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新约中有一句话:让阿里的归阿里,腾讯的归腾讯。
当然,这里化身上帝的阿里,已经有了自知之明而且百毒不侵,假货之流也很难限制其发展,就算是京东+顺丰+腾讯“以多欺少”也败下阵来;
但是,作为凯撒的腾讯,却还在吮吸“民脂民膏”,正如这次《王者荣耀》被人民网点名批评“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好在腾讯刚刚在昨天“自降身段”推行所谓“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2岁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时策略。
先不说作为腾讯命脉的QQ和微信“驯化”了几代人的社交方式,这种无孔不入的“增值模式”让用户中毒颇深;腾讯的主业游戏单就《王者荣耀》在皮肤这一项上面单天进账就超过1.5个亿。
就像峰少昨天在文章《《王者荣耀》尘埃落定,然而,公众号已经时日不多了》中提到的两组数据:
《王者荣耀》是腾讯自研的一款MOBA类游戏,基本就是《英雄联盟》的手机版,玩法类似dota手游,主要以竞技对战为主;
近日,王者荣耀再次流出惊人数据,其2017Q1月收入超过30亿,每天有8000万-9000万场对局,收入直逼微博2016财年全年净营收。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最后一周,王者荣耀注册用户突破2亿,渗透率达到22.3%;创手游行业新纪录;
另一个显示《王者荣耀》恐怖的数据是:中国玩家每天在《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上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了97.7分钟,简直比微信平均使用时长66分钟还要多出半个小时,几乎占据整个手游行业游戏时间的8.5%-11.3%;
说《王者荣耀》是国民手游一点都不过分。
明明腾讯游戏都已经如此赚钱了,社交有牢牢的抓住了90前(微信)、90后(QQ)的心跳,为什么还对电商念念不忘呢?
其实,同样在今年上半年进入3000亿美元市值互联网公司段位,把百度狠狠甩在后面,孤零零的像是“李氏孤儿”的阿里巴巴,它也同样对于腾讯的主场——社交游戏觊觎已久。
生态系统这个词最早是英国生态学家斯坦利在1936年提出的概念,而近些年来虽然不知是谁首次提出互联网生态的定义,但是2000年后、尤其是2010年后这个词愈发流行。
自从2015年乐视创造出“生态化反”这个词之后,我们都现在都不明白、贾跃亭自己也不一定很懂;但是“生态”这个词就是在贾跃亭的口中,在乐视的“一飞冲天”的大环境下家喻户晓。
当然,乐视现在的“祸不单行”,很可能就是他对“生态”这个词的“误解”所产生的“崩坏”。
先不提贾跃亭的“得而复失”,生态这个词其实在BAT的互联网版图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几乎任何一方的“小动作”都会带来业界的一次“大地震”。
其实百度的“羸弱”倒不是因为2016年连续出现诸如血友吧、魏则西、莆田系等口碑“大出血”事件的缘故,主要是百度在PC端的“绝对入口”地位被移动生态给颠覆了;百度在移动端不仅有着PC端老对手阿里系和腾讯系的压制,还有着移动App的分流。
一方面阿里系有着淘宝、支付宝的“占山为王”,而腾讯系也有着手机QQ和后来居上微信的“画地为牢”;
但是百度除了一个浏览器入口,而且还不是移动端的绝对霸主;
另一方面诸如微博、陌陌,以及是不是浮现的爆款App对于移动用户的二次筛选细分;
但是百度方面似乎就只有百度外卖和爱奇艺能够兴风作浪了;
所以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之争,更多的只是集中在阿里和腾讯之上。
早在2010年,马云曾公开说过:淘宝即社交;那时微信还没上线,米聊才刚刚开始。
在马云的最高指示之下,阿里催生了自己最早的社交产品——阿里旺旺。
这个产品曾经提出让买家和买家简历圈子,让买家给其他买家推荐商品,就像开心网一样的产品形态。
后来,由于阿里巴巴不给力,阿里便出手投资了微博,总算是有机会能够和腾讯“分庭抗礼”。
