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根据课程做一份计划,写出自己对写作的期待,对自己未来写作方向进行定位,并作出具体的行动,不要太空,必须有详细的计划。
我的写作计划
读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最喜欢的事情,写作,则是我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读书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一直想开始的写作,也没有开始。
改变从2019年开始,趁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认真思考我未来的写作计划。
一、目标:
1 在2019年实现写作变现。老师说要实现1万块,我不管多少,只要实现了变现就可以。
2 至少能签约一个平台。
二、写作方向:
其实去年就加入了雪梅老师的写作群,虽然没有怎么行动,但是也一直在思考,我应该选择什么方向。
一直想写的方向是写解读稿类的文章,我的优势是真的喜欢读书,希望通过读书能提升自己,也有时间读书。参加释若老师的公式写作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写作解读稿类文章。
2019年写作方向就是解读类的文章。
三、未来思路:
1、继续学习
课程完成后,计划再把课程重新学习一遍,并再做一次笔记,希望把方法掌握得更好。(在课程结束15天内完成课程的重新学习。)
这两天认真阅读了老师推荐魔云兽的拆书稿,发现我的特点是贪大求全,总想把所有的点都写到。这确实是我的老毛病了,我平常写读书笔记,作其它的记录都是如此,也有人指出过我的这个特点,有改进,但以后写作时还要注意。
阅读一本写作类的书籍。
每周读一本书,并写读书笔记。
2、坚持写
其实内心真的觉得现在的自己写得不怎么样,所以有完美情结的我虽然醒悟得早,但执行力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发现,坚持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写的过程对自己是一种锻炼,也会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3月5日之前,找到我的目标平台,然后每天拆解平台的文章5篇,每2天仿写1篇,3月份要拆解125篇拆书稿,仿写63篇文章。
从2月6日开始,我在参与了日更,每天最低的目标是100字,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目的是让自己把写作这件事情,看得简单一点,不再那么难于下手。我打算至少坚持365天。
这次的作业完成后,马上关注释若老师推荐的平台(前面因为手机内存原因,都没有关注),在写作群我也有认真看群友的讨论,有的平台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适应起来应该不是很难。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提炼观点的能力还需要加强,所以,我打算李笑来的两本书,《财富自由之路》、《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每一个章节,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进行总结。(在4月30日之前完成)
3 积累和整理素材
在看书时发现的素材,要思考将来怎么用?并及时保存到印象笔记中。
每周整理素材一次。
4 坚持思考与复盘
每周思考一次自己读书和写作方面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从本周开始。
第二题,阅读一本书,根据课程知识,写一篇讲书稿或者拆书稿。讲书稿字数为7000~8000字,拆书稿一本写五篇,每篇字数为1500~2000字。
掌握这三点,成为高手并不难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讲书稿
大家好!我是温暖,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原新东方讲师、培训师古典写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本次分享由我撰稿解读。
20多年前,崔健唱出了一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20多年后,世界变化更快,不明白的人也越来越多。就如马云所说,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还有人没搞清楚PC,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来了。人工智能、区块链、自媒体一个又一个新名词,一个又一个新的概念,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
父母一辈还在崇尚勤劳致富,苦扒苦做一辈子的积蓄买不起一套房,而隔壁“无所事事”的拆二代却轻松靠房致富。他们教育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却发现赚钱的速度远不如网红在网络上直播吃来得快。
为什么别的人能站在时代的列车上轻松前进,作为普通人的大多数只能在车轮后面疲于奔命,甚至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究竟怎样才能抓住机会,攀上时代的列车,让我们来看看古典的这本《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是怎么进行解答的吧。
《好好学习》作者成甲这样评价这本书:“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我们过去总以为成长进步的关键在于努力积累,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的进步都有一个特点:非线性。如何从线性的进步模式切换到非线性的跃迁模式?掌握了成长秘密的古典老师恰恰知道这道难题的答案——《跃迁》这本书就是要给我们揭开这个奥秘。”俞敏洪、罗振宇、万维钢等作序推荐。徐小平、吴伯凡、李尚龙、樊登等知名人士均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主张个人既要通过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精进,达到认知和能力的提升,又要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非线性发展、跃迁式的上升。这本书也回答了:“为什么人们的努力和回报常常是不成正比的?”