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的错——为什么我们要互相指责?——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二十九

都是你的错——为什么我们要互相指责?——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二十九_第1张图片
road-220058_1280.jpg

为什么我们要相互指责?

从关系的视角出发,去观察去思考关系中的自我,以及关系中的自我的不同状态,对于自我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全新的很有意思的视角。

毫无疑问,最有利于自己的关系,是一种自主的、有选择的,又能为自己负责的关系。

除了感觉的混淆所导致的不安全依恋和关系的三角化这两种不健康的关系模式之外,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关系模式——责任的混淆。

什么是责任的混淆?

就算是每个人都明白要自主选择,为自己负责。但是,在真实的关系里,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逃避自己的责任,觉得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在主导着关系的结果。所以,我们试图通过控制别人来解决关系的难题。

这种关系,这种责任的混淆,有一种典型可以称为“都是你的错。”

“都是你的错”的思维源头

在关系中,无论我们是否自知,都有很多的生气、愤怒、抱怨。这些背后的真实情感,都是——指责。

之所以产生这么多的指责,源头就是:从个体的角度看自我。

为什么说,从个体的视角看自我,怎么就会导致“都是你的错”的思维误区呢?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出了问题,一般人都是从自我的个体的视角出发去看,这样就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来,觉得是对方的个性,造成了这种冲突。

比如:

这是一个控制欲太强的妈妈,所以老公和孩子都对她有意见;

这是一个软弱的领导,所以员工都反对他。

但是,如果抛开个体的视角,能够从关系的视角看的话,我们就会看到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的各方面相互配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比如,对于控制欲太强的妈妈,我们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就会想,老公和孩子做了什么,让这个妈妈这么爱控制,而妈妈又做了什么,让老公和孩子对她都有意见。

如果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来,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首先,会让你有因果思维。让你认为是一个人(个体)做了什么事,所以才让另一个人有这种反应。

其次,因果思维又导致了对错思维。冲突也会就此开始。既然有了因果,很自然就会追究对与错。追究到底是谁造成了这个不完美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那个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原因,觉得对方才是原因。这样就产生矛盾产生冲突。也就形成了对立的关系模式。

对错思维塑造了对立关系

因为分了对错,对的一方,就会觉得是这样一种关系:好人与坏人的关系;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聪明人和无知的人的关系……

讨论对错,就会陷入僵局。

应该思维的本质,是我们不去改变我们的想法,而要世界、自己或者他人按我们的想法运行。

纠结对错,就是关系里的应该思维。对错就是维护这个应该思维的工具,试图用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自己想法的企图。

“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关系中的现实。你头脑中有再多的“应该”,但是你并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现实。

我们能够容忍别人和我们不同的这种差异,我们就会变得更灵活,有更多处理的空间。

如果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在对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而最终受伤的,是关系。

从关系的思维里,该怎么看责任问题呢?

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这个观点: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因果,也就没有明确的对错。

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了对错,我们身处的关系出了问题,该怎么办?谁来改变?

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承担其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最终结果最终如何。

只有思维摆脱了互相指责、推诿责任的死循环,你们的关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都是你的错”,这种思维这种认定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或许正因为太常见了,居然没有想到过去认真思考其产生的根源。

只要陷入这种思维,必然导致指责并攻击,就无法看清真相,也就无法发展自己。

讨论对错,看来是一种低级的思维方式。记得有句话,大意是:只有孩子的世界才讨论对错。这世上或许真没有是非对错,而是要讲数、讲计算,谈妥协,这样才能达成合作。

人都是自恋的,所以,就会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本能般的去指责别人,也就产生了“都是你的错”这种思维模式。

知道到做到,这或许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遇事先冷静十秒,多启动元认知去思考,想一想,自己的思维究竟是什么?自己对于事情的形成有责任吗?

对自己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是非对错,抛却对错的思维,而是要讲数,讲合作。


都是你的错——为什么我们要互相指责?——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二十九_第2张图片
WechatIMG44.jpeg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是你的错——为什么我们要互相指责?——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