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或同部门之间存在职业歧视,正常吗?

无处不在的DISS大战

最近大热的音乐类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掀起了Hip-hop音乐的浪潮。“freestyle”、“beat”、“battle”、“diss”等词语也开始大行其道。其中的Diss不仅仅是一个说唱的术语,更表达了一种态度:这个词可以理解为Disparage(蔑视,贬低,批判)和Disrespect(不尊重)的简称。相信大家在节目中欣赏嘻哈音乐的同时,对选手们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有深刻的感悟。每当有选手晋级或者淘汰的时候,其他选手的情感反应是非常强烈的,有质疑,有肯定,有唏嘘,有遗憾……更有选手会直接跳出来指着对方说——我要Diss你!

各位看客不难发现,当用“男团”“女团”这样的名号介绍选手时其他参赛者的皱眉,当某个模特只是因为个子高就被当成了没有实力的人被Battle,当女Rapper出现时其他参赛者的起哄与被淘汰时候的理所应当,这其中的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同样是Rapper,明明应该是唱着同一种调调,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分歧与冲突,这种同行之间存在的职业歧视,正常吗?

太正常了。

而职场更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时时刻刻都有DISS的存在。

1、所处环境、成长背景不同

《中国有嘻哈》中,非常明显地存在对抗的两派——地下rapper和偶像团体。当偶像团体成员晋级的时候,其他选手的不屑与鄙夷是写在脸上挂在嘴边的。而当低下rapper被刷掉的时候,偶像团体成员的眼睛也在闪闪放光,就差站起来高唱一首《我爱你,祖国》。有选手无奈中一语道破:他背后有团队支持,我们有什么呢?这样的力量悬殊,怎可能让选手们心平气和地对待比赛的胜负。一方看不起对方的“痞气”,一方看不起对方的“后台”。由此而来的互相DISS就成了节目的看点之一。

“中医和西医哪个好”这个问题吵了多少年,西医看不惯中医的经验主义,觉得没有科学研究证明的药物功效都是胡说八道;中医看不惯西医的实证主义,觉得100个人只要症状一样都开同一个药方就是没有以人为本。哪个更有道理呢?两种医学的发展基础、进程、历史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从这些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这种争吵是没有意义的。孰是孰非,各位看官内心自有定夺。

2、价值观不同

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从业者,其从业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演员如陈道明,是真真正正想要把人生搬到舞台上给人看的,从选角到演技有口皆碑。但有些演员也曾让观众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落得个“为了钱什么戏都接”的骂名。这些对演戏抱有不同心态的艺人们,会不会在私下议论对方、诋毁对方?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就算演员有足够的修养,还有粉丝接力呢。这也是每次热点新闻出现,大家都会组团到各个明星的平台观光的原因。我们看的不就是DISS来DISS去的热闹么?

同样,以教师职业为例,有的人希望得到规律的生活,有的人喜欢与孩子相处,有的人想要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有的人只是喜欢寒暑假——把这四个人凑在一桌打麻将,你说会有什么样的牌局?若是没有利益关系尚可,若是你的日夜耕耘干扰了我的经济创收,我的锱铢必较干扰了你的无私奉献,这可如何是好?歧视那些能力低下,心机太重,三观扭曲的人,有错吗?

3、偏见与刻板印象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老板,正在招聘员工。那么,请你仅仅依靠以下信息来做三轮选择:一位大专生和一位本科生同时应聘,你要录取谁?一位气质出众的学生和一位相貌平平的学生同时应聘,你要录取谁?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你要录取谁?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的大脑最容易根据一些表象或者虚假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如果出现判断失误或者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又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演变成歧视。对于特定群体、特定事物的歧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在潜意识的层面。

刻板印象也是如此,我们会对某个事物形成概括化地固定的方法,并推而广之,认为事物整体都具有相同的特征而忘记了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其独特的面貌。贴标签实在是人类进化中一个极好的技能,有效的减轻了大家的认知负担,看见河南人就是骗子,看见东北人就是豪爽,看见广州人就是吃货,看,多简单。只要有一,就能变换出无穷。实际上人们会被困在自己的刻板印象里面而失去了对世界的丰富多彩的认识。

同行和同部门之间的歧视几乎是每个职场人的家常便饭,为什么大家会津津有味地看《中国有嘻哈》——因为选手们正在用极具表现力的形式来重演生活中无处不在的Diss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行或同部门之间存在职业歧视,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