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打破共通的困境
2001年的9月11日,纽约市在一道巨大的爆炸声后,陷入混乱。生活在纽约的坂本龙一看到原来经常经过的双子塔在剧烈燃烧,他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那一刻。
坂本龙一拍摄的世贸中心
(图片来自:《坂本龙一:音乐使人自由》)
纽约被悲痛和愤怒淹没,那个充满活力的纽约市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寂寥,剑拔弩张的氛围让一根针掉落在地上都能听见。坂本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在这种时候,如果有人拿出吉他来弹,很可能会被痛扁一顿”。
但就在一周之后,音乐回来了。经过联合广场的坂本龙一听到一个年轻人在演唱着披头士乐队的《昨天》,他被远处传来的弹奏和歌唱所震撼,一首太平岁月里稀松寻常的歌曲,此刻却如此丰沛有力,成为了生命的滋养。
人在何种处境之下,可以更强烈地感知到脆弱、虚无,并重新审视和世界的关系?
坂本龙一:异步·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首演 剧照
坂本龙一曾试图借专辑《Async》回答这个问题。2014年,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之后,坂本龙一一度想过要放弃治疗,但许多需要用音乐交代的事情还未完成。于是,他停止了几乎所有的工作计划,谢绝访客,开始了治疗的孤独时光。每天早晨,他吞下十几种不同形状的药片,对着镜子反反复复刷牙,随时需要保证口腔的卫生,事实上,他后面的牙齿可能已经死掉了。《Async》翻译成中文叫异步——错位、矛盾的音乐里透露着他对死亡的态度,以及过往生活的片段。
坂本龙一:终曲 Ryuichi Sakamoto: CODA的剧照
其中,《Full Moon》是坂本龙一在专辑里最喜欢的一首曲子。在多年前,坂本龙一为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电影《遮蔽的天空》配乐,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所写的同名小说。时隔多年,坂本龙一重新翻出那本小说,当他再看到那段感叹时光匆匆、人生无常的描述,被病痛和治疗折磨的身心,似乎被深深地刺中了。
“因为不知生命何时将近,我们总以为人生是一口永不枯竭的井,但很多事不会发生很多次,你又能记得多少,你记得几次童年的午后时光?有些午后住进你的生命里,你无法想象少了它会变怎样,也许这样的记忆有四五个,也许更少,你还会看到几次满月?也许二十次。然而一切似乎没有尽头……”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1990)
这段话成为了《Full Moon》这首曲子里的念白,被不同的语言、声调,循序而重复地叠加着,仿佛是无数生命对世界的倾述。
劫后余生的坂本龙一在用音乐叙述更广袤世界的故事,它们是纽约广场的秋叶、南极冰川融化时的水流、家里阳台水滴砸落在桶上的声音。在坂本龙一的音乐世界里,自然之物的声音循着自己独特的节奏。
制作音乐中的坂本龙一
坂本龙一:终曲 Ryuichi Sakamoto: CODA的剧照
这张特殊的专辑围绕着生与死的命题展开,可以说是坂本龙一假想为最喜欢的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所创作,也为自己看尽生死之后的真实表达之作。在这张专辑发行时,NHK电视台采访他,将以怎么样的方式燃烧至尽,他回答:“确实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就是不对自己说谎,想做真实的音乐,真实地活下去,还有不忘记看每天的月亮。”
在人生最孤独的时日里,他知道,音乐能让人聆听到我们所处的共通困境之所在。有一个好的消息是,坂本龙一即将在2月29日参与一场由尤伦斯和快手共同举办“园音”线上音乐会:良樂。其中坂本龙一带来的近30分钟演奏,将是他面向中国大众最重要的一场线上演出。
在中国疫情发生后,坂本龙一特别为中国的孩子们他演奏了他20年前的代表作品《Aqua》,叮嘱大家在家里尽情做好玩的事情,但也不要忘记读很多书,听很多音乐
点燃普通人微小的亮光
我们正在亲历灾难,是什么能让我们感到片刻的温暖?
这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则视频。在武汉封城之后的无人街头,一位老人戴着口罩,一边漫步,一边拉起了手风琴,演奏着前苏联民歌《喀秋莎》,这一幕被过往的行人记录下来,并发到网络,引得无数人唏嘘感慨,老人不着一字,却撩拨起每个人的心弦。我不禁在想,音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那些熟悉的音符,穿越艰难岁月时,会发挥怎样的力量?
