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上个月在知乎上发表的由“袁辉辉”分享的关于TIM进程永生方面的文章(即时通讯网重新整理后的标题是:《史上最强Android保活思路:深入剖析腾讯TIM的进程永生技术》),短时间内受到大量关注,可惜在短短的几十个小时后,就在一股神秘力量的干预下被强行删除了。。。
▲ 该文在知乎上从发布到删除的时间历程(中间省略了N条读者的评论)
在《史上最强Android保活思路:深入剖析腾讯TIM的进程永生技术》一文重新整理发布后的数小时内,作者田维术(博客名:Weishu)快速响应,针对TIM进程永生这个话题,对Android进程永生技术进行了终极揭密,从Android系统源码层面,通俗易懂地讲解了Andorid进程被杀的底层原理(也即是本文将要分享的内容),并详细探讨APP如何对抗系统被杀的技巧实践(并同时提供了参考实现代码)。
本文的技术原理讲解透彻、系统源码分享到位、样例代码也很有参考意义,希望能对有同样兴趣爱好的Android开发者、IM开发者、推送系统开发者等,带来对于Android进程保活技术的深入理解。
* 郑重申明:本文的技术研究和分析过程,仅供技术爱好者学习的用途,请勿用作非法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作者。
(本文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2921-1-1.html)
2、本文作者
田维术:90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EE专业。曾就职于支付宝,做客户端性能优化。现创业中。
骨灰级Android开发,曾混迹于Donut史前时代。后陆续入坑J2EE, python, rails, C++, node。现专攻Android,业余Haskell。
作者博客: http://weishu.me
作者Github: https://github.com/tiann
3、混乱的进程保活,一个黑暗的时代
一直以来,App 进程保活都是各大厂商,特别是头部应用开发商永恒的追求。毕竟App 进程死了,就什么也干不了了。一旦 App 进程死亡,那就再也无法在用户的手机上开展任何业务,所有的商业模型在用户侧都没有立足之地了。
早期的 Android 系统不完善,导致 App 侧有很多空子可以钻,因此它们有着有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进行保活。
▲ 这台手机,应该能勾起很多老Android程序员的回忆
譬如说在 Android 5.0 以前,App 内部通过 native 方式 fork 出来的进程是不受系统管控的,系统在杀 App 进程的时候,只会去杀 App 启动的 Java 进程。因此诞生了一大批“毒瘤”,他们通过 fork native 进程,在 App 的 Java 进程被杀死的时候通过 am命令拉起自己从而实现永生。
那时候的 Android 可谓是魑魅横行,群魔乱舞,系统根本管不住应用,因此长期以来被人诟病耗电、卡顿。
比如以下这几篇中介绍的Android保活方法:
《 应用保活终极总结(一):Android6.0以下的双进程守护保活实践》
《 应用保活终极总结(二):Android6.0及以上的保活实践(进程防杀篇)》
《 应用保活终极总结(三):Android6.0及以上的保活实践(被杀复活篇)》
《 微信团队原创分享:Android版微信后台保活实战分享(进程保活篇)》
同时,系统的软弱导致了 Xposed 框架、阻止运行、绿色守护、黑域、冰箱等一系列管制系统后台进程的框架和 App 出现。
4、限制进程保活,大势所趋
不过,随着 Android 系统的发展,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演变。
Android 5.0 以上,系统杀进程以 uid 为标识,通过杀死整个进程组来杀进程,因此 native 进程也躲不过系统的法眼。
Android 6.0 引入了待机模式(doze),一旦用户拔下设备的电源插头,并在屏幕关闭后的一段时间内使其保持不活动状态,设备会进入低电耗模式,在该模式下设备会尝试让系统保持休眠状态。
Android 7.0 加强了之前鸡肋的待机模式(不再要求设备静止状态),同时对开启了 Project Svelte。Project Svelte 是专门用来优化 Android 系统后台的项目,在 Android 7.0 上直接移除了一些隐式广播,App 无法再通过监听这些广播拉起自己。
