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D2: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篇第一·(三)(四)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讨好的语言、讨好的表情。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善意(钱穆语)。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很少这样。

现实中做到不巧言令色很不容易,做到对巧言令色有所免疫不容易。被别人戴高帽子,没有不喜欢的,高兴之余可以再反省下自己真的做到了吗?要不要再努力些,更加名副其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名参,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南怀瑾因此说,孔子着力培养的是青年一代,担心自己的学问因为弟子年纪和自己相近而失传。孔孟曾颜,四个姓氏是千年一系,所有的族人都认到一个祖宗上,分别是孔子、孟子、曾参、和颜回。可见,曾参的历史地位。

曾子著《大学》,并教授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著《中庸》。而孟子是子思的弟子。要注意,《大学》《中庸》都不再是孔子原创的,而是再传的作品了。昨天看一篇文章,说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读过论语就知道,这句话是曾参说的,不是孔子。

这段话里,我学习到三个关键字——“忠”、“信”、“习”。

: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叫做“忠”。这个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南怀瑾)

:开工没有回头箭、为君一诺永向前。有言必信,讲了的话都兑现,都做到。然而,人的精力和能力太有限了,要做到有言必信,一方面要对自己精力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做到不轻诺轻许。

:南师把一传一习理解为“老师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钱穆先生则提出另一种看法:我传授给别人的学问,我自己有没有实践?

忠、信、习,都是可以做表面文章的,真正做到了什么程度却只有自己知道,只能通过自己来省察。“内修于己为德”,品德的养成只有靠自己啊!慎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笔记D2: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