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到那片用历史灌溉的心田

归乡,到那片用历史灌溉的心田_第1张图片
电影《鬼乡》

有人说这部电影将会改变整个韩国的历史,历时十四年的众筹才完成的影片,在上映十九天的时间里始终位居韩国的单日票房榜首,这是所有创作人员都未曾想到的。

早在《鬼乡》上映之初就已经在欧美各国掀起了讨论的热潮,根据慰安妇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疯狂?

1943年,正值日本侵占朝鲜时期,朝鲜居昌郡的一个普通村庄,14岁少女贞敏在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长大,某天,日军来到了贞敏家,把贞敏强行拉走,临行前,母亲塞给贞敏一个护身符,告诉她无论遇到任何事,只要活着就能够回家。贞敏远离了家乡,和她一同被抓走的还有少女英熙,贞敏和英熙成为了朋友,她唤英熙为"姐",并且,还有许多和她们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贞敏和其他女孩们一同去往了陌生的国度,如被遗弃的孩子一般,她们被日军糟蹋,成了战场上痛苦悲凉的慰安妇。

一天,日军部队决定转移,贞敏和其他女孩被带上了车,日军想要在野外把女孩们铲除,却不曾想朝鲜部队已经到来,慌乱之中,贞敏带着英熙逃走了。然而,她们却遇到另一位落单日本军人,贞敏替英熙挡下了日本人的子弹,于是,英熙被朝鲜军带离了危险区,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而一句"姐姐,走好",却成了贞敏对英熙说的最后一句话,在这段痛苦的日子里,是贞敏一直鼓励英熙,陪伴英熙,贞敏告诉她,只要活下去,就一定可以回家。终于,英熙回家了,而贞敏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影片共有两条叙事线,除了这条线索,另一条是已经老年的英熙认识了一位刚刚经历猥亵未遂的女孩,女孩的妈妈把她送到为逝者喊魂的老师身边,却不曾想女孩天赋异禀,每当她接触英熙绣制的护身符就会看到军人和被抓走的女孩的画面。最终,女孩披上祭袍,唱起了喊魂曲,回到了45年前的那个令人悲痛的时刻,于是,贞敏和所有葬身异处的慰安妇化成了白蝴蝶,飞回了故乡。

导演赵廷来在"分享之家"看到了慰安妇受害者姜日出奶奶的画作《被蹂躏的少女们》,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于是便下定决心要以此为题材拍一部电影。也正如导演所预想的那样,在艺术中,电影总有着直面历史的勇气和力量,《望乡》、《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在近些年都对慰安妇这一人类史上的悲剧进行了展现和昭示,但我们在《鬼乡》中更可以感受到慰安妇心中最深的诉求,那就是——归家。

《鬼乡》并没有用大篇幅来表现女孩们受苦的画面,反而是运用了许多柔和的色彩,少女的嬉闹,在田野间追逐蝴蝶,骑在父亲肩上玩乐的场景是她们对美好的向往。其中,有一幕是在少女被抓之后,蓝天白云,稻草小溪,在众多的女孩环绕之下,一个年纪稍大一些女孩子站了起来,手拿鲜花唱了一首歌,"你离开了,抛下我离开了,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其他的女孩们都静静地听着,没有哭声,也没有喧嚣,镜头拉远,是溪水边几个正在梳洗的女孩伤痕累累的臂膀。这一刻,她们的思绪都回到了从前,那个白云飘飘,轻风吹拂的故土黄昏。

影片用了《鬼乡》一名,旨在期盼让已经逝去的逝者们可以"归"乡。数十年后就,英熙已经成了奶奶,国家也在开展慰安妇的抚慰工作,但谁会走进工作间,袒露几十年前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呢?在当代的年轻人看来,就像是疯了一样,但英熙做了这个时代的"疯女人"。总之,电影在"归乡"中落幕,一只只白蝴蝶飞翔在记忆中的稻草田间,飞向家的方向。还是那个明媚的下午,父亲母亲在家门口企盼等候回家的孩子,母亲看见贞敏,轻轻地说了一句,"孩子,你才回来呢",却好似"你终于回来了"那么沉重。

无论这部电影能不能改变国家,又是否可以让更多的人直面历史,了解历史,但值得庆幸的是,曾经历史没能做到的事,它做到了。

归乡,在那个微风轻拂,泥土芬芳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归乡,到那片用历史灌溉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