Android 8.0 进一步加强了应用后台执行限制:一旦应用进入已缓存状态时,如果没有活动的组件,系统将解除应用具有的所有唤醒锁。另外,系统会限制未在前台运行的应用的某些行为,比如说应用的后台服务的访问受到限制,也无法使用 Mainifest 注册大部分隐式广播。
Android 9.0 进一步改进了省电模式的功能并加入了应用待机分组,长时间不用的 App 会被打入冷宫。另外,系统监测到应用消耗过多资源时,系统会通知并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限制该应用的后台活动。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系统在不断演进,保活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大约在 4 年前出现过一个 MarsDaemon,这个库通过双进程守护的方式实现保活,一时间风头无两。不过好景不长,进入 Android 8.0 时代之后,这个库就逐渐消亡。
这篇《全面盘点当前Android后台保活方案的真实运行效果(截止2019年前)》,盘点了那些经典的保活方法的有效情况。
而这篇《2020年了,Android后台保活还有戏吗?看我如何优雅的实现!》,则直接放弃了曾今的保活的黑科技,转而顺应Android系统的变化。
5、进程永生技术,后Andriod保活时代的产物
一般来说,Android 进程保活分为两个方面:
1)保持进程不被系统杀死;
2)进程被系统杀死之后,可以重新复活。
随着 Android 系统变得越来越完善,单单通过自己拉活自己逐渐变得不可能了。
因此,后面的所谓「保活」基本上是两条路:
1)提升自己进程的优先级,让系统不要轻易弄死自己;
2)App 之间互相结盟,一个兄弟死了其他兄弟把它拉起来。
当然,还有一种终极方法,那就是跟各大系统厂商建立 PY 关系,把自己加入系统内存清理的白名单——比如说国民应用微信。当然这条路一般人是没有资格走的。
大约一年以前,大神袁辉辉(gityuan)在其博客上公布了 TIM 使用的一种可以称之为「终极永生术」的保活方法(即重新整后的《史上最强Android保活思路:深入剖析腾讯TIM的进程永生技术》一文)。
这种方法在当前 Android 内核的实现上可以大大提升进程的存活率。本文作者研究了这种保活思路的实现原理,并且提供了一个参考实现:https://github.com/tiann/Leoric。而这些,正是本文接下来要分享的内容。
6、Android保活的底层技术原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我们想要保活,那么首先得知道我们是怎么死的。
一般来说,系统杀进程有两种方法,这两个方法都通过 ActivityManagerService 提供:
1)killBackgroundProcesses;
2)forceStopPackage。
在原生系统上,很多时候杀进程是通过第一种方式,除非用户主动在 App 的设置界面点击「强制停止」。
不过国内各厂商以及一加三星等 ROM 现在一般使用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一种方法太过温柔,根本治不住想要搞事情的应用。第二种方法就比较强力了,一般来说被 force-stop 之后,App 就只能乖乖等死了。
因此,要实现保活,我们就得知道 force-stop 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跟踪一下系统的 forceStopPackage 这个方法的执行流程。
首先是 ActivityManagerService里面的 forceStopPackage 这方法:
public void forceStopPackage(final String packageName, int userId) { // .. 权限检查,省略
long callingId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try{
IPackageManager pm \= AppGlobals.getPackageManager(); synchronized(this) { int\[\] users = userId == UserHandle.USER\_ALL ? mUserController.getUsers() : newint\[\] { userId }; for(intuser : users) { // 状态判断,省略..
