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0《学会提问》第八章(二)

这是一篇可以转发到各种家人群的打卡。

如果你没有在家人群、亲戚群里收到诸如此类链接:

惊爆!奶和茶一起吃会导致结石!

转给你爱的人!空腹不宜进食!容易得胃癌!

再也不要吃榴莲了,真相是……

那说明你是一个极其幸福的人,请好好活着。

事实上,我们在这一类充斥互联网的,由危言耸听的词语和感叹号组成的文章里,几乎都能看到“科学研究表明”这几个字,那么,科学研究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

先来看这样一个诺贝尔颁奖实况;

2016年

经济奖:马克·艾维斯和同事们,他们从销售和市场营销的角度,对石头的性格进行了研究。

物理学奖:盖伯·霍瓦斯(Gabor Horvath)和同事们,他们研究了为什么白色的马最不易受马虻叮咬,以及蜻蜓为什么会受黑色的墓碑的吸引。

化学奖:大众汽车公司,该公司在接受汽车测试时,总能神奇地自动减少排放量,以此解决了机动车排放污染问题。

医学奖:克里斯托弗·海尔姆申(Christoph Helmchen)和同事们,他们发现如果你身体左边感觉痒痒,只要你对着镜子,挠挠自己右边的身体,就能缓解痒的感觉,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文学奖:弗雷德里克·斯约伯格(Fredrik Sjoberg),他写了三卷自传体巨著,介绍了自己在搜集死苍蝇、或者快死掉的苍蝇时体会的乐趣。

认知科学奖: Atsuki Higashiyama和Kohei Adachi,他们研究了弯下腰时、从两腿之间看到的世界与平时是否有什么不同。

你没看错,这真的是诺贝尔奖,只不过这是美国人马克·亚伯拉罕斯创办的搞笑诺贝尔奖,为了与正式的诺贝尔奖“分庭抗礼”,“搞笑”版颁奖常在前者之前一周举行。获奖者自费到场领奖,奖品是由廉价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品,四个星期内就会“土崩瓦解”,但颁奖者却是货真价实的往届诺贝尔奖获奖者。

这件事告诉我们,没错,科学研究也是人做的,他们也有人类的许多共性,他们提供的实验结果有参考性,但不是一定就能用于证明结论。并且很多科研人员是相当无聊的。

再来看另一则流传甚广的说法:

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起真菌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美国一名57岁的妇女就因肌肉真菌感染死亡。研究人员推测是打烂后的蚊子尸体残骸进入皮肤造成感染。因此当发现蚊子在吸血时,最好轻轻将蚊子弹走。

经过抽丝剥茧,这则报道来源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篇名为《一种蚊子病原体:小孢子虫Brachiola algerae导致的致死性肌炎》的文章,里面提到一名57岁的妇女因为真菌感染而死亡,在病理检查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是因为感染了小孢子虫属的真菌Brachiola algerae,并推断感染这种真菌的可能原因是打死的蚊子残骸。

因为这一段话,蚊子就不能打了,但全文还有诸多笔墨关于病例中的这位57岁妇女因为风湿性关节炎而一直服用一种药品,这种药品的副作是导致抵抗力低下,进而容易被感染,而对于健康人群,这种感染几率是非常小的。

拍死蚊子对特殊人群有风险,但是!不拍死它,通过蚊子的叮咬可能造成的疾病有疟疾、登革热、丝虫病、日本脑炎、黄热病等却是非常常见的!大概率的事件!

可见,即使是正经的科学研究,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它也是失真了的!而《学会提问》第8章的这几个问题,也许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科研结果的时候更加冷静:

报告所用的资料来自哪里?

除了报告提到的资料,有没有其他信息证明了这个报告的可信度?

这是什么时候的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结果有没有其他人重复研究论证过?

研究者在研究时穷尽了研究资料吗?

研究者对待研究资料有没有采取批判的态度?

研究条件是不是人为制造的,刻意忽略了一些必要条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18/100《学会提问》第八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