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错字和说错话

这几天,北大校长林建华读错了一个字。他在120年校庆上公开讲话时,把“鸿鹄之志”的“鹄”念成了皓月当空的“皓”。

舆论哗然。这个字按说不该读错,因为它不算一个生僻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太史公借助陈涉的口吻,创造出了这个词。“鸿鹄之志”在汉语语境里,有很特殊的励志含义,是各种演讲、课外读物、教学辅导材料里面的高频词,甚至也一定是林校长所在的北大各种校刊上出现过的词汇。这个错误有些尴尬。

网民的较真在于,北大——中国第一文科学府,一个大师辈出人文荟萃之地,其掌门人毫无疑问应该学富五车、锦心绣口,没想到居然栽在这个初中生未必会犯的错误上,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各种北大已死的声音都来了。

平心而论,我们应该承认每个人的知识盲点,各人都有短板。这个不能否认,无论我们如何苛求一个校长的学术水平,我们也应该知道,一个人的学问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懈可击。总有一些字不认识,一些简单的事情搞不定。这不是丢人的事。

我觉得这件事不必抓住不放,念错字终究是小事情,不该上纲上线。直到今天,我看见一封道歉信。林校长为自己念错字道歉了。

林校长的道歉信不长,我全文读过,觉得不很认同。

林校长的意思有两点:第一,你们的校长不是个完美的人。他举了例子,说明自己的语文功底不够扎实,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第二,他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关于第一点,我觉得大家并没有把校长看成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足够理性的成年人,不至于这么天真。道歉当然是好事,不道歉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大家讽刺挖苦之余,应该还是可以就事论事,正视校长的成绩、才能和品德。

问题出在第二句上,他的失望和内疚。他认为“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这个提法比较暴露价值观,比念错字严重多了。

我一直以为,正是焦虑和质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引领我们迈向未来。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所有巨大的人文科技进步,无不伴随着对旧时代、旧文化、旧制度的质疑、思考和焦虑。

早期的人类,由于焦虑和质疑,走出了丛林,来到平原,开始直立行走、使用工具,无形中开启了文明进程。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人质疑日心说,有人质疑地心引力,有人质疑政党制度、有人质疑道德伦理,有人质疑资本主义。无数次的质疑,给了人们试错、比较和进步的机会,不断推进历史的发展。林校长所信奉的“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一定是以焦虑和质疑为前提,是建立在焦虑和质疑的基础上的。如果面对旧有的制度文化,连质疑的勇气都没有,盲听盲从,唯君唯上,甘心接受被安置好的生活,这和绵羊、咸鱼有什么分别?

我记得1918年,一群北大人,抱着救亡图存的情怀,怀着对旧制度、旧秩序的强烈质疑,不断探索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负重前行勇于牺牲,创造了伟大的北大精神。北大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北大,无关乎有多少高官,写出多少论文,盖出来多么宏伟的建筑,更在于北大曾经塑造的民族品格。

遗憾的是,林校长的道歉,恰恰否定了北大精神,他主张的高校“去行政化”,恰恰没有在自己的讲话中反映出来,他的观点很不学术,充满行政腔,属于表决站队的御用体裁。他让我们回归沉默,甘做“沉默的大多数”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不知道林校长的道歉信,是否代表他深思熟虑后的想法。希望他能对自己道歉信里的措辞,有更深入的反思。

这个时候,念错字已经不是问题,说错话,带来的后果无法估量。知识的欠缺可以弥补,精神家园的失守和荒芜,才是这个时代最严重的症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念错字和说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