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体中保持一丝清醒——《乌合之众》简评

       

在群体中保持一丝清醒——《乌合之众》简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乌合之众》是法国人勒庞一百多年前的著作,时至今日,仍然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不过在崇尚民主和集体主义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真理,而勒庞的反群体主义思想似乎并不合乎主流。

        在当时共产主义和各类民主运动兴起的大背景下,欧洲资本主义的统治受到动摇勒庞清醒地看到了群体拥有的一股现代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并认为“从古至今,彻底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一直都是群众最明确的任务”。但同时,他所说的群体力量却并非我们今天所谓的“人民的正义力量”,而仅仅是强调其纯粹的具有破坏性的力量。他是这样认为的,群体是个无名氏,所以身为群体的一员并不需要承担后果,在加上人多势众的力量加持,一经某种力量煽动,群体就可能做出任何极端或无脑的行动。

在群体中保持一丝清醒——《乌合之众》简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按勒庞的观点,群体智力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是无脑的,冲动的,并且极易接受暗示。所以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也是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而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事实来证明勒庞的正确性,例如前些年大行其道的“成功学”,让多少人宁愿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追求一些根本遥不可及的“成功”;现在网络上的诸多“脑残粉”,轻而易举便相信了偶像为自身塑造的完美形象,毫无底线的支持力挺;再看看传销行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吸收如此之多的成员,靠得不就是几个高层信誓旦旦的逐梦演讲吗?当然,像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更辛辣露骨的例子这里就不便例举了,这些都鲜明地向我们诉说了个人意志是如何被打败进而成为乌合之众的。一个孤立的个人是清醒的,具有主宰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但成为群体的一员后,他便感受到了群体的‘‘人多力量大‘’,作为个体的判断力就主动放弃了,彻底丧失了,并且这种丧失并无关学历智商。所以,如果支配群体的思想不正,群体演变成毫无畏惧、舍身忘死、破坏性极强的乌合之众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群体中保持一丝清醒——《乌合之众》简评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后,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The big shot》,08年M国次贷危机发生时,不少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了泡沫背后的巨大危机,但整个社会都在相信繁荣,所以大多数人也都自动忽略了自我判断,选择了相信,但幸而还是有那么寥寥数人选择相信自己,并顶着不断亏损和被同行讥笑的莫大的压力和投行进行对赌。最后,他们大发其财,而大多数人则陷入泥潭。

在群体中保持一丝清醒——《乌合之众》简评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群体中保持一丝清醒——《乌合之众》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