“这些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之类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讲述了成为高手需要的底层逻辑;第二章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学会专注于更少但是更有价值的事情;第三章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学会更好的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四章破局思维:深入思考,解决复杂问题,高手必须学会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第五章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真正推动跃迁的动力,在于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本书作者古典既是新精英生涯的创始人,也是三百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他通过做生涯培训10年间,积累的3000多个案例的经验总结,分析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从而发现:光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非线性成长的,必须要学会借助科技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通过改变心智模式,学会聪明地勤奋,借取趋势和规律,才有可能实现从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到能级的跃迁这三个阶段。
以上所说的就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和作者的简要介绍。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去讲述普通人成为高手的战略。
第一方面:做减法,做更少的事,但做得更好。
第二方面:抓重点,找到系统里的放大器。
第三方面:笨功夫,聪明人的迭代之路。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做减法,做更少的事,但做得更好。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但是真正要做得更好,则只有学会减少和舍弃。吴军在他的《见识》这本书中说:“我做事的诀窍(如果这也算是诀窍的话),恰恰和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
如今的世界,看似机会很多,但其实处处有机会,又是处处没有机会,因为竞争者也多,甚至比你更强。如果你没有一个能胜过90%的人的能力,也没有选择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方向去做,就很容易陷入“猴子掰玉米”的困境中。时间浪费了,但所得其实很少。所以现在其实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成功概率更小的世界。这也是一个高手的世界,当资源丰富时,你选择做什么的能力其实比努力更重要。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美国最著名的棒球手泰德的故事。泰德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中最后一个年度击打率在0.4以上的球员。他最重要的成功秘诀就是:“你必须学会等待一个好球,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去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正确的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的成绩。”
他把击打区域划分为77个,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区域时,才挥棒击打,这样能保持0.4的击打率,如果勉强去击打位于最边缘位置的球,他的击打率会降到0.3或0.2以下,所以对于非核心区的球,任其嗖嗖从身边飞过,绝不挥棒。
股神巴菲特就从泰德的经验中,总结出只投资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股票的方法,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他就呆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其实在自然界,也有动物采取这种只吃有价值的食物的方式,这种动物叫森蚺,它是世界上最长、最重的蟒,因为体积大,一般的东西根本吃不饱,所以森蚺捕食的方式是呆在水边大树下,不理会鸟、虫这些东西的骚扰,甚至落在它嘴边也不张口,让别的动物忘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也许是一只羊、一头鳄鱼之类大型的动物走到它前面,它才会突然窜起,缓缓实施它的恐怖绞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人。你选择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什么上面,就会收获什么东西,你投入到学习,收获的是成长;你投入到运动,收获的是健康;你投入到娱乐,收获的是体验。你想要更大的收获,那么就必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你更重要的事情上去,把它做到最好,就好像拳头,只有把手指收拢了,打出去才会有力量。
怎样去选择对你有价值的事情呢?这其实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了,你需要问自己,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问清楚了你自然知道,怎么来进行选择。知道了什么对你最重要,你希望成为哪一方面的高手,就要去阅读这一方面的书籍,结交这方面的高人,去修炼这一方面的能力。
有人总想着成为斜杠青年,身兼数职,赚取多份收入,却不知道如果我们把追求多元化的职业体验/兼职收入作为成为斜杠青年的努力方向的话,这可能会成为许多人的大坑!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伤害的可能是未来成长的机会。你专注于眼前的利益,就没有精力去专注自己的长期发展。短期的利益就好比是芝麻,你专注于捡芝麻去了,即使出现了西瓜,你也不一定有识别的能力了。而一旦成为真正的高手,你所获得的财富将成指数级的增长,这远不是赚点小钱所能比的。
就像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所说:你必须在某一维度超过90%的人,你其他方面的能力能达到60分以上,这些能力才有可能放大你的成就。不然,样样懂,样样不精,其实没有什么价值。你最突出的能力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不过想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受外界的诱惑,也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你有时候看着赚钱的机会近在咫尺,你却要去拒绝,真的是很难的事情。你投资股票,看着别的股票每天都在不断的涨停,而你的股票却好像一动不动,很少有人能耐得住这种诱惑,忍不住会要去追涨杀跌。