武汉街头边走边奏《喀秋莎》的老人
我们并不能夸大音乐带来的治愈功能,但真挚的旋律很好识别,它们给压抑的生活带来片刻释放,给原本灰暗的日子送来希望。并不需要多么高明的技巧,简单的弹唱就足够动人。
快手上有一名叫玛琳达奶奶的老太太,弹奏田纳西华尔兹吉他,一首接着一首的弹唱着动听的英文歌曲。
Let me be there 玛琳达奶奶
网友们在评论里笑称“不是老人会弹吉他,而是会弹吉他的人老了”。但事实上,来自泰国的马琳达奶奶在60岁才开始学习吉他,唱歌是为了治疗她因为车祸损伤的面部神经。“在夜里,也让我陪在你身边,让我更正所有的错误,使一切归位……”音乐带领她穿越了痛苦,也将她直面并克服苦难的决心和意志埋藏其中,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方舱里翩翩起舞的医护与患者
在快手上,有很多普通中国人在这个特殊时期用音乐记录和渡过当下的艰难,就像在武汉的方舱医院,从外地来的援助医生带领患者跳起了家乡的舞蹈;如同音乐人张尕怂弹唱的方言民谣,唱的虽是平凡日常里的小确幸,“春天来了,把你手拉上,兰州的商场逛一逛,给你买衣裳”,然而在如今听来,却有了别样的意味。
谈恋爱 张尕怂
在快手上,还有许多普通人因为音乐的陪伴,成为了自己的英雄。董宇是辽宁营口一家钢琴厂的油漆工,从19岁被分到钢琴厂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为工厂的钢琴面板喷漆、抛光,在工友们打扑克的午休间隙,不识谱的他一直在练习弹钢琴,凭着对钢琴的热爱,他自学成才。
在视频里,他端坐在在一间略显简陋的工房里弹奏起一曲“红尘来去一场梦”的钢琴曲,不禁让人心头为之一震。
来去一场梦 董宇
如同坂本龙一对音乐存在性的描述,“声音都有同等的存在理由,试着打开耳朵,平等地倾听声音。视觉、思维方式、生活态度更是如此”。音乐不是任何人的特权,它是属于每个人苦闷时期的解药,让人们平淡无奇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人生无常的一场抚慰
“云宅”是疫情期间的常态。从疫情爆发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很多人聊起这段时光,总感觉恍恍惚惚,在被迫的隔离中似乎找到了一些对生命、生活重要的体悟。
在信息高速运转的今天,我们是否意识到过往的步伐太过于着急?那些应该关心的亲人是否总在我们的忙碌中遭受到冷落?我们个体性的孤独感是否才是真正的生命本质?
凡此种种的反思,也许并非坏事。“宅”的情态下,我们变得敏感、脆弱,总期望有希望到来。2月29日晚8点半,快手联合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园音”线上音乐会:良樂。
2月29日 尤伦斯×快手 良樂线上音乐会
结合音乐家们的音乐,快手和尤伦斯将此次“园音”线上音乐活动的主题定为“良樂”,繁体字“藥”中可见,樂(乐)与藥(药)本同源,五音对五味,音乐与药物原本就有着天然的联系。这场以音乐为载体,以治愈为内核,意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情绪感受,更多的线上艺术体验,当人类共同面对苦难的时刻显得尤为有意义。
UCCA X 快手 系列海报
良樂亦是良藥
线上音乐会邀请了两位特别嘉宾,日本音乐人坂本龙一和身为“两室一厅”机器人音乐家的新裤子乐队成员庞宽。
其余的七位音乐人均是各自音乐领域的领军者,他们每位都将带来近30分钟的演出。传统民乐中,有琵琶演奏者夏雨言、民乐唢呐演奏者郭雅志以及笙和埙的演奏者张梦;电子乐器则是由电吉他表演者冯昊和刘与操、合成器冯梦波、电子鼓与合成器表演者黄锦组成。他们的坐标分属不同的时区,有纽约、波士顿,也有北京、上海与合肥。不同音乐类型、不同时空之间的音乐对话,意为我们找到突破当下情绪的方式。
与尤伦斯艺术家们合作的这次音乐会,是快手平台的全新尝试。正是因为音乐的力量是没有国界和高低之分,我们才能在音乐响起时,让内心的关联彼此更靠近一些,很难说清楚,一个音符是如何在瞬间击中了你。
部分音乐人将在属于自己的演出专场(20-30分钟)采用即兴演出的形式来做表演,并接力前序的音乐状态作出呼应。这种接力式的音乐形式的有趣性来自一种“不确定”,如同生命的无常,没有人知道下一个音符将走向何方。但无论如何,高潮抑或低谷,都是生而为人必然要面对的情态。
我们并非妄自菲薄地认为音乐可以解决一切,但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一场“良樂”或许真的能给很多人带来安慰,因为即使隔着屏幕,音乐本身和演奏音乐的人们所传递出的真挚不会骗人。
在影片中,坂本龙一在面对着那台被海水泡坏的“钢琴的尸体”,他认为走音也很好,所有在演出的乐器都是来自工业革命的产物,木材被机器压制成型,金属琴弦缠绕出了既定的文明的总和,但物体正在努力回归自然的状态。让音乐回归自然,也归属于某一个片刻刹那的情绪,这便是这场音乐会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坂本龙一检视于海啸中幸存的钢琴
言语有时候是苍白的,然而音乐,你知道,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在确认生命的存在。这让我想起,坂本龙一曾经在2011年日本地震后的岩手县灾区做过一次演出,虽然灾难离他们有一年零九个月,人们平静的表面是无法抹平的创痛。有观众告诉他,在他的音乐里,他们终于可以真正入睡了。
大家很冷吧,冷的话,站起来活动一下也无妨。
请欣赏音乐吧
那我们明晚8点半快手见
一同度过一个特别的夜晚
听完音乐,安心入睡
快手ID:uccaoffical
(图片来自快手、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高效
作者:卡卡
设计排版:雪山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