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控件-底部浮层(下)

Google 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和iOS设计规范中,都有从底部向上出现的浮层组件。在Android中,是底板(Bottom Sheet);在iOS规范中,是上拉菜单(Action Sheets)和活动视图(Activity Views)。上周介绍了iOS中的两个控件,本周介绍MD中的底板组件。

Google 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

在MD规范中,底板分为两种:固定底板和模态底板。它们的区别,主要在状态是否固定——固定底板的状态是固定的,和应用界面在同一层级;而模态底板的状态是临时的,其层级位于应用界面之上。举个栗子:

正确使用控件-底部浮层(下)_第1张图片

另外,我们看一下MD规范给出的各部件的高度示意图,可以发现,模态底板的高度是很高的(16DPs);原图中没有给出固定底板的高度示意,我添加了一下(蓝色部分,0DPs):

正确使用控件-底部浮层(下)_第2张图片
MD规范中各部件的高度示意图

也就是说,如果两种底板同时出现,模态底板是压在固定底板的上面的(你想多了,呵呵呵)。

另外还有一个区别:模态底板出现的时候,页面会自带蒙层;固定底板出现的时候没有蒙层。

下面详细说一下两种底板。

固定底板(Persistent Modal Sheet)

固定底板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 在当前页展示新内容;

2. 展示与主要内容同等重要的新内容。

正确使用控件-底部浮层(下)_第3张图片
固定底板示例

对于不同尺寸的设备,MD规范也给出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手机,不论正常或者横置的情况,固定底板都占满100%的宽度。

对于平板,则要依据内容的多少决定固定底板是否占满100%宽度:


平板上固定底板占满100%的宽度


对于PC,MD规范建议设计师考虑把固定底板移到屏幕左侧:


PC上的固定底板

知识运用

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这将帮你更好理解这周的主题。

1. 底部浮层这个控件,无论是iOS还是安卓应用中都使用较为频繁。这种控件在这两个系统中有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区别,请思考一下是什么?

2. 请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底部浮层这种控件?


本文为小密圈“交互小殿堂”本周主题“场景思维”的节选内容。文章后半部分将介绍流程的完整性。感兴趣的朋友可加入小密圈“交互小殿堂”查看原文。

关于小密圈“交互小殿堂”

交互小殿堂设置了6个主题,帮助你系统学习交互:

- 场景思维(2周)

- 心理模型(1周)

- 流程设计(5周)

- 正确使用控件(15周)

- 测试方案(3周)

- 用研(3周)

以上这些专题,将每周固定发布在我的小密圈“交互小殿堂”。

同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每周的专题,安排每周的计划如下:

- 周一在小密圈“交互小殿堂”独家发布一篇主文,介绍本周主题;

- 周二至周五解答圈友们关于本周主题的问题;

- 周六分享优秀交互设计案例,并带领大家解析设计亮点;

- 周日公布文末问题的答案。

6个专题结束后,会为大家提供7个需求,供大家实战,锻炼之前学到的技能。

具体的安排如下:

第一周,给出需求说明和重点提示;

第一周剩下的几天以及第二周,大家根据需求进行交互方案设计;

第三周集中点评大家的方案,给出建议。

欢迎加入,和大家一起系统学习交互。

加入小密圈方法

点击链接加入http://t.xiaomiquan.com/MBiq7qV

现在圈子刚刚建立,实行短暂优惠:

两人一起报名,享8折优惠;

三人一起报名,享7折优惠;

四人一起报名,享6折优惠;

五人及五人以上一起报名,享5折优惠;

最后顺提一句,讨论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控件。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确使用控件-底部浮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