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经》第十一天:《燕燕》

《燕燕》是《诗经·邶风》中的第一篇。邶是古国名。周武王灭殷以后,将纣的京都朝歌附近的地封给纣的儿子,并将该地区一分为三,北方为邶(bei 三声),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东为卫,今河南淇县附近。邶风是邶地的诗歌。

我读《诗经》第十一天:《燕燕》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燕燕

燕燕于飞,差(ci 一声)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xie 二声)之颃(hang 二声)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xu 四声)寡人。

注释:

差(ci 一声)池:不齐,不整齐。

颉:向上飞。    颃:向下飞。

勖:勉励。

翻译:

燕子燕子展翅飞,你的羽毛不整齐。我的妹妹要出嫁,将要送她到城郊。身影远去已不见,只有我仍泪如雨。

燕子燕子展翅飞,一会高来一会低。我的妹妹要出嫁,将要送她去远方。身影远去已不见,只有我仍站着哭。

燕子燕子展翅飞,上上下下叫声哀。我的妹妹要出嫁,要远嫁她到南陲。身影远去已不见,我的心里伤悲。

我家二妹最可信,仁义厚道又真诚。性情温柔又和顺,娴熟心细重名声。先父教诲铭记心,常以此来劝勉寡人。

赏析:

从诗歌内容可以轻易看出来,这是一首送别诗。据说这首《燕燕》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送别诗,也是《诗经》中最动人的诗之一。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将《燕燕》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租”。据学着考证,此诗应是卫国的一位国君写他为远嫁的二妹送行。

诗歌第一章以展翅飞翔的燕子为兴,燕子无论如何飞,到了秋冬之际也一样会飞往南方。而此诗中作者的二妹正是要远嫁南方。作者为妹妹送行,来到城郊,驻足目送,望着妹妹渐渐消失的背影,禁不住泪如雨下。第二、三章是叠章,加强抒情效果,表达作者对妹妹的不舍之情。而最后一章则道明了作者为何不舍得他的二妹。原来,诗人的二妹是个温柔得体,知书达理的女子,且时常能以先王教诲提醒自己勤政为民,为自己分担政务的好妹妹。

远在几千年前的古时候,交通工具非常落后,女子远嫁到其他诸侯国,就很难再回娘家了。所以才会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一说法。而诗歌的作者正是因为如此,才对妹妹远嫁异常不舍。于是亲自远赴城郊为妹妹送行,不想让妹妹看到自己的哭态,强忍着泪水送妹妹离开,怎料妹妹一走远,作者的泪水就再也忍不住了。妹妹的身影已经快看不到了,而作者仍然站在原地一边哭着一边望着妹妹远去的方向。

虽然妹妹是个好妹妹,知书达理,能帮助自己处理政务,时常点醒自己。但是自己又不能因为这样就不让妹妹嫁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婚姻往往是政治上的联姻,会影响一国的命运)正是这种既不舍,又不得不将妹妹远嫁的矛盾心情,使得诗人的苦恼变得更加深刻。

整首诗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深爱妹妹的国君形象,由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大概想象的出来,作者和他的妹妹之间是多么的深情。可惜,我是没有一个妹妹,无法切身去体会这种感情。有妹妹的boy们,或者有哥哥的girl们,你们一定更能体会作者的感情。

另外,据《诗经》爱好者所说,后世作品中,最接近该诗的当属《红楼梦》中宝玉和贾母、王夫人及众姐妹送探春远嫁一场。可惜我还没看过《红楼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诗经》第十一天:《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