有的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做家教、发传单这些事情上,总想着多赚点钱,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并不太重视,四年的大学时间,虽然也赚了一些钱,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专长,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很被动,而且因为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进入单位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在遇到短期经济利益的考验的时候,你必须要要记得,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定要记得自己的长期目标,记得做对自己的长远有利的事情。你既然做了选择,就要让自己的选择标准不要随时去变化,如果随时去变化,你总有一天会忘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既然想要的是西瓜,那么你只能看着那芝麻落在你身边,而不去捡,以免错过了捡西瓜的机会。
刚才我们讲了要学会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要坚持自己的选择标准,坚持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利的事情,专注于自己能力的成长,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价值。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述第二方面的内容:抓重点,找到系统里的放大器。
这本书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两个同学A和B因为身体素质一样好,被选到一所体校,也许就是由于选拔赛前一天吃坏肚子,慢了一点点,A可能被选拔上省体校而B落选。A马上有了更好的教练,更加科学的训练和营养计划,更多的国家级比赛机会,这个时候即使B同样努力,他们的能力差异也会越来越大。如果A在国家队中继续获胜,成为国际比赛冠军,再回到自己的小县城,看了当年水平差不多的小伙伴,一定会感叹命运弄人。
其实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小县城里两个本来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却因为高考的时候各自发挥的不同,一个考上了985的学校,留在了大城市,成为专家或者学者,其后的人生越来越光鲜亮丽;而另一个则落榜,他此后的人生就可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靠出卖自己的体力赚钱,或者从事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工作,过着打打小牌、喝喝小酒的日子,把人生的目标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每每想起过得好的同学,除了叹息一声命运的捉弄,不再去思考别的事情。
其实这不是命运弄人,这是系统的常见机制。在复杂系统中,细小的初始值的差异,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经济学界称之为“横向分配不均”,即收益和内在价值,比如智力、能力,不一定有相关性。
198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托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的财富——在坐标轴上,这是一个头部严重向左靠拢,还拖着长长尾巴的分布。
这种分布方式被称为幂律分布,简单说就是在一个系统里面,极少数的人拥有大部分的钱,而绝大多数只拥有极少数的钱。
幂律规则其实无处不在,无论大自然还是社会生活中,说白了不公平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种状态。幂律的第一个特征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八法则”。也就20%的投入,可能带来80%的收益,另外80%的投入,则只能带来20%的收益。幂律的第二个特征是分形。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细分以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
我们说的抓重点,自然是要找到系统里面能带来80%收入的那个20%。这个最难,但是也最有价值,要找到事物的核心,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的持续关注这20%。幂律的分形则告诉我们,其实这个关键20%里面还存在着二八法则,如果更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去寻找这关键里面的关键,我们所得到的收入就会成指数级的增加,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找到20%的20%的20%,收获80%的80%的80%的效率就是别人的64倍,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放大器,同样的时间投入可以带来更大程度的收益。
命运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资源正在高度集中,既然知道了一份努力,在不同的位置会有完全不同的收益,我们可以主动移动到高概率的地方去,通过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巨大推动力。
在小马宋所写的《朋友圈里的尖子生》一书中,写到了青山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李倩,她在腾讯公司工作八年,在腾讯网从编辑干起,后来去新闻频道做BD,最后成为腾讯新闻频道主编。离开腾讯后,又转型去了一家人工智能的公司格林深瞳,负责市场和品牌,最后去青山资本担任副总裁,董事总经理,在营销圈很快取得了名声,成为国内数得着的营销专家。但其实李倩大学里学的专业是中文,研究生读的是管理学,转行做营销的时间也不长。
她之所以每次转型都很成功,是因为她每到一个行业,都要先想这个行业是怎么一回事,想清楚了之后再用正确的方法去提升自己的技能。
她以前所经历的每一个行业,无论是做内容、做业务、做投资还是做营销,一开始进去的时候她都是不熟悉的,但她能很快抓到这个业务的本质。因为她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钥匙,这个钥匙就是这个行业的规律,这个规律,你要先找到,然后丰富你的资源,你的认知,你在努力的去思考,就可以在这个行业,成为头部的,有重要贡献的那20%。李倩的成功,就在于她有这样一种能抓住事情重点,也就是抓住本质的思维方式。
