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2020年的建议

 相信我,认真看完,不亏。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陆奇:这几年陆奇被格外关注,始于2017年1月17日他被百度任命为百度总裁。这次任命份量极高,到今天百度创立19年,李彦宏给出如此高的权力,陆奇是唯一一个。

 但陆奇值得。

 陆奇在硅谷非常有名,拥有不错的人脉和江湖地位,凡接触过陆奇的人提起他,几乎是众口一词地称赞。

 1998年陆奇加入雅虎,2007年任雅虎执行副总裁。

 2008他辞职时,杨致远当场洒泪,告别会上所有工程师穿上统一的T恤,T恤上印着“我曾与陆奇一起工作,你呢?”,以此纪念陆奇在雅虎的日子。

 2008年加入微软,任全球执行副总裁,这是有史以来,华人在科技领域获得的最高职位。

 2016年9月离职时,比尔盖茨极力挽留甚至承诺:“你想要做什么业务,我们去搞个业务给你。或者你先休假一年两年,然后再回来当首席技术官,我们等着你就是了。”www.weixiu3721.com

 微软现任CEO纳德拉曾对微软员工说:“五个人,对微软贡献巨大。一是创始人比尔·盖茨,二是CEO史蒂夫·鲍尔默,三是董事会主席约翰·汤普森,四是诗人奥斯卡·王尔德,最后一个就是陆奇。”

 其实早在2005年前后,李彦宏就曾试图说服陆奇加入百度,只是当时并未如愿。

 2017年陆奇加入百度后,李彦宏曾公开给了他很高的评价:陆奇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大家都很喜欢他,他有非常强的技术能力,又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并且工作极其玩命。

 20、30、40岁年轻人,2020年的建议20岁需要做让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学、快速失败。30岁你要让自己可以走得远,建立一个核心支撑体系能让你走得很远。这个体系包括你的身体、你厚实的家庭基础和几个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一个人到了35岁,到了打造产品的黄金时段,我已前很关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才,因为他/她已经犯过不少错,他/她最需要做一个好产品让他/她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本质提升。

 40岁后,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淋漓尽致去发挥的舞台,一个人的才华和一个公司的才华只有在真正被释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这个舞台是你自己的最好。

 这个回答很经典,我反复看了很多遍。但要真的看懂看透,我们还必须要放在陆奇的整个人生系统里看,我一口气翻看了所有关于陆奇重要的中文报道,从中得到了一个更完整清晰的答案。

 岁做让自己走得快的事情陆奇:“20岁需要做让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学、快速失败。”

 多岁,习得什么能力最重要?

 陆奇认为有两个:学习能力:在这个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拥有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以及在企业内开发产品和业务的认知能力是基础。

 原因很简单,因为创新,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唯一的应对,是与它共跑甚至赶超。方法就是学习,要持续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多更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强的在企业内开发产品和业务的能力。

 交流能力: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愈发紧密联结的世界,通过各种数字通讯服务与工具,社交网络,人们能够以文字、图片乃至视频,与更多的人保持交流。

 从长远角度看,一个人越擅长结识他人,表达自己,形成相互学习并共同完成某些理想的关系和友谊,对这个人就越好。

 陆奇的太太说:“我们有一半的时间在美国,他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陆奇现场致辞的最后,也特别感谢了他的太太和家人。而且说希望在美国、中国多花时间,为了家庭。

 写这部分内容时,我突然想起小晚的《晚点》团队采访陆奇时曾问过这么一个问题:你是否经常会太过相信自己的力量?

 陆奇说:会。我太太一直觉得我太过于自信了。她老觉得我自以为是。

 这就是最好的支持吧,即便有时认为你的理想“不现实”,但只要你想做,我愿意陪你。这就是陆奇所说的“厚实的家庭基础”对一个人事业的重要性吧,如果你的梦想和成长能得到最亲近的人的支持,应该是最幸福的事了。

 03  人脉系统陆奇的人脉有多强?

 陆奇的人脉有多好,我相信在开头介绍中,那些顶级大佬的评价就是最好的答案,接触过的人都愿意帮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捧他。

 这里再讲几个点。

 1996年,陆奇博士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选项:回国;华尔街;硅谷。

 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去请教李开复自己该去哪里、进哪个公司工作,李开复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去硅谷吧,找一家技术类的公司。”

 什么阶段做什么,40岁以后,就要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淋漓尽致发挥的舞台。

 为什么不是20岁?

 前文也说了,陆奇认为那个阶段,绝大部分人对于人生想要做什么,其实只有模糊的感觉。

 而且陆奇认为,20多岁你要考虑一些现实因素,比如财务方面,工作收入需要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以及其他潜在财务责任,比如资助父母兄妹等,理想情况下,还可以有一些存款。

 20多岁多学多做多试,30多岁搭建系统,正是为了40岁以后真正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微软属于他的舞台,但不够,所以他离开,回到中国,找更合适的舞台。

 比尔盖茨一直挽留他,说:百度能给你什么,我都给你。

 陆奇说:你不能给我中国。

 中国是他现在更好的舞台,一个更大意义上的舞台,他要借助一家合适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跳舞。很可惜,百度没能最终成为那个合适的舞台。后来他加入YC,很可惜YC也没最终成为那个合适的舞台。

 后来陆奇认为:属于自己的舞台,如果真的“属于自己”,那是最好的。

 “如果你想真正大规模改变世界,那你必须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否则你永远受限于你的雇主。当这个平台是你亲手建造,那你可以发挥的能量和范围是最充分的。”

 陆奇的的签名是:“Do more, know more, be more”。

 这大概就是追求“be more”吧,40岁以后,自我更重要了。

 这个问题,《晚点》和陆奇的对话很精彩:《晚点》:甘地说,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成为更好的自我和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后者难道不会推动人走得更远吗?

 陆奇:自我才会让人更永久。赚很多钱、建设一个成功公司,甚至建造一个国家、世界,都是外在目标。如果一个目标是外在的,你永远会在达到目标之后变得一片空虚。

 《晚点》:有一些商人,他们的目标就是赢,他们乐此不疲,似乎并不空虚。

 陆奇:你的追求是建立在别人输的基础之上,为什么世界上一定要有人输你才觉得你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我认为人的目标是你自己而不是任何外在的因素。

 如今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奇绩创坛,也真的“属于自己”。

 这就是陆奇的人生系统。

 写这篇文章定下题目,给同事看,他第一反应是:我靠,40岁了还年轻人?

 是的,如果按陆奇这种人生状态,40岁确实是年轻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这么年轻,我记得我创业大概一年的时候,前前老板约我吃饭,那时候我有点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还行,也做出了点小成绩,但她无意中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觉,这才哪到哪,她说:你现在还年轻,这些努力,都是在为40岁以后爆发做准备,做资源积累。www.weixiu3721.com

 确实啊,2020年我才30岁,一年轻小伙子,期待10年后那个40岁的小伙子。

 2019年,很难,很多人做事不如意,那我把陆奇的一段话,送给各位20岁、30岁、40岁的年轻人,作为本文结尾,也作为新年礼物吧:“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成就是由个人努力,能力和机遇三者结合决定的。

 个人努力是可控的,有一句老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和发展更强的能力而具备更充分的准备,当机会来的时候,这个人就更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机遇是不可控的,但我觉得机遇如同公交车,错过了一班,总会有下一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相信事情总会有好结果。无论现在环境多么困难,或即将变得多么困难,到最后,都会好的。”

 2020,年轻人们,继续向上成长,冲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人2020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