intpkgUid = -1; try{
pkgUid \= pm.getPackageUid(packageName,MATCH\_DEBUG\_TRIAGED\_MISSING, user);
} catch(RemoteException e) {
} if(pkgUid == -1) {
Slog.w(TAG, "Invalid packageName: "+ packageName); continue;
} try{
pm.setPackageStoppedState(packageName, true, user);
} catch(RemoteException e) {
} catch(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e) {
Slog.w(TAG, "Failed trying to unstop package "
+ packageName + ": "+ e);
} if(mUserController.isUserRunning(user, 0)) { // 根据 UID 和包名杀进程
forceStopPackageLocked(packageName, pkgUid, "from pid "+ callingPid);
finishForceStopPackageLocked(packageName, pkgUid);
}
}
}
} finally{
Binder.restoreCallingIdentity(callingId);
}
}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系统是通过 uid 为单位 force-stop 进程的,因此不论你是 native 进程还是 Java 进程,force-stop 都会将你统统杀死。
我们继续跟踪forceStopPackageLocked 这个方法:
final boolean forceStopPackageLocked(String packageName, int appId, boolean callerWillRestart, boolean purgeCache, boolean doit, boolean evenPersistent, boolean uninstalling, int userId, String reason) { int i; // .. 状态判断,省略
boolean didSomething = mProcessList.killPackageProcessesLocked(packageName, appId, userId,
ProcessList.INVALID\_ADJ, callerWillRestart, true/\* allowRestart \*/, doit,
evenPersistent, true /\* setRemoved \*/,
packageName \== null? ("stop user "+ userId) : ("stop "+ packageName));
didSomething |= mAtmInternal.onForceStopPackage(packageName, doit, evenPersistent, userId); // 清理 service // 清理 broadcastreceiver // 清理 providers // 清理其他
return didSomething;
}
这个方法实现很清晰:先杀死这个 App 内部的所有进程,然后清理残留在 system_server 内的四大组件信息。
我们关心进程是如何被杀死的,因此继续跟踪killPackageProcessesLocked,这个方法最终会调用到 ProcessList 内部的 removeProcessLocked 方法,removeProcessLocked 会调用 ProcessRecord 的 kill 方法。
我们看看这个kill:
void kill(String reason, boolean noisy) { if(!killedByAm) {
Trace.traceBegin(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kill"); if(mService != null && (noisy || info.uid == mService.mCurOomAdjUid)) {
mService.reportUidInfoMessageLocked(TAG,"Killing "+ toShortString() + " (adj "+ setAdj + "): "+ reason, info.uid);
} if(pid > 0) {
EventLog.writeEvent(EventLogTags.AM\_KILL, userId, pid, processName, setAdj, reason);
Process.killProcessQuiet(pid);
ProcessList.killProcessGroup(uid, pid);
} else{
pendingStart \= false;
} if(!mPersistent) {
killed \= true;
killedByAm \= true;
}
Trace.traceEnd(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杀掉了目标进程,然后会以uid为单位杀掉目标进程组。如果只杀掉目标进程,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双进程守护的方式实现保活。
关键就在于这个killProcessGroup,继续跟踪之后发现这是一个 native 方法,它的最终实现在 libprocessgroup中。
代码如下:
int killProcessGroup(uid_t uid, int initialPid, int signal) {
return KillProcessGroup(uid, initialPid, signal, 40/*retries*/);
}
注意这里有个奇怪的数字:40。
我们继续跟踪:
static int KillProcessGroup(uid_t uid, int initialPid, int signal, int retries) { // 省略
int retry = retries; int processes; while((processes = DoKillProcessGroupOnce(cgroup, uid, initialPid, signal)) > 0) {
LOG(VERBOSE) << "Killed "<< processes << " processes for processgroup "<< initialPid; if(retry > 0) {
std::this\_thread::sleep\_for(5ms); \--retry;
} else{ break;
}
} // 省略
}
瞧瞧我们的系统做了什么骚操作?循环 40 遍不停滴杀进程,每次杀完之后等 5ms,循环完毕之后就算过去了。
看到这段代码,我想任何人都会蹦出一个疑问:假设经历连续 40 次的杀进程之后,如果 App 还有进程存在,那不就侥幸逃脱了吗?