这一部分我们讲述了在这个阶层越来越固化的时代,作为普通人,我们一定要学会抓住重点,站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去不断精进,才能获取时代的红利。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述第三个方面的内容:笨功夫,聪明人的迭代之路。也许是武打书看多了,或者武打电影实在有市场,很多人都追求妙招,讲究一招制胜。但实际上,真正的聪明人,他追求的都是大概率取胜的事情,讲究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很多人都认为高手都有妙招,但其实妙手是成为高手的最大障碍。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围棋高手李昌镐下棋的最大特点就是从不追求妙手,不去想“一招致胜”,他只追求51%的胜率,追求水到渠成的成功。
如果你能认真践行前面的提到的两个方面,那么你应该会很快找到你的头部,一旦找到你的头部,就应该应该学会专注,专注到看起来笨拙的地步。把你的大目标分解成每天可做的小目标,然后坚持每天去做,并且每天都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完成得怎么样了,只有长期坚持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你一定会在这个领域成为高手。
如果你一年做十件事情,哪怕你精力再好,智商再高,也没有办法在所有方面,超过综合能比你差但只专注做一件事情的人。但是如果你十年专注一件事情,不断地打磨你的能力,你一定会在这个领域超越99%的人。那些看似在多个领域玩得很转的人,比如刘轩写书、演讲、做DJ;德鲁克在好几个领域咨询、教书、写作……其实他们反复使用的是同一套心法和能力。真正在不同领域用不同能力成为各领域第一的人基本没有。
在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1911年10月有两个探险家同时瞄准了南极点这个处女地,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一位是俄罗斯的斯科特,他们同时分两路出发,争取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当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的把挪威国旗插在了南极点,而斯科特探险队的五名成员在探险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两者有很多差异,但是,在整个探险过程中,阿蒙森一直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天气好时绝不会走得太远,以免精疲力尽,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坚持前进,保持进度,他把探险队每日的行程控制在15到20英里,另外一对则完全相反,在天气好时,斯科特让队员们全力以赴,而在天气不好时,则躲着帐篷里抱怨鬼天气。
为什么“一日行20英里”如此重要?因为这种能让你在逆境中仍然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在遭遇破坏性打击的时候,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直立。好天气带来的“暴利”,破坏的不仅是你的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和预期,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极度严酷的南极雪地,根本没有生存的环境。正是这看似简单“日行20英里”,造成了两个队截然想反的结果。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企业家王石几次登上珠峰。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事业的接班人郁亮,其实也登上过珠峰。郁亮以前是不爱运动的体重达到160斤的胖子,但只是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筹备,不但减肥成功,也胜利登上珠峰。而且郁亮登顶,给人“很容易”的感觉,他没受伤、没减重、没晒黑。
在郁亮看来,他只是用管理万科的方法来登山。先是体能训练循序渐进,确保有登顶实力;为保持体力,他绝不因胃口不好不吃饭,哪怕勉强也要吃下去;高山缺氧人会傻,包裹物品会认不清,他就在山下对每个包做了最精细的标签;帐篷睡觉条件差,郁亮却要铺床单、带枕套,让自己心理平稳。队伍中,其他人多少有点丢三落四,郁亮却没犯过任何错。不出错,登顶就没风险。
就这样,郁亮经过三年筹划、层层分解、精心准备,终于成功挑战不可能。他的自我训练毫不出奇,但超强的自我管理和执行能力,确保了目标实现。
这一部分我们讲了即使你已经站在头部,依然要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心态,去围绕你的长期目标去做事情,每天坚持去做,并且不因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有日复一日的不断死嗑,才能换来自我精进的不断迭代,才能长期占据头部的位置。
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的重要内容:高手战略。
首先我们说到了越是看起来机会很多的时代,其实越是没有机会,因为选择太多,竞争者也多,这个时候选择的能力比努力更重要,你想要的越多,你得到反而越少。因为你只有拥有超越至少90%以上的人的能力,你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所以学会做减法,学会做更少的事情,但是把这个事情做得最好,是每一个想要成为高手的人,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其次我们说到了不公平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常态,一份努力在不同的位置必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收益,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停止抱怨,学会善用这些规律。既然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就一定要抓住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通过利用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既然在头部的资源更多,同样的付出在头部更能产生价值,那么我们就努力站到我们所能站到的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的巨大推动力。
最后我们说到了站到系统的头部以后,怎样专注于自己的长期目标,通过不断地努力,去获得精进。真正聪明的人,都是追求怎样稳稳当当达到目的,而不是出奇招,放大招。他们善于把大目标分解,用看似笨拙的每日向前推进一点点的方法,来完成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不追求一时的进度,也不介意一时的得失,只是缓慢但坚定地向前,利用弱小优势持续迭代而产生强大的力量,来取得最后的成功。
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恭喜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感谢您的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