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件设计看北京制堵方案

北京出台了制堵方案;方案的意义在于防止当前的交通情况进一步恶化,但不会明显改善现在的拥堵的情况;

而在软件的设计中,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性能优化”;

在软件设计中,如何提高软件性能;

在数据量一定的情况下,

第一条就是增加资源;比如,提高CPU频率;增大内存容量;

但往往硬件是固定的,就如北京的地面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无法扩容;

(道路资源主要分地面,半空,和地下);

另外一方面,是优化现有程序;

对于程序优化,首先要找到瓶颈,既找到拥堵的原因;

在网上找个半天专家分析,觉得很不给力,

最终找到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的调查报告(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05/113597.php);

参考了他的调查,造成拥堵的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自行车、行人过马路时秩序混乱。

第二,小事故造成大拥堵。

第三,公交车,进出站速度慢。

第四,道路设计不合理;

对于第一点,行人和自行车过马路时,是不太尊交规;

提高全民素质,这虽然是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

但需要太长的时间,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因此,对于段时间内制堵没太大意义;

另外一个因素是机动车和人抢路;

很少看见右拐的车辆避让行人的;

可行的办法是人车分离;

A. 通过物理隔离,禁止行人/自行车闯红灯;(这一点交通协管起了很大作用,但不够大)

B. 让右拐的车和直行的行人时间或者空间上分离;

第二点:小事故造成大拥堵;

A.制定相关的规范;对因为个人问题引发的公共交通堵塞,进行处罚;

第三点:公交站进出站速度慢;

暂时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第四点:道路设计不合理;

将不合理的设计改为合理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愿不愿意做这件事)

以上只是一种思路;由于非专业出身,办法的可行性无法深入考证。

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基础建设(更改城市布局;建设地下,半空的道路;)是中药,治病根,但是成效慢;

提高现有道路的效率是西药,立杆见影,但只是缓解症状而已;

然而,防火永远比救火重要,新兴的二三线城市一定要看到北京的今天。希望这不会是他们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软件设计看北京制堵方案)