7、APP对抗被杀的实现思路
那么,如何实现逃脱被杀呢?我们看这个关键的 5ms。
假设:App 进程在被杀掉之后,能够以足够快的速度(5ms 内)启动一堆新的进程,那么系统在一次循环杀掉老的所有进程之后,sleep 5ms 之后又会遇到一堆新的进程。
如此循环 40 次,只要我们每次都能够拉起新的进程,那我们的 App 就能逃过系统的追杀,实现永生。
是的:炼狱般的 200ms,只要我们熬过 200ms 就能渡劫成功,得道飞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打地鼠这个游戏,整个过程非常类似,按下去一个又冒出一个,只要每次都能足够快地冒出来,我们就赢了。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 5ms 内启动一堆新的进程?
再回过头来看原来的保活方式:它们拉起进程最开始通过am命令,这个命令实际上是一个 java 程序,它会经历启动一个进程然后启动一个 ART 虚拟机,接着获取 ams 的 binder 代理,然后与 ams 进行 binder 同步通信。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慢了,在这与死神赛跑的 5ms 里,它的速度的确是不敢恭维。
后来:MarsDaemon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它用 binder 引用直接给 ams 发送 Parcel,这个过程相比 am命令快了很多,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其实这里还有改进的空间,毕竟这里还是在 Java 层调用,Java 语言在这种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合有一个非常令人诟病的特性:垃圾回收(GC)。
虽然我们在这 5ms 内直接碰上 gc 引发停顿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由于 GC 的存在,ART 中的 Java 代码存在非常多的 checkpoint。想象一下你现在是一个信使有重要军情要报告,但是在路上却碰到很多关隘,而且很可能被勒令暂时停止一下,这种情况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通过 native code 给 ams 发送 binder 调用。当然,如果再底层一点,我们甚至可以通过 ioctl 直接给 binder 驱动发送数据进而完成调用,但是这种方法的兼容性比较差,没有用 native 方式省心。
通过在 native 层给 ams 发送 binder 消息拉起进程,我们算是解决了「快速拉起进程」这个问题。但是这个还是不够。
还是回到打地鼠这个游戏,假设你摁下一个地鼠,会冒起一个新的地鼠,那么你每次都能摁下去最后获取胜利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如果你每次摁下一个地鼠,其他所有地鼠都能冒出来呢?这个难度系数可是要高多了。如果我们的进程能够在任意一个进程死亡之后,都能让把其他所有进程全部拉起,这样系统就很难杀死我们了。
新的黑科技保活中通过 2 个机制来保证进程之间的互相拉起:
1)2 个进程通过互相监听文件锁的方式,来感知彼此的死亡;
2)通过 fork 产生子进程,fork 的进程同属一个进程组,一个被杀之后会触发另外一个进程被杀,从而被文件锁感知。
具体来说:
1)创建 2 个进程 p1、p2,这两个进程通过文件锁互相关联,一个被杀之后拉起另外一个;
2)同时 p1 经过 2 次 fork 产生孤儿进程 c1,p2 经过 2 次 fork 产生孤儿进程 c2,c1 和 c2 之间建立文件锁关联。
这样假设 p1 被杀,那么 p2 会立马感知到,然后 p1 和 c1 同属一个进程组,p1 被杀会触发 c1 被杀,c1 死后 c2 立马感受到从而拉起 p1,因此这四个进程三三之间形成了铁三角,从而保证了存活率。
分析到这里,这种方案的大致原理我们已经清晰了。基于以上原理,我写了一个简单的验证性代码(代码在下方)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本文内容所涉及的验证性代码演示下载地址:
主地址: https://github.com/tiann/Leoric
备地址: https://github.com/52im/Leoric
8、对抗被杀技术实现的改进空间
上节技术方案的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但是要实现稳定的保活,还需要很多细节要补充。特别是那与死神赛跑的 5ms,需要不计一切代价去优化才能提升成功率。
具体来说,就是当前的实现是在 Java 层用 binder 调用的,我们应该在 native 层完成。笔者曾经实现过这个方案,但是这个库本质上是有损用户利益的,因此并不打算公开代码。这里简单提一下实现思路供大家学习。
如何在 native 层进行 binder 通信?
libbinder 是 NDK 公开库,拿到对应头文件,动态链接即可。
难点:依赖繁多,剥离头文件是个体力活。
如何组织 binder 通信的数据?
