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婆婆

赵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地处大山深处,宛如一个巨大的碗底,出门就要爬坡,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吹到了这个祖辈世代务农的山沟沟。八九十年代,村里一下子兴办了水泥厂、醋厂、涂料厂等十几个村办企业,村民们除了种田,还可以就近打工,每个月能有百十块钱收入。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甚为羡慕,纷纷把自己的女儿说合嫁到赵村落户,生儿育女。

大山里的婆婆_第1张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九十年代末,由于粗放式经营不善,村集体打工分红的日子渐渐结束了,村里人的生活品质骤然下跌,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年轻小伙子经济状况稍差的,或者稍微有些残疾的,通常是找不到对象,即便隔几十里地带孩子的寡妇都不愿意嫁到赵村这个山坳里。

赵阿婆家的二牛便是其中一员,因为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一条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一米六的身高,微微隆起的小腹,令其清秀的五官顿然失色。三十岁了,依然未能在本村觅得合适的姑娘,赵阿婆也到处托人张罗邻村年龄相仿的姑娘,但每次相亲总是失望而归。

二牛的婚事慢慢耽搁下来,赵妈也不那么着急了,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索性随他去。

这一年,二牛快四十岁了,开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面粉,认识了邻村一位小寡妇,年纪轻轻,丈夫车祸去世了,自己在工厂打工拉扯一对子女。也可能是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二牛卖面粉给这位小寡妇总是成本价,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关照,小寡妇什么彩礼都没要,带着两个孩子和丈夫的一点抚恤金跟着二牛嫁到了赵村。

赵村距离她打工的工厂有几十里地,每天天不亮就要坐车出工,回家也常常已经天黑了,但是为了带大两个孩子,小寡妇依然坚持早出晚归外出打工。

没多久,二牛媳妇怀孕了,赵阿婆高兴的合不拢嘴,忙前忙后做饭照顾,小寡妇也颇为感激,依然坚持做工,和二牛一起养家。

第二年,二牛喜得一女,赵阿婆看到孙女平安出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就算自己百年,二牛也算有人照顾了。然而,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小寡妇的日子开始一天比一天难过。婆婆先是嫌弃她坐月子吃的多,后来又说在家喂奶没有收入了,不如出去打工,给孩子喂奶粉。二牛媳妇于是生完孩子三个月就继续上工去了。

好景不长,婆婆又说没时间照顾前面带过来的两个孩子,做一顿饭都不够那两个孩子吃的,两个孩子吃的太多,再加上小女儿吃奶粉,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养那两个孩子。二牛家里为此隔三差五吵架,带过来的两个孩子也隔三差五吃不饱,没法安心上学。

其实,左邻右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赵阿婆分明是在找借口赶人,觉得媳妇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就想让其带着前夫的孩子走人。邻居有时候劝一下,但终归无法说服赵阿婆。

就这样,小寡妇放弃了不到一岁的小女儿,带着两个孩子走了,回到了前夫留下的院子,继续外出打工供养两个孩子。二牛也带着自己的女儿,继续和赵阿婆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活。

大山里的婆婆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山里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