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纯属瞎扯!

背景介绍:

《爆裂鼓手》是一部于2014年上映的音乐剧情电影。讲述了主人公Andrew Neyman在“魔鬼教师”Fletcher的“教导”下,挑战极限、追逐鼓手梦的故事。

该片曾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影响效果奖。


1

不知道这部电影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也许和我的一样,是出现频率超高的脏话。

主人公的老师——Fletcher是一个无论外貌还是行为作风都独一无二的魔鬼。

严师出高徒?纯属瞎扯!_第1张图片

他穿衣从来只穿黑色;靠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听出微小的节奏误差;对自己指导的学生从不容忍,极少鼓励,总是谩骂。

主人公Neyman就是在这样一个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受挫,不断自我激励,最终超越了自己的极限,用鼓槌打出了无可比拟的节奏。

片中Fletcher曾给Neyman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想必看过的人记忆犹新。

严师出高徒?纯属瞎扯!_第2张图片

看完之后有那么一瞬间热血沸腾,感叹不同教育方式之间的差异竟会如此之大;也会想象:如果身边也有位和Fletcher一样的老师,是不是也会“严师出高徒”,成为更好的自己。

2

这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挫折教育和激励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潜能,以达到使其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教育的能力。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激励教育,即教育工作者创设满足受教育者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产生实现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这两个浅显易懂的概念不需过多的解释便能理解。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挫折教育还是励志教育?

3

我读小学的时候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开始接触英语是在二年级的暑假,为了让我提前适应英语学习,母亲让我和当时已经在读小学六年级的表姐一起在一个补习班学习。

我是班中最小的一个,其余人都和表姐一样,比我大四到五岁。班级里只有一个不会念英文单词的人——就是我,每当老师叫我读英文单词的时候,其他人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发出“噗嗤“的笑声,更有淘气的人会模仿我的声音说:”老师,我不会。“——因为每次到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是这样说。老师看我年纪小没有故意刁难,但每次提问都是我最难熬的时光——我害怕被点到名字,害怕一直在假装会读的自己被当众揭穿、出丑。

三年级开始学校增设英语课程,从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开始,因为暑假培训中已经接触过,学得并不吃力,还担任了英语课代表。

下学期开始接触单词,我开始感觉学习吃紧。别人很快可以记住的单词我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一次英语课上比赛用英文计数,看谁数得最多,输掉比赛的我竟然在课堂上嚎啕大哭。

学期结束的时候很多人到英语老师家补习英文,碍于“情面”第一天我也去了。每个人轮流读单词,之后间隔一段时间用于自己记忆,然后考试听写。对英语越来越没有自信的我紧张过了头,背不出一个单词,是补习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第二天开始我便没有再去——因为自己没有勇气面对“我比别人笨”这件事实。

四年级的时候又报了一个补习班,老师是一个超级漂亮的美女,和我同班的大多比我小一岁到两岁,他们刚刚开始接触英语。老师授课的方式类似于游戏——边拍手边记忆单词的顺口溜、唱英文歌、做角色扮演……

年龄更大的我接受能力更强,很快就成了班级中最好的学生之一。老师的表扬、每次听写满分的成绩都大大地激发了我的热情。我更喜欢英语学习,每次都力争做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可以最流利背出课文的人。

就这样,英语渐渐变成我的强项。概括起来,是励志教育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化成一种终生学习的习惯。

4

相比于拗口难懂的语文,更有逻辑、条理更加清楚的数学一直是我的钟爱。不过吊儿郎当的我成绩一直不稳定,不是成绩最好、也不是班上最聪明、反应最快的学生。

小学时第一次参加镇上的数学竞赛——得了倒数第一名。三年级时班级上最聪明的学生数学竞赛拿了全镇第一——对我们学校来说算是“光荣无比”的事情。我不服气,心里暗暗憋足了一股劲。四年级又一次数学竞赛——全镇第一依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不过是我。

五年级期末复习时每天都要测试一张数学考卷——我几乎次次满分,在班上独一无二。于是沾沾自喜、自满的我渐渐开始骄傲。

有一次数学测验,题目很简单,班上得满分的同学特别多,但是我因为粗心做错了一道判断题。讲解试卷的时候班主任故意“损”了我,我坐在座位上脸一阵红一阵白,极其难堪。从那时我下定决心,凡事戒骄戒躁,稳扎稳打。数学成绩开始更加稳定。

5

激励教育成就了我的英语,挫折教育成就了我的数学。

看起来两种教育方法不分伯仲,各有千秋。但是,哪一种更值得提倡?

曾经,“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言论非常流行,不过现在,一些人更加强调“逆商”的重要性。

所谓逆商,是指人们在逆境中成长能力的参数,用来表示每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应变和适应能力的大小。逆商越高,面对挫折、摆脱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就越强。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需要一些挫折教育,提高一下孩子们的逆商。不然,像“因为一次小小的考试失利就跳楼寻死”的事件会越来越多。

没错,挫折教育必不可少,但是这种教育的“度”却是要好好把握。

科学家们曾做过“小白鼠迷宫电击实验”,方法有些残忍,却可以阐述某种道理。

具体方法是将一群小白鼠依次放入一个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岔路口,左边通往美味可口的食物,右边通往加了电压的电极。一段时间后,小白鼠都“知道”向左走;之后科学家将两端调换位置,又经过一段时间,小白鼠都“知道”向右走;最后科学家反复调换两边位置,以至于小白鼠无法分辨,先是“照撞不误”,后来有些小白鼠只要一被放在通道口,就会抽搐、口吐白沫甚至死亡。科学家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切生物也包括人如果一再遭遇挫折,面对自己不能认识和把握的状况都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各种神经和器官病变,也就是说会抑郁,疯狂或生病。(本段材料来自于果壳)

6

儿童更需要激励教育,青年更需要挫折教育。

儿童正处在身心刚刚发展的阶段,对于外界刺激缺乏安全感,更渴望从别人(父母)身上得到保护。这时候多给他们一些激励教育,会增加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激发他们对待事物的兴趣。而“挫折”过多,反而会让许多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导致终生的人格缺陷。

青年人的身心已然成长,趋于成熟。面对各种困难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之道。这一阶段多经历挫折教育,可以让其反思自己是否原本可以采用更好的处理方式。挫折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摔得不痛,还会跌倒。

目标坚定的人需要挫折教育,按部就班的人需要激励教育。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句话不准确,别把世界想得太简单太善良。(善良的人都希望别人过得好,但是不能比自己过得更好。)目标坚定的人可以取得成功,完全是因为他们有渴求的心。遇到挫折,没有时间伤心感怀;遇到困难,没有机会转身后退。所以项羽可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勾践可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而相对的,对于安逸于舒适生活、没有明确目标但也认真生活的人,挫折反而会让其产生悲天悯人的负面情绪;适当的激励教育会更加促进其“把生活过好”的欲望。

7

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Fletcher采用魔鬼般的教育方法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是按照他的训练方式,培养出一个“big bird”的代价却是牺牲了无数个资质稍显平庸、进取心稍显不足的人。这样看来,代价未免太过高昂。

人生没有彩排,处处都是现场直播。不同的教育方式自然会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挫折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度”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把握。

时时警醒,及时调整,二者平衡,方为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严师出高徒?纯属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