通信的数据其实就是二进制流,具体表现就是 (C++/Java) Parcel 对象。native 层没有对应的 Intent Parcel,兼容性差。
可行的方案:
1)Java 层创建 Parcel (含 Intent),拿到 Parcel 对象的 mNativePtr(native peer),传到 Native 层;
2)native 层直接把 mNativePtr 强转为结构体指针;
3)fork 子进程,建立管道,准备传输 parcel 数据;
4)子进程读管道,拿到二进制流,重组为 parcel。
9、如何应对本文探讨的进程永生技术?
今天我把这个实现原理公开,并且提供验证代码,并不是鼓励大家使用这种方式保活,而是希望各大系统厂商能感知到这种黑科技的存在,推动自己的系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两年前我就知道了这个方案的存在,不过当时鲜为人知。最近一个月我发现很多 App 都使用了这种方案,把我的 Android 手机折腾的惨不忍睹。毕竟本人手机上安装了将近 800 个 App,假设每个 App 都用这个方案保活,那这系统就没法用了。
系统如何应对?
如果我们把系统杀进程比喻为斩首,那么这个保活方案的精髓在于能快速长出一个新的头;因此应对之法也很简单,只要我们在斩杀一个进程的时候,让别的进程老老实实呆着别搞事情就 OK 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不赘述。
用户如何应对?
在厂商没有推出解决方案之前,用户可以有一些方案来缓解使用这个方案进行保活的流氓 App。
这里推荐两个应用给大家:
1) 冰箱;
2) Island。
通过冰箱的冻结和 Island 的深度休眠可以彻底阻止 App 的这种保活行为。当然,如果你喜欢别的这种“冻结”类型的应用,比如小黑屋或者太极的阴阳之门也是可以的。
其他不是通过“冻结”这种机制来压制后台的应用理论上对这种保活方案的作用非常有限。
10、本文小结
对技术来说,黑科技没有什么黑的,不过是对系统底层原理的深入了解从而反过来对抗系统的一种手段。很多人会说,了解系统底层有什么用,本文应该可以给出一个答案:可以实现别人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功能,通过技术推动产品,从而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黑科技虽强,但是它不该存在于这世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黑科技黑的了一时,黑不了一世。要提升产品的存活率,终归要落到产品本身上面来,尊重用户,提升体验方是正途。
附录:有关IM/推送的进程保活/网络保活方面的文章汇总
《 应用保活终极总结(一):Android6.0以下的双进程守护保活实践》
《 应用保活终极总结(二):Android6.0及以上的保活实践(进程防杀篇)》
《 应用保活终极总结(三):Android6.0及以上的保活实践(被杀复活篇)》
《 Android进程保活详解:一篇文章解决你的所有疑问》
《 Android端消息推送总结:实现原理、心跳保活、遇到的问题等》
《 深入的聊聊Android消息推送这件小事》
《 为何基于TCP协议的移动端IM仍然需要心跳保活机制?》
《 微信团队原创分享:Android版微信后台保活实战分享(进程保活篇)》
《 微信团队原创分享:Android版微信后台保活实战分享(网络保活篇)》
《 移动端IM实践:实现Android版微信的智能心跳机制》
《 移动端IM实践:WhatsApp、Line、微信的心跳策略分析》
《 Android P正式版即将到来:后台应用保活、消息推送的真正噩梦》
《 全面盘点当前Android后台保活方案的真实运行效果(截止2019年前)》
《 一文读懂即时通讯应用中的网络心跳包机制:作用、原理、实现思路等》
《 融云技术分享:融云安卓端IM产品的网络链路保活技术实践》
《 正确理解IM长连接的心跳及重连机制,并动手实现(有完整IM源码)》
《 2020年了,Android后台保活还有戏吗?看我如何优雅的实现!》
《 史上最强Android保活思路:深入剖析腾讯TIM的进程永生技术》
《 Android进程永生技术终极揭密:进程被杀底层原理、APP对抗被杀技巧》
>> 更多同类文章 ……
(本文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29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