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选读:《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

每日选读内容笔记 | Day-42

每日选读:《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_第1张图片

今天的内容来自“ 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之 《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这是正式内容的第13讲,核心谈论的是“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

前两周讲了三个版块,先复习一下,首先,我们否定了将“人是理性的”与“人是自私的”作为经济学基础的假设,接着也否定了“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因为人最终要追求的只不过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的存活
再然后讨论了稀缺,将其作为经济学里最坚实的基础,因为它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基本事实。最后,我们了解到了凡是有稀缺就必有选择,凡有选择必有标准,必有歧视,而歧视就要考虑其合理性反歧视的后果

这一课的内容开始沿着这个主线讲解成本的概念。

文章举了一个例子,关于薛老师一位在北京开采石场的朋友,在其采石场的旁边买了一块地,就这样空着没有使用。

这样空着难道不会浪费吗?他朋友的考虑是,如果这块地他不买下来,那肯定迟早会有其他开发商要来买,如果对方拿去做了住宅,那将来这里的居民肯定会投诉采石场的噪音,从而对他的生意造成影响。这块地是保证他能平稳开采石头的一个要素之一,也就属于开采成本的一部分。

当然他买下了这块地其实还有其他的竞争性选择,比如做A.旅游开发、B.自己做住宅,或者其他有更高利润的用途C、D、E,可以从中选其一。但是他选择空着,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盈利方式。而放弃的用途中最高价值的那个,其实才是这块地的成本。(而不是购买的价格)

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作为一个商人,他面对的是背后的权衡,也就是“付出的成本都要创造收益”。而他所做的判断是,空着这块地以保证他的采石场生意稳定是让他收益最大化的选择。

所有的企业家都是在做这个成本的权衡判断。这个概念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深不可测。

比如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他发现其他可选项的价值升高了,比如开发房地产的价值超过了他做采石场,那他就会转而去做更高产出的生意。但这都是个人的判断,判断对了就能盈利,错了就是亏损。

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情况下,成本都是一直波动的。你放弃了的东西正因为没有实现,需要你去估计,所以你需要想象它到底有多少价值。这是很多经济学家下了大工夫研究的课题。

用文中一个我没有提到的内容作为思考问题:

有一个学生听到薛兆丰老师讲上面的案例时,说这个人买了这块地不用,是浪费资源,大家都这样的话会导致房价进一步升高的,太自私了。

自不自私,你怎么看?

还有文末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中国工人有两个选择,要么制造袜子,要么制造飞机。制造袜子的成本,是放弃了的飞机;制造飞机的成本,是放弃了的袜子。请问,对于中国工人来讲,究竟是制造袜子的成本高,还是制造飞机的成本高?
成本各是多少?说说你的看法。

知识红包 在这里~
供你深入了解。


——持续输出的第42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选读:《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