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微生活(113)迷恋他人的需求是一种尊重

我的校园微生活(113)迷恋他人的需求是一种尊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年7月8日,注定在我的生命里又走进了一所新学校。这所新学校是一所纯初中校,建校并不久,2009年才开始招生的。起初的功能是作为某一高中的初中部,两年后脱离高中,改为一所独立的初中校。自我进入这所学校,学校又改了名字,变成了市里一所名校的分校。

不到十年内,学校三易其名,难怪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所学校到底叫什么名字。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是否稳定下来了,它的办学理念是否吸引民众、学生喜欢,它的一些文化习俗是否优雅、打动人心。

一段时间地观察,我发现这里的老师很勤奋,这里的学生很阳光,这里的一切活动都能按部就班。也就是说,这所学校的基因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我却一直有一种感受,这里缺少的是基于标准的顶层设计、基于专业的业务引领、基于一以贯之的行动推进,也就是说,缺乏的是对有效常规文化的专注与沉淀。守正与创新,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中需要遵循的辩证法,缺少了可以“守正”的文化产品,“创新”便不会萌发,因为“创新”总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学习的前提下才有力量。

在这样的学校里,每个人肯定都会有最原始的需求,只是他们并不愿意当众诉说罢了。而这种需求地提供与满足也许就是这所学校的生命力再次激发与唤醒的一个支点。

走进教师的办公室,想趁机与老师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老师们都很客气,都不好意思说一些什么。但是,凭借与老师们的交流、细细浏览办公室的环境,一些老师内隐的需求,慢慢浮现在脑海里。

不客气地说,每个办公室的环境并不令人满意,先不说卫生状况,单看看每一名教师的办公桌上,教材、备课本、作业本、手机、水果、点心、药瓶等等,琳琅满目,凌乱不堪。再看教师座椅的前方、左边或右边,到处是张贴的表格啊、计划啊、总结啊、家长联系方式啊等等,有的还是去年的、前年的。再抬眼看到了办公室门口放置学生作业的书橱门上,也张贴的满满的文件、通知,这些书橱被透明胶布、胶水等涂抹的一塌糊涂、无精打采。

对此,我一直保持着沉默。一个月后,教师的办公室里增添了两件东西,一件是每一名教师办公桌旁边的墙壁上多了一块扎钉板,老师可以把需要张贴的东西用钉子扎在上面;一件是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增添了一个精致的格子大小不一的小书架,老师原先办公桌上的东西可以有序地放在里面。

这让老师们很高兴。再走进办公室,老师的桌面清爽多了,不再随意张贴了。有些学校,往往制定一些检查教师办公室的严格的制度,不允许老师桌面乱放东西、不允许老师在办公室里乱张贴,但是却忽略了老师们的需求。不让他乱张贴,那他们需要保存的东西、害怕忘记需要抬头就看见的东西往哪里放啊,这些的确是教学工作所需啊。不让他们乱放东西,那学校办公室有足够的放置东西的空间吗?况且有些东西老师需要随手拿来就用的,甚至有些是属于老师私人的东西,如一些女教师的化妆品、课间需要添补的零食,还有一些年龄大的老师们的药瓶药罐等等,放在哪里呢?每人一块扎钉板,每人一个小书架,就这样静悄悄地解决了老师们的现实问题。

我并不反对一些学校实行人走办公桌就彻底干净的管理理念,但是仅仅如此要求是不够全面的,因为这里面渗透的只是学校的管理目标,缺少了关注老师的具体需求。冰冷的制度与温暖的关怀,这两种管理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给予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以后学校在要求老师整理自己办公室的时候,老师们都乐呵呵地随手整理了,没有一点情绪,因为他们都认为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室,一个清晰明了的办公桌,是自己的事情,与学校有什么关系啊。

我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嫌弃老师们把办公室弄得如此不堪入目,我首先反思的是学校的服务是否到位、要求是否合适。学校的管理需要善意的表达,但是这种表达更需要方法。

它需要你去偷偷地对他人好,不动声色。迷恋他人的需求,是对人的尊重。启动一所新学校,应从“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校园微生活(113)迷恋他人的需求是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