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视野不够宽广的时候,请不要急着做决定——
(读弗罗斯特的诗《the road not taken》有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诗,这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写的一首诗。我很喜欢弗罗斯特所写说过的一句话:poetry provide a pemissible way of saying one thing and meaning another.
中文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就是:诗提供了一条公允的路径:说一样东西,而却意味着另一样。
而他所写的这首诗《没上的路》何尝不是这种韵味呢?中文翻译是蒋洪新老师的译本:
《没上的路》
路在黄树林里分为两条
只可惜我不能全都踏上。
独自旅行,久久伫立
极目眺望其中的一条
蜿蜒隐没在灌丛林深处。
然后我踏上另一条,
路也那般好,或许更有魅力
芳草凄凄 ,人际渺渺,
尽管如此 ,一旦走过,
真的会留下同样的行人足迹。
那天早晨两条路平铺着,
落叶覆盖 ,没有玷污的痕迹。
啊 ,我把第一条路留给来日吧!
虽知此路通向无尽前方,
怎可知我还有重来之时?
在将来, 将来的某日某地
谈起此事 我不免喟然长叹:
两条路在黄树林里叉奔一方, 而我
我选择了那条行人稀少的
那会带来多大的不同。
诗的故事很简单,但包含的道理很深刻。一天早晨,诗人弗罗斯特在金秋的林间散步,途中遇到了两条路叉开,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呢?他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在现实生活当中,诗人弗罗斯特选择做诗人又何尝不是一条孤独艰辛之路呢?可是,一旦选择了不同去向的路,人之命运就如此的大不同。对吧?
不知道大家在读完这首诗后,有什么感受呢?
读完这首诗,给我最大的一个思考,那就是,我们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呢?
凭一时冲动,诶,刚好读到一些心灵鸡汤,好像说中了自己的痛点啊,就马上做出了选择,这似乎不理性吧;
看到那么多人选择,我也去做这个,这好像很盲从吧;
某某人好像说得好有道理啊,要不就听他们的意见吧,这你有想过吗?他们说得可能是对的,这可能符合你情况吗?
诶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怎么让人选择自己的路啊?
个人觉得,在选择自己要走的那条道路的时候,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你要有自己的积累,而你的这个积累也就是你的视野,只有当你视野变得宽广的时候,你才知道该怎么选择。
我说说我的感受。我今年9月份的时候就念大四了。哈哈,一不小心就成了老腊肉。我呢,不考研、不出国,准备工作。我想,有很多大四的,准备找工作的同学都和我有一样的迷茫:我应该找一份怎么样的工作呢?
我经常会在半夜的时候,难以入睡,在思考这个问题。熟知,思考来思考去,竟然瘦了十斤(看来思想的力量也是那么的强大哈)
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找个安稳的工作,像公务员这样的,以后就不用愁了吗?稳定的工作就是铁饭碗了吗?
我后面给了铁饭碗这么一个定义:真正的铁饭碗就是无论你去到哪里,都可以找到你想从事的工作,而不是将自己局限某一个行业里面的某一个职位。
与此在找工作的时候,我还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喜欢这个职位呢?还是喜欢这个职位背后的标签呢?
我很喜欢杨澜曾经在某个访谈节目当中说过的这么一句话:二十岁出头的女生,当你视野不够宽阔的时候,不要急于决定。
这话我深有体会,今年暑假的时候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在一个教育创业公司。我和这么一群人共事,他们有的是在职场打拼多年的职场精英,从各大知名企业跳了出来,来创业;
有的是从国外一些知名大学,例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留学回来后,加入这个创业团队。
和他们一起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和优秀的人一起,你也会变得更加优秀。
不同思维观念的碰撞,让我了解到其实自己的选择有很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没遇到他们之前,我就想着,以后毕业了,回到家乡,当个小公务员,找个好人家嫁了也挺好的嚒。是啊,每种生活状态都没有正确之分,只是你自己觉得喜不喜欢而已,满不满足而已。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种状况是存在的。因为说这一席话的人可能比你读了不止十年的书,他把书读厚,然后把书读薄。这一席话就是他们的精华的浓缩。
听完这么一席话后,你会思考很多,这也意味着你会少走很多弯路。
只有和更多人接触,拓展你的视野后,你才会真正知道你想要什么。
即将22岁的我,此刻和你们一样,我也在黄树林面前面临着不同道路的选择,有些路看起来很好,可是就如同诗人所说的那样:虽知此路通向无尽前方,怎可知我还有重来之时?
在我的黄树林面前,我似乎看到了我要选择的那条道路了,你呢?有想过你的道路吗?
《没上的路》这首诗和大家共勉。谢谢。
番茄MM:一个在教育界摸爬滚打的小女子
2017.9.3
当随性洒脱的心情变成文字的时候,那是我在记录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