看电影,尝试着别人所说的经验。

任何事情,最怕坚持。你一坚持,不一定会立马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改变。

不出意外,第二次期末,我专业排名14。

(2)

大二的我,很明显自信许多。

我一直是热爱中文的,周围的朋友也都知道,我喜欢和人交流,喜欢写文章,喜欢交朋友。加入记者团,是我大学最感恩的事。在校报的每一篇新闻稿,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诗歌,都像是生活之外的附加惊喜,暗暗给予我太多力量。校报报刊文章登的多了,连自己专业课的老师,也开始认识我,注意我。上课时开始点我的名字,让我回答问题。因为每次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某个的意见,开放题本来就没有错对与否,相对于每次一提问就低着头生怕被叫到的同学,老师开始逐渐喜欢我,夸赞我。

大二时,外语系每年一次的中外文化交流月活动,我被老师推荐,成为队长。当时心里还很没底气,怕自己应付不来,毕竟是二三十个外国人,要和我们一起相处好多天。但是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受宠若惊:“我觉得咱们班就你最合适。你比较敢于说话,英语也不错,组织能力也可以,就你了。”我瞬间感觉被鼓舞了,毅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和外国友人相处的十几天过的很快,自己也得到了不少锻炼。每天晚上安排一场英文讲座,白天则是沉浸式的英语环境。去长城感受世界奇迹,去公园了解民俗文化,去福利院看望弱势儿童……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这一年,校园投稿拿了好几项奖,考过了计算机二级,大学英语六级,英语专业四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评的成绩是专业第六,第二学期,专业第一。终于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3)

大三的我,成了同学们口中的“学霸”。和大二时一样,周六日,继续去英语培训机构代课兼职,教新概念英语和语文写作。周末三节课,挣得钱足够一个周的生活费。工作之余,坚持在记者团写稿。代表系里去参加挑战杯,和同学一起创业,写调研比赛的策划案……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

这一年,两次期末都是专业第一。我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有各种省级课外挑战赛的奖项,被聘请为校报记者团团长,获得市级志愿者翻译。

大四,是人生的分叉口。有人考研,有人工作,有人创业,有人出国。在这迷茫而又灿烂的最后一个阶段,凭借大学四年总综合成绩,我获得了全外语系一年一度的唯一一个国家奖学金名额,同时荣获了学校两年举办一次的校园明星之学习之星称号,也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4)

看起来,我的大学生活,似乎后期开挂了。其实不然,有些事,只要坚持,没那么难。

现在的我,已经毕业了。倘若还有一次重归大学的机会,我一定会百倍千倍努力,因为我觉得自己之前虚度了。这不是矫情,是实话。我遗憾自己大学没有考笔译证,没有考口译证,没有准备雅思托福,没有学好日语,没有坚持自学法语……其实,毕了业你才发现,外面的圈子很大,你以为还算牛逼的你,根本算不上什么。比你有能力的人多的是,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

还可以在学校学习的朋友们,多些努力吧!以后用得着。鸡汤可以喝,行动不可少。

切记不要局限于眼前的满足,一直学习并不断进步,你才能漂浪的立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专业倒数渣渣成为全系唯一国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