虽然旺旺、淘宝社区多少都有“社交”的元素,但都不纯粹,阿里的首款独立社交app当推“来往”。 2013 年 9 月 23 日,“来往”上线,主打熟人社交,除了语音、文字等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还支持阅后即焚。
但是“来往”应用内的游戏平台一度卷入“疯狂来往”艳照门事件,再加上微信全面屏蔽来往的动态分享,于是,没有任何核心差异化的“来往”迅速沉寂、消亡,后来更是悄悄转型美图社交软件,改名“点点虫”,光荣加入“阿里动物园”。
2015年2月10日,阿里巴巴正式对外发布了企业IM应用“钉钉”,主要解决企业团队的沟通问题,兼容通讯网络和IM网络,可实现双方及多方语音免费通话。
因为市场的空缺,以及非常诱人的免费通话,高效率的办公环境,钉钉似乎从上线以来,吸引了许多企业使用;钉钉也一度在三次“突袭腾讯总部”之后找到了感觉,甚至招来了腾讯QQ分拆的TIM这个竞争对手。
钉钉之外,阿里一度连支付宝这么纯洁的“工具”类App都不放过;2015 年 10 月,支付宝在 9.2 版本中正式推出生活圈的功能,所有和用户有过金钱往来的朋友,都能在里面发送图文。
2016年底支付宝更是因为新功能“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事件发酵,最后还是支付宝女王彭蕾主动站出来认错“错了就是错了”。
2017年1月13日下午,支付宝官方微信发布推文《自己刨的坑含泪也要填上》,其中公开说明——
“今年我们不作了。”
“今年春节我们将继续推出五福红包,还是那五福,里面依然有敬业福。去年伤了大家的心,也挨了不少骂,之所以还要咬牙再做五福红包,就是希望把欠的“敬业福”还给大家,自己刨的坑含泪也要想办法填上。”
虽然阿里巴巴挖的坑终于被自己填上了,但是腾讯在电商支付这条路上岁月却越走越远。
其实,1999年前腾讯在QQ火爆之前,对于自己未来的定位一直不甚清楚,在OICQ时代更必须用其他业务来反馈QQ的野蛮生长。
2000年,腾讯成为了最早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也不是因为QQ,只是因为中国移动的无线增值服务。
早在2003年腾讯就看上了“网游”这块蛋糕;
2005年8月,腾讯初步完成面向在线生活的产业模式业务布局;并在之后与淘宝网的“六一罢市”战役中,就开始渗透电商;
对了,这里还有一个关键时间点,腾讯在2014年春节期间拿“微信红包”功能突袭了阿里的珍珠港,并在2017年宣布小额支付超过支付宝;
之后2015年腾讯也在微信模式成功之后开始“合纵连横”,与阿里巴巴之间展开并购大战;并购京东15%的股份就是这个时间段;
直到今年5月18日,微信深夜突放一大招,上线“搜一搜”功能,表现出“搜一搜商品直达小程序电商”的架势:
据亿邦动力网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微信正邀约电商相关企业参与一个名为“推广内测”的项目,虽然还处于邀请阶段,但几乎可以明确的是,微信即将实现“商品搜索”,即用户在“搜一搜”中输入商品关键词,搜索列表会直接呈现所有以小程序为载体的商品结果,而每一个搜索结果都可以直接调转到小程序商品详情页。
其实,早在微信开始异军突起之时,淘宝就主动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然而,微信访问不了淘宝,直接导致的却是微商大行其道,微店和口袋通开始逐步做的有声有色起来。
而这一次微信出手,很有可能便是对于微商的“收编”。
让淘宝的归淘宝,让微商的归微商(微信电商),这便是微信折腾小程序、微信付费、微信指数、搜一搜&看一看、以及公众号打赏&外链&定时推送&提高分成之后的“大动作”。
毕竟微信都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的下半场了,自然不会放过“微商”这颗“毒瘤”。
虽说大人们对“剁手”细思极恐,但是对于“游戏”更是深恶痛绝。
而且阿里假货的事情还有京东作为备胎兜底,但是腾讯游戏坑钱的路数却似乎只有期待“政策”,毕竟网易总有些不够看。
还是那句话,就像用户不会在支付宝里插科打诨,用户也同样不会在朋友圈里大买特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